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種死法》:梁朝偉30年來最想演的角色就在這本書裡

2021-01-09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勞倫斯·布洛克的推理小說,在中國還屬於少數受眾圖書,遠不及東野圭吾知名,但凡讀過的,都欲罷不能想讀全整個系列。梁朝偉超喜歡勞倫斯·布洛克的作品,一直想演經典之作《八百萬種死法》中的酒鬼無牌偵探馬修·史卡德,曾親自飛去紐約和勞倫斯·布洛克促膝長談。

當我讀過《八百萬種死法》,就完全理解梁朝偉的執迷絕無虛假成分,這部小說並不全是一部推理情節為主的故事,更多講述紐約都市繁華背後的「城市孤獨者」們的心傷。一本小說人物高度了契合了梁朝偉的靈魂,也共情於在鋼鐵城市裡的孤獨騎士們。

01、馬修·史卡德:與「自我情感」斷裂的城市孤獨者

勞倫斯·布洛克創造的一個無牌酗酒偵探馬修·史卡德系列之所以欲罷不能,我想就因為馬修·史卡德這個人物的真實性,他區別於傳統硬漢派小說中俠者與智者的完美化身偵探形象,而是一個標準失敗者失業、無牌、無學歷、離婚,最重要的曾是個無可救藥的酒鬼。

曾經在執行任務中誤殺了一個小女孩,馬修·史卡德終身脫下警服,這是壓在他身上無法解開的罪孽,沉重的罪惡感帶他墮落在城市每一個角落,逃離家庭孩子,所有幸福與他無關,酒精是唯一能讓他暫時脫離某種桎梏,紐約早已不是一座現實中的城市,而是一個關於「孤獨」的隱喻。

在繁華都市紐約市裡,終日居住在一個廉價的旅館裡,每日除了按照戒酒會指南參加活動,就是往返於酒吧和咖啡館,每天最艱難的時刻就是和自己的對話,去扼制在體內不但湧現的酒癮。他是這個城市的「孤獨者」。

「我先讀國內和國際報導,但我一向很難看進去這些東西。事情的規模必須要小,發生的地點離家比較近,否則就不可能讓我產生共鳴。」

程序化讀《每日新聞報》是馬修·史卡德的日常,紐約有八百萬密集人群,也有八百萬種死法,很多是來自於報紙的報導。就連他的委託人一位應召女郎被剁成肉醬,都是他邊吃早餐邊從報紙上讀到的。

梁朝偉

這個世界每天充斥著死亡的氣息,犯罪、暴力、殺戮,馬修·史卡德被這些負面情緒圍繞,然後就會想走進酒吧,拿起酒杯一飲而盡。這是馬修·史卡德周而復始似乎無法逃離開的真空停滯生活,而這樣的死守狀態,更像更像是一種「自我懲罰」。

日復一日,生活成了一種沒有意義的無限循環,他去戒酒會聽戒酒者信誓旦旦的激勵發言,勉強維繫著自己和外界的聯繫。然而,輪到他發言最終他只有一句:「我叫馬特,我無話可說。」

「孤獨」是他的生活狀態,像一個潛伏於正常世界中的異次元偵探,感覺出奇敏銳,捕捉著來自這個他渴望進入的世界的種種信息,

"我的人生就像一塊浮冰,在大海上四分五裂,各塊碎片漂向不同的方向。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重新彌合,無論是在這個案子裡還是在案子外。一切都毫無意義、毫無邏輯、毫無希望。"

馬修·史卡德的孤獨來自「自己與內心」的情感斷裂,無意的誤殺6歲女孩是他一生不可饒恕自己的「內因」,無休止的負面情緒、對世界真偽的懷疑,對生命終將死亡的執念,每天抉擇酒精「麻醉」與保持「清醒」間掙扎。他選擇逃避所有的「身份」,無證無牌無牽掛,試圖用一種孤注一擲強迫逃避社會聯結。「孤獨」是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是自己對內心世界都望而卻步的「隔絕感」。

02:桑妮:社會底層尋找「歸屬感」的城市邊緣孤獨者

桑妮是紐約的妓女,是馬修·史卡德接手案件第二個死亡的妓女,死亡毫無懸念寫了遺書自殺身亡。

桑妮是紐約這個城市中,被安置在高檔社區中接客的妓女,「我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確鑿無誤的妓女特徵」她喜歡運動,是個派對女王,人人都喜歡桑妮,和她在一起很開心。「桑妮住在高層公寓的三十二層生活和,公寓樓叫做「林肯美景花園」,但除了大堂裡的棕櫚樹盆栽,沒有任何綠植。」

