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拿我熬藥就算了,還要做盔甲?明代它是高級鎧甲原材料

2020-11-21 騰訊網

明代的兵書裡記載了一種特殊的甲,他特殊在哪呢,不是形制也不是防護力,而是原材料。一般的鎧甲,要麼用鐵製作,要麼用皮革製作,部分還有用紙製作的,這都屬於常見思路。而這種鎧甲的材料非同一般,是用穿山甲做的!

穿山甲做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穿山甲的鱗片做甲,穿山甲的鱗片跟魚鱗差不多,而鎧甲中原本就有一類魚鱗甲,甲片也跟魚鱗形狀相似,原本你用鐵也好用皮也好,要做魚鱗甲,先得把甲片做出來,用穿山甲那就省事了,直接把鱗片摳下來就能用。

按照兵書記載,用穿山甲鱗片做甲時,首先要挑選鱗片,這鱗片不是什麼地方的都可以,而是必須要穿山甲背上的大鱗片。每套甲要用一千片鱗片,鱗片在制甲前,要先銼磨邊緣,然後每個鱗片上還要鑽兩個穿繩子的孔。鱗片加工完畢後,便像魚鱗一樣相疊穿綴在「臨清首帕」製成的襯底上,鱗片之間要排列緊密。臨清是衛河和運河的交匯處,屬於明清時期的交通樞紐,商業發達,首帕即手帕,臨清手帕在當時頗有名氣,明代話本小說如金瓶梅,三言二拍中皆有臨清帕出現。

▲印度人送給愛德華的穿山甲鎧甲

按兵書說法,穿山甲鱗片製成的鎧甲,面對箭矢和火槍都有良好的防禦力,是大將才有資格使用的裝備。這種以穿山甲鱗片製成的鎧甲或服飾在東南亞地區也有發現,1876年,時為威爾斯親王的愛德華七世巡遊印度,達蒂亞州的大君便曾贈送他一件使用穿山甲鱗片製成的鎧甲。日本存世的鎧甲中,也有使用穿山甲鱗片拼作胸甲的。爪哇地區,也發現過穿山甲鱗片製成的鬥笠。

▲爪哇島土著的穿山甲鬥笠盔,19世紀

穿山甲的鱗片除了直接綴成鎧甲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使用方式。明代兵書中記載有一種唐猊鎧,這種甲的原材料也是穿山甲的皮,不過,唐猊鎧不需要把鱗片摳下來,而是直接把穿山甲皮扔水裡熬煮,同時要加上透骨草,蘿蔔子,大同鹽,皮硝,硝石,磠砂等物,煮上一天一夜後,穿山甲皮裡的膠質就都析出了,這個過程就跟熬皮凍或者牛皮膠差不多,不過這不是牛皮膠也不是驢皮膠,而是穿山甲皮膠。

穿山甲皮膠煮好後,便冷凝成牛皮厚薄的膠板,然後再根據不同需求,裁切成不同造型的甲片,甲片有匙頭型、柳葉型、魚鱗型、方葉型、方長型等。甲片做好後,再綴連成甲。這個成品的材質,大概也就是跟阿膠差不多吧,防護力如何,書中沒說,但書裡提到,這種甲較為輕便,因此南方軍隊多用。

