-
預計今年極端天氣頻繁,有3-5個颱風...
說來也巧,近幾日全國的天氣趨勢比較統一,降水稀少,晴暖升溫成為主旋律。不過與此同時,晝夜溫差也將進一步加大。△杭州一周天氣預報早出晚歸的人們,還是要加件外套哦,「洋蔥式」穿搭照樣可以發揮作用。再來說個讓人扎心的消息↓↓↓浙江今日入汛據氣象部門分析,預計今年汛期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比較頻繁,氣象災害偏重。「我省受南方雨帶影響,暴雨強度偏強,尤其是梅汛期強降水過程較明顯,全省大部雨量接近常年或偏多,浙西和浙北的部分地區可能偏多2成以上。」
-
不僅暴雨、颱風!最近全球極端天氣「扎堆兒」啦?!
在我國,今年汛期強降雨、颱風、強對流等天氣輪番來襲而在東亞季風區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也時有發生放眼全球高溫、暴雨、颶風、洪災這些天氣氣候事件是「扎堆兒」了嗎?一起來看一下!韓國近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韓國多地遭暴雨侵襲,引發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部和西南部等地遭到嚴重破壞。與此同時,今年第5號颱風「薔薇」在8月10日登陸韓國南部,造成一萬多處設施遭破壞,7000多人轉移安置。根據韓國氣象部門,受颱風等天氣系統影響,韓國今年將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長雨季。
-
厄爾尼諾致福建2015年極端天氣多發 呈現四大特點
福建省防汛辦6日通報,過去一年,福建先後遭遇27場暴雨和2個颱風登陸、7個颱風影響(3個僅影響福建省海域)。 據通報,汛情呈現四大特點: 一、降雨總量偏多,極端暴雨多發。全省平均雨量1903毫米,較常年偏多15%。
-
2018年颱風早知道:5~7個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4-6個侵擾廣西
據預測,21~22日,廣東最低氣溫清遠和韶關的北部6℃~8℃,南部沿海市縣13℃~17℃。海南五指山以北21日最低氣溫13~16℃為主。今年約有5~7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廣東省防總15日通報,根據專家會商會研判,今年有5至7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龍舟水偏重,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等極端天氣!
-
2018廣州颱風幾月份會出現?今年預計有3-5個颱風影響廣州
會議認為,2018年廣州汛期總雨量較常年偏少(其中:4~5月偏少1~3成,6月及後汛期偏多1~2成);「龍舟水」偏多,可能出現較嚴重暴雨洪澇災害;2018年影響廣州市的颱風偏多,為3~5個,首個颱風出現在6月中下旬,最後一個颱風出現在10月上旬。 降雨方面,廣州市水文局預計,前汛期(4~6月)全市降水偏少1~2成。
-
預計今夏遼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 可能有北上颱風登陸
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夏遼寧降水偏多,預計6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9至500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2至3成,其他地區偏多1至2成。6月16日,記者從遼寧省政府新聞辦了解到,預計今年夏天,影響遼寧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較為頻繁。
-
厄爾尼諾現象回歸,全球變暖或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19世紀初,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的漁民發現,在聖誕節前後,附近海水就會異常出現一股暖流,使原本盛行秘魯寒流的海水錶層溫度明顯升高。這一現象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漁民遭受重大損失,厄爾尼諾現象由此被發現。由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全球氣候模式將會遭到破壞,導致某些地區出現暴雨、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動植物疾病的爆發、森林病蟲害以及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會層出不窮。
-
今年寧波5月到9月預計有3到5個颱風 程度或比去年重
浙江在線-寧波頻道5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依瓊 通訊員 虞南)又到了一年中的5月份,從這個月開始到9月是傳統的汛期。5月7日,寧波市氣象部門發布了今年汛期氣候趨勢預測。寧波一年四季均有氣象災害發生,其中汛期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乾旱、強對流和強風等。 記者了解到,寧波市汛期(5至9月)降水量常年為827.0毫米,約佔年降水量(1431.2毫米)的6成。汛期降水量最多的2015年達1415.8毫米,是汛期降水量常年值的1.7倍,幾乎與年降水量常年值持平;最少的1967年僅398.9毫米,不足汛期降水量常年值的5成。
-
氣象局:8月全國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可能性大
趙志強介紹,6月主汛期以來,我國天氣形勢氣候覆雜,總體偏澇。南方強降雨頻繁,區域平均降水量45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主要特徵為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長、梅雨量多,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降水異常偏多,暴雨日數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單日雨量大,極端性強。 一是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
海南發布2016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強颱風「莎莉嘉」居首
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1、「莎莉嘉」橫掃瓊島,直接經濟損失大 今年第21號颱風「莎莉嘉」(強颱風級)於10月18日09時50分在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沿海地區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為1971年以來10月份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
