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抓精神病人當殺人犯顯現命案必破悖論

2020-12-01 騰訊網

  - 社論

  日前,河南尉氏縣精神病人劉衛中被當地警方故意辦錯案,抓走充抵「殺人犯」的枉法事實,被公之於眾。日前,因在命案偵破中「弄虛作假、謊報戰績」,尉氏縣公安局局長鄭偉和副局長宋偉民被免職,鄭偉被調離公安機關,其餘5名警察也受到了處理。

  比起農民趙作海,劉衛中已算「幸運」了,他至少沒遭受長時間殘酷的刑訊逼供,沒面臨現實的死亡威脅,也沒忍受十多年的牢獄之苦。僅僅是在充抵了一回殺人嫌犯後,劉衛中就被釋放了。

  但從法治尊嚴、人權不可侵犯等諸多崇高的價值標準看,劉衛中和趙作海兩人的案子,在本質上有著同樣的錯誤和荒謬性,它們對整個法治的傷害並無二致。

  雖然如此,當地政府對尉氏縣公安局有關責任人員的處理,還是有些輕描淡寫。毫無疑問,明知某人不應受到刑事追究,司法工作人員故意錯誤拘捕之,並意圖啟動刑事訴訟程序的行為,已經涉嫌徇私枉法罪,理當由檢察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現在,用內部行政處理的方式替代司法追究,是縱容職務犯罪。

  精神病人劉衛中「被殺人」,源於當地警方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的工作壓力,即上級規定的「命案必破」制度。從2004年開始,當地一直實行這項從誕生起就爭議頗大的制度,它以自上而下的強制性規定,給承擔偵查工作的一線警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命案必破」制度源於善良的想法,也確實能產生一定的工作效應。比如,它能加強基層警察的工作責任心,更有效地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給那些意圖實施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的不法之徒,以更大的震懾力。

  但問題是,「命案必破」畢竟是主觀的善良願望,在偵查技術不能完全跟上、社會情況日益複雜、犯罪手段日益多樣化的今天,「命案必破」說到底還不可能真正實現。

  這一制度的悖論,就在於以純粹主觀的願望,替代客觀上的不可能性。如果將「命案必破」制度機械地套用到任何辦案警察身上,不僅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誘發刑訊逼供以及其他荒謬做法。劉衛中案件的發生,問題就出在有關部門和人員對「命案必破」制度的機械理解和套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衛中案件的發生,雖然有辦案警察和辦案單位的重要責任,他們為了完成辦案任務,而刻意枉法侵犯公民權利,但同時也有上級機關管理不善、督察不力的責任。

  劉衛中案件及其所反映出的「命案必破」的悖論,提醒各地公安機關的管理者,基於社情的複雜性,「命案必破」可以作為倡導性的指標,但不宜作為真正的剛性規定。

  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所有的警察都應該明白,命案實際上是社會的必然風險,它的發生也是必然的,其中一些命案暫時不能破獲,也是必然的。公安機關可以要求偵查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能對命案問題實行簡單的考評機制,而是要根據每個案件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如果屬於偵辦人員工作不力,當然要加大壓力促其破案;如果確屬無頭之案,還是應當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理性對待,從長計議。