勞倫斯·布洛克在這本書裡只讓桑妮開口說了一句話「見到你很高興」,之後所有的信息都是從其他妓女口中描述的桑妮。然後就以屍體出現在現場和一紙遺書。桑妮的悲劇不用深挖讀者就已經從五位妓女的故事和生存狀態,感受到那份繁華都市落幕下一群活在陰影下的人們的孤寂落寞。

警察說這個城市常有妓女自殺,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桑妮的死亡在這座城市中,連上個報紙的版面的頭版都沒有資格。她在遺書中自白這份孤獨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內心:

「要是我膽子大,應該會跳樓。落到一半時我也許會改變主意,笑著落完剩下的距離。但我膽子太小,剃刀又不管用。希望這次我吃得夠量。毫無意義。美好的時光已經耗盡。沒人會為我買祖母綠,沒人會和我生小孩,沒人會拯救我的生命。我厭倦了微笑,我厭倦了隨波逐流。美好的時光都已過去。」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港口,總面積達1214.4平方公裡,人口約851萬人,區域總產值能達到8017億美元。紐約是全世界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之一。曼哈頓、華爾街、時代廣場、百老匯,眼花繚亂,光鮮亮麗,到處紙醉金迷、物慾橫流。

在《八百萬種死法》裡,紐約底層人物像螞蟻一樣,沒有人理會他們的生死。在那個世界裡,上層縱慾,底層乞討和站街,充滿了腥臭味。

就像委託人同樣是妓女的金,說四年前走下長途汽車,一手拎著手提箱、另一條胳膊搭著牛仔上衣,現在擁有了貂皮大衣,但還是願意拿她去換那件舊牛仔上衣「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就好了,不,我做不到,因為就算時光倒流,我還是會做相同的事情,對吧?」

她們因為各種故事自願接受皮條客的中介成為妓女,在紐約繁華背後她們試圖融入這座城市,出賣肉體,卻渴望保持靈魂的獨立和夢想的堅持,有的持續寫詩夢想成為一名詩人,有的排練話劇夢想進入演藝圈,有的假借體驗生活卻淪陷其中.....她們是這座城市孤獨的靈魂,拼命尋找存在感的底層的城市邊緣者。

桑妮作為妓女,儘管從物質上已經達成了紙醉金迷的生活層次,然而卻永遠無法擺脫社會底層的地位,內心的孤獨來自這座城市裡和家鄉都在遺棄遠離她,毫無「歸屬感」的生活如行屍走肉了無生趣,「退出這種生活」已經變成了回不去的單行路,死亡是一種擺脫心靈孤獨感的方式。

03、錢斯:客居異鄉種族歧視下的黑人孤獨者

錢斯是整部小說中的「嫌疑人」,勞倫斯·布洛克為這個角色設計了很多細節和神秘感,誰也不知道他的住處,誰也聯繫不上他,只有一部24小時有人接聽的應答服務,留下姓名和電話,等待他的回覆。他永遠不會在有人的房間裡睡覺,從沒在任何人家裡過夜......他,是一位黑人皮條客。

這部小說寫於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對非裔黑人種族歧視已經存在幾個世紀,白人優越論的思想盛行,他們認為膚色透視著一種身體的、心志的與道德的水平。膚色深淺是物種進化具有高低文明程度的本能。小說中的紐約,現代城市文明下卻處處充斥著不平等的種族歧視。

小說中,勞倫斯·布洛克並沒有直接表明種族歧視的爭議,只是透過故事情節穿插感受80年代美國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錢斯講述一位妓女的故事,因曾和黑人睡覺意味著她不能回農村了,所以她隻身一人來到紐約。錢斯買了一頓幢豪宅,購買時是他虛擬的白人富翁,鄰居們他們只見過他忠誠的黑人男僕,僅限於他開車進進出出,這個黑人男僕就是錢斯。