-
遼寧今夏降水偏多 雷電大風冰雹等對流天氣頻繁
上半年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 25%據介紹,今年以來(1 月 1 日至 6 月 15 日),全省平均降水量 184.5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25%,比去年同期偏多 27%。除撫順東部、本溪西部、錦州中部、遼陽東部和朝陽北票偏少 1 成外,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瀋陽遼中、大連大部、營口南部和葫蘆島綏中偏多 6~9 成,其他地區偏多 1~5 成。
-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
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
-
強化防汛備汛工作 預計今年有6至8個颱風登陸或影響福州
原標題:強化防汛備汛工作預計今年有6至8個颱風登陸或影響福州人民網福州6月23日電(餘杉芳)23日上午,記者從福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州的颱風個數為6至8個,數量較常年略多,其中1至2個颱風或產生嚴重影響,
-
颱風「米克拉」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陸 登陸時強度為颱風級
氣象監測顯示,本周北方大部地區雨水頻繁,京津冀降雨量將達到入汛以來最強。同時,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或於今天在福建登陸,沿海地區將出現強勁大風和降雨。8月9日晚,北京市民冒雨涉水出行。當日,北京氣象臺發布18時至23時降水量(毫米):全市平均17.9,城區平均28.1。大部地區出現7、8級陣風,局地達9到11級。
-
多災多難的厄爾尼諾年 浙江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有多大?
7月25日,在浙江省2019年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省氣象局王東法副局長表示,受今年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我省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可能性仍較大,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3類氣象災害。要關注颱風影響。上周,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北上穿過東海,給我省沿海帶來了8-10大風(丹娜絲影響小,不列入影響颱風)。
-
2020年這麼多颱風暴雨地震低溫連旱,中國都挺過了!
日前,應急管理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 1. 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7月份,長江、淮河流域連續遭遇5輪強降雨襲擊,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5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8.8%,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長江發生3次編號洪水;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56.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3%。
-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據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統計,6月2日以來,南方地區的持續強降雨天氣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造成江西、湖南、廣西等8省(自治區)200個縣(市、區)176.3萬人受災,9人死亡,5人失蹤,1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6.9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900餘間房屋倒塌,1.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3.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8.8億元。
-
為何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您解答。 今年氣候總體非常異常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非常複雜,尤其是主汛期6月份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暴雨洪澇,持續的強降雨,今年的氣候特點總體上還是非常異常。
-
氣象局發布8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9月上旬天氣展望
一、8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一)全國大部降水偏少8月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89.5毫米,較常年同期(96.5毫米)偏少7.3%。,大部作物長勢總體較好,但8月以來大部地區陰雨天氣較多,尤其黑龍江北部降雨頻繁,陰雨日數達到10~20天,日照略有不足,不利於作物健壯生長;吉林中東部和遼寧東部8月14-17日出現區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氣,導致低洼農田出現內澇,黑龍江沿江沿河地區農田遭受歷史罕見流域性洪澇災害,農業生產遭受一定損失;26-28日,黑龍江大部、吉林中東部出現2-3天日平均氣溫低於18℃的天氣,受其影響作物灌漿速度有所降低
-
華南前汛期與82.5南嶺地區暴雨洪澇天氣過程分析
其中,5月第1候(25候)降水量再次出現劇增,雨量從平均每日每站6mm增加到平均每日每站8mm左右。第三階段開始於6月1候(31候)。平均每日每站候平均降水量已增至9mm,至6月第3~4候達到全年最大峰值(平均每日每站11mm左右)。6月第5候以後,降水量迅速減小到平均每日每站9mm以下;到7月份,降水量降至7mm以下。到了8月份,華南降水又出現一次峰值。可見,華南地區降水具有獨特的雙峰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