相關焦點

  • 「命案必破」的邏輯悖論
    據《東方新報》6月30日報導,長沙市公安局近日召開了命案偵破暨再動員大會,並將出臺新的系列措施,確保今後「命案必破」。  在公安系統,有兩個錯誤口號一直很流行,一個是「限期破案」,一個是「命案必破」。「命案必破」的口號我原以為是前不久由公安部提出來的,但據報導來看,長沙市公安局早在2001年就開始實行了。
  • 沉積26年的連雲港這樁命案終於破了!兇手是他...
    沉積26年的命案成功告破,收穫了當前公安機關抗擊疫情和偵查破案最振奮人心的喜訊,了卻了幾代專案組民警多年的心結,告慰了受害者。這是公安部、省廳部署的「雲劍行動」命案積案攻堅中連雲港警方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也是連雲港創建「最安全城市」新的重大戰果。事情得從26年前的那一夜說起。
  • 28年前的命案終於破了!梨樹警方開棺驗屍鑑別真兇
    28年前的命案終於破了!永不放棄精神讓案件取得突破 案發後,梨樹縣警方多次對該案件進行研判分析,但始終沒有突破。今年初,梨樹公安組織多部門精幹警力成立命案攻堅組,全力開展命案積案攻堅行動。 在研判「1992年孫某才持槍殺人案」時,因該案案發至今已有28年之久,攻堅組決定從「攜子潛逃」這一線索入手,對嫌疑人孫某才的兒子孫某田進行查找。
  • 精神病人傷人 救助與監護並重
    近年來,精神病人或疑似精神病人製造惡性傷人事件的新聞時有發生。如2月18日,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火車站附近,疑似精神病患者胡某將麵館老闆姚某殺害。而此類事件的背後是對精神病人的診斷、救治、監護、約束等方面的缺失,以至於其成為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危險分子。
  • 背負命案潛逃37年,他在疫情期間落網了
    連日來,紅星新聞根據全國各地媒體、公安局官網進行大量梳理和統計後發現:至少有超過30名「殺人犯」在疫情防控期間落網,不少犯下命案的逃犯潛逃時間超過20年,潛逃時間最長的37年。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部署和要求,聯防聯控,在「不漏一人」的疫情查防中,獲得的「疫」外收穫。
  • [評論]三大悖論將戳穿比特幣泡沫
    它靠的是人們對技術的膜拜、對網際網路精神的共鳴、對自由主義的信仰、對政府權威的反感。這種公信力正是比特幣存在的基礎。 但目前的比特幣價格狂飆,顯然形成了泡沫。投機者把比特幣從交易媒介的軌道上拉開,進入了囤積待漲的軌道。比特幣離真實交易媒介功能有多遠,它的泡沫就有多大。擊鼓傳花的遊戲,正在中國投機者手中進行。 比特幣價格能不能漲到天上去?顯然不能。
  • 警方連破多年未破大案 2017逃犯們「水逆」到來
    腳步永不停歇  西安警方抓獲92年命案逃犯  「振興東巷33號一男子被打成重傷,後送往紅會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是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1992年8月26日接到的一個報警電話。  案發後,碑林分局立即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案組,全力展開偵破工作。
  • 切-格瓦拉悖論
    切•格瓦拉悖論  從精神偶像下滑為商業招牌和時尚符號的格瓦拉對芸芸眾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於英紅  美國中情局的前特工披露了格瓦拉被處死時的情形,使一直高燒不退的「格瓦拉熱」再次升溫。他的冷血在青年時代就顯現出來。《摩託車日記》中,在描述了他在拉美旅行所見到的剝削與貧窮之後,他寫道,「我感到我的鼻孔張大了,嗅到了彈藥和敵人倒地的鮮血的辛辣味道。」遍覽他的政治著述,不難發現一種清教徒式的狂熱和不加掩飾的仇恨,他反覆寫道,「一個革命者必須成為被純粹的仇恨所驅動的殺戮機器。」他不但這樣要求自己,還用同樣標準來約束其下屬和士兵。
  • 口袋妖怪火爆引發奇聞:用手機抓皮卡丘時發現命案
    《口袋妖怪火爆引發奇聞:用手機抓皮卡丘時發現命案》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口袋妖怪帶來投資新機會 中國瞄準下一代VR應用網易科技訊8月11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口袋妖怪
  • 破案懲兇鑄正義——全國公安機關推進命案積案攻堅行動紀實