這幢豪宅是錢斯在紐約這座城市的隱匿世界,只有在這裡,他才擺脫掉外面世界的世俗眼光和種族歧視的壓抑。

「車庫門在我背後關上,它就把整個世界都擋在了外面,外界的東西沒法進來幹擾我,無論是什麼。」

他出生在紐約,是個中產階級家庭,但父親去世後他陷入墮落,別人都以為他來自貧民窟,他就演這樣一個窮黑小子。直到服兵役時一個朋友死去,他回歸社會,他猛然發現沒有了家人和朋友,就憑空編造了一個「錢斯」並創造出一種人物風格,努力學習掌控「權利」,「黑人皮條客」是這座城市賦予他最合適的工作形象,他果斷拋棄大學就讀「藝術」專業,拼命的符合這個社會在他身上留的刻板印象。

他的房間裡到處是非洲面具和非洲雕塑,並在每一個妓女的房間都放了一兩件非洲藝術品。非洲藝術來自他骨血裡對民族熱忱,然而他不敢去直接坦然這份熱愛,包裹在藝術氣質的「黑人皮條客」的職業下獨自賞析,並對歐洲社會的「非洲藝術文化」的表面解讀帶以反抗和嘲諷。

錢斯的孤獨來自社會的膚色排擠,他雖出生於紐約,卻從始至終像一位客居異鄉的旅客。沒有了家人之後更像浮萍般生活在周遭人的看法和輿論中,他始終是這個熱鬧的城市中種族歧視下低賤、卑微和無身份的「他者」。

04、找尋「孤獨」中的力量

①逃避永遠不是正確的方式,學會正視「孤獨」

英國女作家、評論家奧利維婭·萊恩在她的書中《孤獨的城市》說:「引發孤獨的並非肉體上的孤寂,而是聯繫、親密關係與血緣關係的稀缺或不足:出於各種原因,人們對親密關係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孤獨是難以啟齒的,也難以歸類。孤獨就如同抑鬱,這兩種往往相伴相生的狀態會深入一個人的肌理,成為那個人的一部分。

馬修·史卡德用酒精逃避孤獨,桑妮用自殺逃避孤獨,錢斯用附和社會目光去逃避孤獨,而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方式,承認內心的空虛感、落寞感,學會獨自去接受這份「情緒」,學會獨處是一種修煉,裝點內心,豐富內心,才會走出孤獨和無助。

美國現代女作家伊迪絲·沃頓曾說過:「我所知的治療方案只有一種,那便是,將自己作為自己人生的中心,這並非指自私或排他,而是指一個人憑藉一種無懈可擊的寧靜,去裝點自己的內心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富足,使自己身處其中。」

② 弄清楚「孤獨」的來源,就能找到「孤獨」的救贖

每個人都有來自「孤獨」的根源,也許是不認同,也許是不被理解,又或許是自我迷失......

奧利維婭·萊恩由於孤獨,不斷探索孤獨的來源,最終找到救贖自己的方式:試圖弄清楚孤獨究竟是什麼,並與我們分享對孤獨的思考。

「在孤獨中形成的事物,往往也能被用來救贖孤獨。」

馬修·史卡德通過不斷偵破的案件和一次正確的開槍方式,終於解救了自己的孤獨,重新找到了存在的方式,在小說的結尾,他再一次在戒酒會,開口:「我叫馬特,我酒精成癮」並開始哭泣,打破與世界的壁壘」

有時候我們深諳孤獨,但必須要找到「孤獨的救贖」,來澆灌靈魂獲得光亮。

寫在最後

讀《八百萬種死法》時,時而感到又酷又喪,無數次幻想梁朝偉行走在紐約街頭的孤獨感。它讀起來不像小說,更像一本真實的獨居日記,某刻會陷入馬修·史卡德的三點一線生活裡,陷入「清醒」與「獨醉」的猶豫不決中。

