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包裝賦能農產品銷售

2020-12-05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樊凡

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用戶便可以看到梵天菌品從源頭到消費者的整個流程周期的信息。

資料圖片

 

  直播正當季,農忙正當時。當前,「農產品+直播」讓農民朋友們充分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與福利,農產品插上「雲翅膀」。但與此同時,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為農產品建立「身份證」制度,實現源頭、加工、流通、消費等信息的全程可追溯,農產品智能包裝體系建設必不可少。「農產品利用智能包裝技術增加消費者信任,才能真正讓直播成為扶貧的『利器』。」勁嘉盒知科技副總經理郭成元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目前,勁嘉盒知科技正利用區塊鏈技術,與貴州省梵天菌業、宣恩縣鴻勝黃金梨專業合作社,以及伍家臺貢茶等合作,為其提供智能包裝、數字營銷整體解決方案,助力當地扶貧攻堅工作。

  為每一個農產品貼上「身份證」

  2020年3月,貴州省梵天菌業有限公司與沿河縣人民政府籤訂「沿河官舟黑木耳智能化菌包廠和示範基地項目合作協議」,並在貴州銅仁木黃鎮建設黑木耳智能化菌包廠。勁嘉盒知科技為其提供溯源包裝技術平臺,支持梵天菌品可溯源鑑真、消費者可觀看原產地直播。

  「該平臺是一個集溯源、營銷為一體的溯源社交商城,為梵天菌業打通線上、線下通道,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需求,如深入原產地直採、推廣原產地農產品品牌、組織直播帶貨、紅包營銷、用戶裂變營銷等。」郭成元告訴記者。

  2019年,勁嘉盒知科技入駐湖北省宣恩縣成立武陵地區聯盟服務中心,幫助湖北巴楚風印務有限公司引進大數據監測系統,開發智慧包裝盒技術,為每個產品貼上「身份證」。上市3個多月來,公司增加訂單160多萬元。湖北省利川市宗文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宗文介紹說:「如何讓消費者了解水稻種植流程,一直是銷售中面臨的困境,智慧包裝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年合作社共定製了1萬個大米智慧包裝盒。」

  同時,為配合宣恩縣推廣當地特色水果黃金梨,勁嘉盒知科技為其打造設計智能包裝產品,讓產品實現防偽溯源功能。湖北恩施宣恩縣鴻勝黃金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金文說:「每個梨子都有一個身份證,也就是一物一碼。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追溯每個果子的生產情況,從而了解產品的安全性,放心購買。」

  區塊鏈技術保障全流程追溯

  在郭成元看來,實現農產品的防偽溯源是各類網際網路營銷手段的基礎,也有利於當地政府的品牌建設與推廣,構建農村電商和品牌農副產品防偽溯源大數據平臺,從而真正讓農產品「升級」為大產業。

  如何實現農產品從源頭到消費者整個周期的追溯,智能包裝的支撐技術區塊鏈是關鍵。「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就是由技術『製造』共識與信任,而不是靠傳統的權威製造信任。」郭成元以貴州省梵天菌業的溯源包裝技術平臺向記者舉例。

  在生產溯源上,溯源包裝技術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採集菌菇生長期的圖片信息、環境數據、肥料使用記錄、農藥使用記錄、實時視頻等數據記錄到區塊鏈上;在流通溯源上,打通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消費等各個環節,把流通數據記錄到區塊鏈上,同時將政府監管生產過程信息採集、產品質量檢驗記錄上鏈,並最終以包裝上溯源碼的形式展示給終端消費者。「由於所有的信息直接存儲在區塊鏈上,從原產地開始控制,最終到消費者,相關信息通過區塊鏈進行流轉,保障了數據真實可靠,不可篡改。」郭成元說。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印刷包裝企業參與線下扶貧的動作越發頻繁。郭成元說:「希望通過智能包裝溯源系統,推動農產品品牌建設與推廣傳播,構建農村電商和品牌農副產品防偽溯源大數據平臺,讓更多農產品從農村『飛向』城市。」