    公安部日前通報,全國公安機關攻克一大批久偵未破的命案積案,抓獲一大批潛逃多年的命案逃犯。 當前,我國每10萬人命案發案數處於世界最低行列,2019年,現行命案破案率達99.8%。但由於時代條件所限,多年來全國仍有一部分年代久遠、線索缺乏的命案積案沒有偵破。攻堅命案積案,既是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殷切期盼,也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題中之義。
  • 芝諾悖論怎麼破?
    我們在平時閱讀或聊天中偶爾會碰到一個詞——「悖論」。那到底什麼是悖論呢?悖論是怎麼發生的呢?我們應該怎麼破破解遇到的悖論呢?百度百科對「悖論」給出的定義是:悖論指的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 「素媛案」兇犯越長越兇,殺人犯真的會「掛相」嗎?
    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建立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受過系統醫學教育的龍勃羅梭,通過對士兵、精神病人、罪犯等人的面相、顱相學觀察,身體指標測量,屍體解剖等方法,發現多數罪犯與普通人不僅在性情方面有差異,在身體解剖特徵上也有明顯差異。
  • 抖音(Tik Tok)事件的「理髮師悖論」
    因抖音(Tiktok)事件的持續發酵,字節跳動公司CEO張一鳴現在陷入了數學史上著名的「理髮師悖論」(又稱羅素悖論)困境。「羅素悖論」是這樣表述的:定義一個集合S:S由一切不屬於自身的集合所組成。那麼我們問:s是否屬於S呢?根據排中律,一個元素或者屬於某個集合,或者不屬於某個集合。因此,對於一個給定集合,問是否屬於它自己是有意義的。
  • 「指紋神探」楊鳳雷 屢破積案令犯罪分子膽寒
    正是基於這種精神,楊鳳雷總是認真對待每一個現場,仔細勘查每一個現場,讓自己不留遺憾。對於兇殺、強姦等重案現場提取的指紋總是即時比對,並及時將比對結果第一時間反饋給辦案單位,為偵查破案贏取先機。白天時間不夠用,就利用中午、晚上、雙休日拼命幹,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他運用破獲了一大批有影響的案件,找到了破案的真正樂趣。
  • 一個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讀陳世旭長篇小說《世紀神話》
    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感覺不時衝上我的意識表層,這就是小說在形而下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背後,隱匿著一個形而上的充滿悖論的精神命題。隨著閱讀行為的完成,我對自己的感覺越加確信無疑。  作者在《世紀神話》的《後記》中說,小說的思路是想對當代文化人的精神問題作一些摸索。應該說,這一思路在《世紀神話》中得到了實現。小說把敘述的焦點鎖定在方肅這一形象上,對方肅的精神世界進行了深度開掘。
  • 《誰是被害者》科學鑑識能看穿殘虐命案背後的人性嗎?
    劇中主角,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毅任(張孝全飾),調查命案時竟發現失聯多年的女兒牽涉其中,各路人馬循線追蹤連環命案的被害者時,墜橋碎裂、跪坐焦屍,更有王水溶屍等殘忍行兇手法令人不忍卒睹,揪心情節與充滿張力的劇情,加上懸疑驚悚的內容,要挑戰喜歡懸疑推理題材觀眾的容忍極限!《誰是被害者》張孝全。
  • 研究人員說:從理論上講,無悖論的時間旅行是可行的
    無數的科幻故事都在探索這樣一個悖論:如果你過去做了一些危及未來的事情,會發生什麼。以最著名的科幻電影《回到未來》為例,當時馬蒂·麥克弗利(Marty McFly)回到過去,不小心阻止了他的父母見面,危及了自己的生存。
  • 老子的「道可道」與「羅素悖論」
    倘若讀者心浮氣躁,一心欲求刺激或尋可辯之瑕謫,則建議跳過此文,去讀娛樂新聞和時事評論吧。先從兩個通俗的悖論故事開始故事一是說有一個島,該島上的人都說謊,而且每一句話都是謊言。那麼假如這個島上的一位居民說:「我是一個撒謊的人。」試問,他說的是謊言嗎?若是,則表明「我是一個撒謊的人」之言應被否定,即他不是一個撒謊的人。
  • 《慶餘年》範閒竟用「上帝悖論」套路逗比弟弟,邏輯陷阱怎麼破?
    逗比弟弟:……(無限循環)源頭:上帝悖論其實,範閒對逗比弟弟下的邏輯陷阱就是著名的「上帝悖論」。上帝悖論的來源是:文藝復興時,人文主義者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來攻擊天主教,就是「讓上帝造一塊自己也搬不動的石頭。」這話聽起來很好,恨不得給他鼓掌放花。因為天主教宣稱上帝全知全能,所以如果上帝能造出這塊石頭,則他連塊石頭都搬不動還稱什麼全知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