康熙時期有一本叫《蒿庵閒話》的書中提到,廣東地區的軍隊使用魚鰾膠製成的膠板製作防備火槍的盾牌,頗有用處,書中說,這種魚鰾膠板的製作原理便與唐猊鎧相似,由此可見,唐猊鎧的防護力可能也不錯。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這兩種以穿山甲為材料的鎧甲確實防護力不錯,它們在古代也是不可能成規模裝備的,古代雖然說環境好,但穿山甲它說到底也是個珍稀動物,不可能滿地都是,讓你隨便拿來做盔甲。當然,如果在穿山甲的活動區域內,可能會有人嘗試用它來做幾件鎧甲,說不定還曾穿著它上陣打過仗,給敵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兵書的作者,大概便是聽聞了這種消息,才堂而皇之的將其寫入書中,這就是俗話說的,聽風就是雨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古代閱兵穿啥樣:唐朝有紙鎧甲 明代出現"V"字領
    其中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木甲等鎧甲是用絲綢等布料和一些皮料製成,這些鎧甲開始用於禮儀性質的場所。   唐代還出現了非常特別的鎧甲:紙甲。它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銅、鐵製作的鎧甲輕。「要注意的是,唐代的布甲、紙甲依然具有實用性和堅固性。」而且布甲、紙甲上繪有纏枝花卉、雲形寶相圖案,製造精美。
  • 閱兵鎧甲:唐代紙做 宋代出五色
    (《晏太尉西園賀雪歌》)   宋代鎧甲有很多種類,如金裝甲、長齊頭甲、短齊頭甲、金脊鐵甲、連鎖甲、鎖子甲等,而且鎧甲的組件較多。《宋史·兵志》記載:全副盔甲有1825片甲葉,分為披膊、甲身、腿裙、鶻尾、兜鍪等部件。   這些鎧甲的部件用皮線穿連起來,一副鎧甲重50斤,將士們穿戴如此沉重的鎧甲打仗,行動不便。因此,宋代也生產輕甲。
  • 閱兵鎧甲考:唐代有紙做的鎧甲 宋代有"五色介冑"
    它是用多層紙疊粘在一起製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銅、鐵製作的鎧甲輕,也便於展示。不要小看這種由紙做的鎧甲,它其實有相當的抵禦能力,只是這種紙甲有一個缺陷:怕火。  另外還有絹甲,它一般不用於實戰,只是宮廷侍衛、武士的戎服,這種鎧甲用圖案華美的絹或織錦作面料,內襯數層厚帛製成。和皮甲、鐵甲一樣,絹甲上也鑲有皮革、金屬製造的飾件,穿著更利索、更得體。
  • 被吃掉的穿山甲的一生
    長著盔甲的古怪小動物。▼我也跟著了解了一些,結果越看越難受。沒想到,穿山甲竟然這麼悲情。▼不過,它的防禦技能還是很厲害的。首先,這身鎧甲,可以在敵人近身的時候張開,用來割傷對手。▼被人類養得最久的一隻穿山甲,活了19歲,但沒人知道它們真正的壽命是多久。穿山甲還有很多被人誤解的地方。比方說,我一直以為,穿山甲是四個腿爬行的。▼
  • 全球最硬的動物,身披鎧甲刀槍不入,連子彈都不放在眼裡!
    在地球上,有這麼一種特別的動物,它們身披盔甲,每當遇到危險,它們就會蜷縮成球形或者打洞。從而使得天敵無從下口,而且據說它們的盔甲還能防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全球最硬的動物,身披鎧甲刀槍不入,連子彈都不放在眼裡!
  •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周亞夫私藏盔甲獲罪冤不冤
    意思說如果有人沒有按照規定去服徭役,可交兩幅鎧甲作為罰款,遲到六天的人與十天的人,可交一面盾和一副鎧甲免於責罰。在此能看出在秦代,並未管制盔甲,民間可自由製造收藏。鎧甲可作為罰款,與其製造材料有關,青銅鎧甲太重,只能用來做個頭盔,所以秦代的盔甲大多都是皮甲。當時的古人並未養殖動物做甲,主要就是靠打獵得來的動物皮,最流行的即為犀皮甲。
  • 穿山甲,如果不叫穿山甲,是不是就不會遭受這樣的厄運?
    穿山甲是一種全身長滿盔甲、會鑽土、長相特別的國家二級保動物。穿山甲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動物,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體重2~7千克。穿山甲身上披著像勇士的鎧甲一樣的鱗甲,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 片。
  • 莫讓穿山甲無「甲」可穿 救護者也需要救護
    其中,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已被列為「極危(CR)」物種,比大熊貓的評級「易危(VU)」還要高兩級。  守護穿山甲生命的「鱗甲」正在松落。  我國對穿山甲的需求量保持著每年200萬隻  2015年,李川和同事接手了一批森林公安查獲的走私穿山甲。傍晚,一隻獲救的母穿山甲早產了。
  • 讓獅子束手無策的穿山甲,鱗片能攻能守,怎麼遇見人就沒轍了?
    ,製作成盔甲、鎧甲。比如我國古代的「唐猊鎧」,就是用包括穿山甲鱗片在內的多種材料熬製後製成的鎧甲,也有一些鎧甲直接由穿山甲鱗片鑿空、連綴、穿制而成,比如印度就有用穿山甲鱗片製作的鎧甲,不僅用於作戰,還被當作珍品保存或進貢。