相關焦點

  • 智能包裝,以科技創新賦能包裝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際網路的發展,特別是一物一碼技術等技術的應用,傳統包裝製造領域煥發了新的生機。新技術將包裝變成商品所有信息的載體,成為商品唯一身份的證明。包裝信息化是包括商品標準化、體系化、數據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統,是一種簡單、安全、快捷的商品追溯體系建立方式,能夠實現商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 光啟科學賦能智能頭盔,構建AI產業鏈,實現海外銷售
    記者發現,這款「抗疫神器」正是已在國內火翻天的光啟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而為這款從國內火到海外的「抗疫神器」賦能人工智慧應用服務的則是深圳高科技創新的名片之一——光啟科學。據光啟科學公告顯示,這款 「抗疫神器」由光啟技術負責硬體研發,光啟科學為其賦能獨特的算法、軟體等人工智慧技術,從而,形成最終的應用服務,使之在中國乃至全球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以平臺思維打造農產品銷售新亮點
    黨建賦能協會平臺凝聚力快速攀升  為將平度市蔬菜流通協會在「菜籃子」建設過程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平度市從加強黨建工作入手,「以黨建引領行業發展,以協會凝聚黨心民心,以合作帶富一方百姓」為目標,成立了平度市蔬菜流通協會黨委,實現黨建對協會的正向引領作用,全面築牢協會平臺建設的根基。
  • 智能化如何賦能包裝行業?
    在工業4.0大浪潮下,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等新技術被各行業所引用,不斷推動產業生產力與生產模式的有效升級,向智能製造發展。作為製造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包裝行業如何走上智能化?一、包裝設備的智能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包裝大國,得益於包裝為人們帶來諸多便捷和電商等行業快速發展,推動包裝市場正日益繁榮。 目前,中國包裝生產基本是傳統機械化設備,包括包裝機、灌裝機、打碼機、封口機、貼標機等,無法滿足當下市場需求,因此,智能化將是包裝行業升級的第一步。
  • 農產品銷售過程中有哪些損耗類型(以蔬菜為例)
    一般農產品收穫前,會預估有多大產量,並對於銷售預計和市場行情,對於不足量的農產品品類進行外部採購處理。但是因為生鮮的特殊性,收穫工人的操作收穫過程中會產生損失,在原材料在農場倉儲期間也會造成損失。而這部分的經濟價值則是屬於平臺的,量不大但是對於處在營收平衡的企業卻非常重要。
  • 泰國計劃於2020年開始線上銷售榴槤和龍眼等農產品
    食品夥伴網訊     泰國日報12月11日消息:泰國農業合作社部長Chalermchai Sri-On透露,農業部已經與Lazada(泰國)合作,計劃將於2020年開始線上銷售榴槤和龍眼等農產品。
  • 窩居智家添彩2018中國智博會|AR智能設計賦能家居產業
    8月23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悅來國際博覽中心開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發展帶給人們生活的改變。深耕家居領域的窩居智家,攜具有超凡的科技力量的AR家居設計系統,亮相此次智博會,與各行業共襄智造盛舉,同譜「為產業賦能,為生活添彩」的華麗篇章!
  • 陝西省食品食用農產品銷售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指導書(試行)
    為做好食品食用農產品銷售監管工作,規範食品食用農產品銷售日常監督檢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省局制定了《陝西省食品食用農產品銷售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指導書》。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在11月24日舉行的「育新機開新局」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了「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演講,並對AI如何賦能實體經濟進行了相關分享。
  • 獨家| 松林肉食牽手叮咚買菜,讓地產標誌農產品29分鐘到家!
    籤約儀式現場圖 生鮮電商賦能生鮮農產品,未來更多互動融合 電商已成為生鮮農產品流通的重要平臺。上海商情從商務部網站獲悉,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發展迅猛。 此前上海商情對地產農產品流通渠道調研發現,調研的48個合作社中有31家擁有或曾經有至少一種線上銷售渠道,6家擁有自己的公眾號或App,儘管有17家沒有應用過任何電商和線上推廣手段,但其中7家有意向將電商納入渠道銷售體系。
  • 凌源發展「網紅經濟」帶旺農產品銷售
    本報記者 張 旭 攝 本報訊  記者張旭報導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給農產品銷售造成的不利影響,凌源市積極孵化一批直播公司,打造一批網紅品牌,培養一批網紅帶貨達人。通過開展系列活動,調動各鄉鎮街直播帶貨積極性,以此發現凌源名品,宣傳凌源名品,打造凌源名品知名度,營造了濃厚的直播帶貨發展氛圍。
