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草莓紅豔欲滴,剛拔的蘿蔔清甜脆生,從帶著泥的地頭貨,到包裝精緻的高檔禮盒琳琅滿目,展廳各處人頭攢動,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2020第三屆中國(青島)國際品牌農產品博覽會暨農業『國際客廳』農產品展銷活動」正熱火朝天舉行,雖然今年規模減小,但參展商和觀眾的熱情不減,商家推廣了品牌,消費者也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各色地頭農品十分新鮮。高靜文攝
幫扶農業企業擦亮金字招牌
本屆農博會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下,由青島國信會展酒店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國際會展中心主辦,展覽面積近1萬平方米,近300家企業攜數百種品牌農貨參展,展會從28日至30日持續三天。
「今年農博會規模較往年略小,但參展商和觀眾熱情不減。」青島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處處長張正杰告訴記者,在今年疫情形勢下,為拓展質量興農和品牌強農新動能,幫助農民渡過難關,此次展會將為行業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搭建起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讓農產品「產得出來,供得出去」。參展的都是比較優質的農品,用品質滿足消費者的高端需求。從而助推各地優質特色農副產品,實現跨區域流通,擦亮山東農業大省「金字招牌」,為提升「魯字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助力添翼。
政府產業「搭臺」農戶專業「唱戲」
「本次屬於農業國際客廳系列活動之一,為農業國際客廳開館儀式進行預熱。」張正杰表示,本次展會一方麵塑造了青島農品品牌,另一方面也幫扶了青島農業企業,為國際客廳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產銷對接環境。
相比往年,今年的展會更「精打細算」:取消了開幕式,給展商節約成本。在現場的品牌推介展示舞臺上,政府也退居幕後,讓農業企業唱主角,16家農業企業代表在三天展會期間陸續上臺為展會參觀者介紹產品。「企業代表對自己產品很熟,相比同行的優勢也更了如指掌,由他們自己上臺來講,更有說服力,更具感染力。」張正杰說道。
造型豐富的花餑餑吸引了不少觀眾拍照。
線上線下相結合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現場引入網紅團隊直播帶貨,觀眾線上逛展。在現場記者看到,不少參展商也在展位上擺上直播設備,曉陽春茶除了直播泡茶、品茶,還帶著線上觀眾共逛展廳。
商家吆喝得響市民爭搶得歡
核桃一盆一盆倒入椒鹽中現炒,熱氣騰騰的香味頓時飄散開來,蘿蔔現切成塊,水靈的光澤十分誘人,在現場這樣的商家比比皆是,各種「Live」式叫賣讓展銷會熱鬧如集市,其中馬氏手工抻面的現場製作最為搶眼。師傅將準備好的面綁在兩根棍子上,兩隻手上下翻飛,來回穿梭,眨眼功夫,一掛手工抻面就做好了,引得現場觀眾紛紛掏出手機拍照錄像。
給產品注入高技術,也是不少品牌的亮點。幾家參展商的花式饅頭做工精美,造型多變,是展會產品的「顏值擔當」。剛參加完濰萊高鐵通車儀式的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遲金豔,又帶著她的花餑餑馬不停蹄來農博會參展。相比銷售,遲金豔更看重面花這一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希望可以將其技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袁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海水稻科技含量十足,依託袁隆平領銜的海水稻研發技術中心團隊,他們引入海水稻種子在鹽鹼地種植,結出少蟲害、多微量元素的大米。
商家的賣力「吆喝」換來觀眾的大力「捧場」,不少市民拖著買菜小車在現場奮力買買買。家住嘉善路的張女士和老伴一早就坐公交從市北區趕來會展中心,是第一批入場觀眾。短短兩個小時,買菜小車已經裝得滿滿當當,「有蘑菇,筍乾,幹海貨。」她打開小車給記者一一展示,張女士說,自己對農品展很關注,有機會就會來逛,「展會上品質有保障,買起來放心。」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高靜文)
【來源:青島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