  • 未能證實 穿山甲鱗甲入藥成分與手指甲相同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4年的評估,沒有一種穿山甲是安全的。其中,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已被列為「極危(CR)」物種,比大熊貓的評級「易危(VU)」還要高兩級。  守護穿山甲生命的「鱗甲」正在松落。
  • 穿山甲和犰狳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在通常一身毛髮的哺乳動物當中,全身披著「鎧甲」的怪咖幾乎只有穿山甲和犰狳這兩位老兄。它們倆似乎都在傳說中的布魯弗萊學校專修過,挖起洞來簡直就是活體挖掘機的節奏。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就不約而同地蜷縮成圓球,憑藉堅不可摧的硬甲來保住小命。
  • 帶你更多地了解穿山甲,呼籲一起保護穿山甲
    一隻受驚的穿山甲會用前腿遮住它的頭,讓它的鱗片暴露在任何潛在的掠食者面前。如果碰到或抓住它,它會完全捲成一個球,它尾巴上的尖銳鱗片可以用來鞭打防禦。穿山甲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8000多萬年,它是夜間活動的獨居動物。穿山甲每年只產1胎,懷胎時間為120-150天。目前尚不清楚穿山甲在野外能活多久,穿山甲在圈養環境中的壽命約為20年。
  • 比熊貓還瀕危的穿山甲:鱗片是鎧甲,也是軟肋
    而今,穿山甲的活動區域縮水嚴重,族群中僅剩的8種穿山甲,在亞洲和非洲的有限區域躲閃著,兩個大洲各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分布在亞洲的東部、東南部、印度次大陸;而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特有的,是中華穿山甲。它曾廣泛分布於我國大陸地區長江以南的17個省區市。
  • 穿山甲!怎麼有可能是它?其實,你都不知道它經歷了什麼—新聞—科學網
    其實,你都不知道它經歷了什麼
  • 長刀在手,鐵甲在身——識別歷史上出現過的十類鎧甲
    這種東西雖然名叫軟甲,但是既硬又不透氣,除了冬天,沒人喜歡穿它。 2、硬皮甲(BOILED LEATHER) 硬皮甲是用煮熟壓實過的硬皮甲片製成的盔甲,這種甲其實就是金屬鎧甲的降級版。皮甲比金屬甲要便宜一些,當然性能也要差一些。皮甲對穿刺、劈砍和鈍擊都有不錯的防護力,但皮甲的缺點是耐多次打擊能力差,打爛了也不像金屬甲片還能回爐利用。
  • 穿山甲,一個不幸的名字
    來源:格上理財有一種動物,我們看見它往往是在新聞和藥店裡,以一種死亡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它就是穿山甲。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中國,也再度把穿山甲帶到了我們的視野中。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毒株,與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達99%。▲ 一隻小穿山甲,趴在媽媽的身上。
  • 保護野生動物 請摒棄穿山甲入藥
    它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堅硬的利爪、甚至沒有敏捷的聽力。一身鱗片也只是用來自保的工具。它就是穿山甲——一種喜歡獨居、卻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比大熊貓更瀕危的物種    前不久,上海海關在進口入境木材的貨櫃內查獲了3.1噸穿山甲鱗片,據了解,這些鱗片要從5000到8000隻穿山甲身上才能提取的到。然而,這僅僅是一個縮影。
  • 「聽說穿山甲的殼能大補」「那你何不沒事啃啃指甲蓋?」
    人們捕殺穿山甲是為了它甲片上的營養物質,但根據化學成分的分析,穿山甲鱗片上的蛋白質成分其實就跟人類的指甲和頭髮相似。如果食用這種甲片不僅不會讓身體狀態得到提升,反而還會因為野生動物身上含有的病毒而吃出病來。
  • 都不是,其實我是倭犰狳,兼論犰狳的兩三事
    ,它也不介意嘗一嘗。它屁股上也有一層鎧甲,可用有效的阻止敵人從後面偷襲它。哼倭犰狳的鎧甲比較薄,材質和人的指甲差不多。它身體的粉色實際上是這層鎧甲下面血管裡血液的顏色。毛很長的大食蟻獸雖然犰狳和穿山甲都有盔甲,但它們的關係卻很遠,甚至都不是一個目的,而且也不住在一個洲。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不僅平白無故被人當成食材吃了不說,還要莫名其妙背起「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這口鍋。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把鍋全扣在蝙蝠身上,比如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就認為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快要滅絕了上周六(2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穿山甲日」。可要說穿山甲長什麼樣子,大部分人肯定會大腦一片空白。畢竟生活中能見到活的穿山甲的機會太少了。就算見過,多半也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