  • 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遭遇銷售難——
    可以說,在當前情況下,解決好貧困戶的農產品滯銷問題,不僅關係貧困戶脫貧信心,還關係整個社會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 面對新挑戰,農業農村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貧困縣全面排查農產品銷售情況,應對滯銷賣難問題。各類市場主體積極行動,各地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滯銷農產品的生產流通秩序正逐步恢復正常。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借入圍長三角一體化「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名單春風,全國三大優質糯稻主產區之一的鳳臺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推廣綠色種植方式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種植全程託管、訂單收購、分級加工,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做強鳳臺糯米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今年全縣30萬畝糯稻再獲豐收,總產量超20萬噸。
  • 智能包裝「狂歡」下的隱憂
    從行業企業對智能包裝專利的布局可見一斑,根據SooPat的查詢,2016年以來,中國智能包裝行業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36件,2017年是155件,截至2018年,國內有關智能包裝的專利申請數量共567件。
  • 一粒橙子從山裡來——從「褚橙」模式看中國農產品品牌發展
    每天從這個基地將有數百噸的橙子運往遠在640多公裡外的褚氏農業昆明分選廠,再進一步清潔、分揀、除菌、包裝,直到通過各級銷售渠道和新型網絡銷售平臺,送到購買者手中。熊貓指南為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提供測評標準。 把農產品像工業產品一樣管理、種植全程標準化操作、全新的分揀系統、快速無損糖酸檢測……能進入市場流通的都必須品質達標,其果實成熟度、糖度、大小均一致,這樣種出來的橙子好吃可成本卻不低,售價自然也高。
  • 智能包裝必定會成為包裝行業的主流趨勢
    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逐步推進,智能製造已成為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AI等新興技術的核心應用領域之一。而借著智能製造的春風,智能包裝成為了印刷包裝行業發展的新風口以及待挖掘的新藍海。智能包裝是在保留有基礎包裝功能後,能夠感知、監控、定位、記錄產品的相關信息,並實現與使用者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溝通互動的這一類包裝的總稱。
  • 尋味之旅幕後:訪舌尖奧秘,為商家賦能
    整合供應鏈解答中小企業難題,持續為商家賦能疫情讓大部分商家受到了諸多限制,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建立生產線之後,還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來安排包裝、運輸、倉儲等工作,這樣的流程對一家體量並不太大的企業來說負擔著實不輕
  • 重磅|又一世界級快消品巨頭應用富勒WMS, 賦能數位化柔性供應鏈
    近日,又一世界級快消巨頭與富勒科技籤約,引入富勒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管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電商倉配業務,賦能數位化柔性供應鏈,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作為全球日用消費品巨頭,這家公司經營的產品包括美發、健康和美容、織物和家居護理、嬰兒,女性和家庭護理,暢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湖北農產品銷售壓力大咋辦?記者探訪小龍蝦基地
    原標題:產銷對接 貨暢其流(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報導)——實地探訪湖北監利縣養殖業發展情況受疫情影響,湖北農產品銷售壓力大。政府怎樣出招為農戶排憂解難?日前,記者前往農業大縣監利實地探訪。道路兩旁,已結籽掛枝的油菜彎下了腰;蝦稻田裡,不時能見到緩慢移動的小船。
  • 順豐轉型:布局櫻桃等農產品行業,背後有怎樣的邏輯?
    據他介紹,從櫻桃的採後到銷售,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冷、輕、快」以及溫度、糖度、硬度、溼度、著色度,這五個度的問題;在運輸、銷售、包裝的過程當中,建議用全國統一的共享紙箱或者共享周轉箱,保證安全和環保。在楊傑看來,順豐與中國櫻桃的銷售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這種影響在山東煙臺地區表現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