這座城市有八百萬人,八百萬種死法,也有八百萬種孤獨。孤獨是一種城市的病症,同樣可以找到孤獨的救贖。

作者介紹:榮榮

低速緩行,尋找生存的「縫隙」,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八百萬種死法》讓梁朝偉痴迷30年,曾飛越半個地球,只為做男主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註定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別人無法複製的,當然,每個人的死法也是絕不相同的。梁朝偉曾經飛越半個地球,只為見作者一面,四次懇求合作,只為演本書主角。就是這本《八百萬種死法》讓梁朝偉迷 得魂不守舍。這本書還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它是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布洛克的代表作。
  • 生活的八百萬種活法
    勞倫斯·布洛克言及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其實遠遠不止八百萬種,他也描摹了八百萬種死法,這倒不一定,寫作者一廂情願的春秋筆法,一心想把閱讀者帶偏,這就像人生傾訴者總是比聆聽者不知多了多少倍一樣,他和錢德勒的最大區別,也是到底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他對男主馬修的哄騙,繁華都市裡的酒鬼,閱讀完畢,冬至剛過,白晝和黑夜,此消彼長,卻仍是無邊的落寞。
  • 絕地求生裡的一千種死法 !第2種死法最撈B
    原標題:絕地求生裡的一千種死法 !第2種死法最撈B 《絕地求生》你吃到多少雞了? 第七名: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秒死了,佔比1% 槍械穩定性適中,同時傷害也是在5.56步槍中排在中等位置,看著好像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卻是最受玩家喜愛的,原因可能就在於它穩定吧! 在遊戲裡SCAR-L通常作為備用槍械,SCAR-L刷出的機率也要遠比AKM和M416大的多,因此玩家前期搜索房子時,即可使用SCAR-L,提高角色近距離的輸出傷害。 除了前三名,我們也來看看完整的數據~
  • 《大魔術師》將上映 梁朝偉:現在可以放得開了
    在昨天的上海首映禮上,爾冬陞承認,這也算是給觀眾變的一個「魔術」,「其實,我只是想在春節賀歲檔拍個歡樂的電影而已。」爾冬陞說「自己也有幽默感」,「我以前拍的片子大家感覺比較正經,其實都有冷幽默的。我一直在強調,《新不了情》的時候,前三分之二基本上是輕喜劇的。而《大魔術師》,我只是換了一種形式來包裝這個故事而已。」
  • 「百萬種死法」曝光豎中指海報 風格狂放不羈
    「百萬種死法」曝光豎中指海報 風格狂放不羈 時間:2014.05.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他演怪獸30年,不要臉不要命
    託羅很小心地對道格說:「我知道你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這部作品裡的人魚將會有一段愛情故事。所以,會有一段激情戲。」雖然當演員已經30年,但道格的任務向來是讓人做噩夢。儘管擔心會演不好,但面對合作已久的導演,道格還是無條件地答應了。
  • ​梁朝偉的高考作文:聽見流星的聲音
    娛樂圈最大咖的影評人——影帝梁朝偉,為老友爾冬陞新片《我是路人甲》所做的影評也引起大家的熱議。沒想到演技一流的梁影帝,寫出的影評也這麼出色。如果影帝來參加高考,想必作文分也會不低吧?梁朝偉:聽見流星的聲音2012年初,《大魔術師》上映。之後的三年裡,我和爾冬陞各忙各的,幾乎再沒見過面。
  • 2020年讀完的30本書
    以一年平均閱讀30本原版書的速度(隨著英文閱讀能力加強,速度必然會越來越快,閱讀體驗也更好)來說,至少需要十五年時間。所以這三十本書滿打滿算我覺得也就花了700個小時來看完的,可能還會更少一些。而通關《賽博朋克2077》(包括大部分支線)花了多久呢,至少60個小時吧,如果不玩,就可以再多看三本書。
  • 饑荒:這是我在饑荒裡的6次奇葩死法,想要活下去真難
    不了解情況的朋友可別以為生存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當你真正踏入這片大陸之後,你才會明白生存是多麼的艱難。饑荒裡面有三大屬性值,分別為飢餓值、San值以及生命值,而這三個當中最重要的還屬生命值。飢餓值和san值降低都只能使角色進入負面狀態,但是不會致死,生命值一旦空了,那才是真的死亡。話不多說,這次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饑荒大陸的各種奇葩死法,只為逗您一樂。
  • 梁朝偉:《色戒》長時間困擾我 不敢看自己電影
    我不希望快點收工,而是慢慢磨都可以的,因為太急我就覺得錯過很多東西,我還記得有一天晚上吃飯,導演還跟我說:「你什麼時候把壓力全送到我這邊來了。」   說自己   電影圈的朋友很少  華商報:在影迷眼中,你似乎很難出戲。梁朝偉:進入角色你要慢慢把自己洗腦,變成那個人。
  • 《大魔術師》30種魔術看花眼 畫上女子會哭會笑
    由有「票房不敗神話」之稱的導演爾冬陞執導,加上兩三年未在銀幕上露面的梁朝偉和久未演喜劇的劉青雲這樣的雙影帝組合,再加上「戲精」周迅,這樣的陣容不吸引人也難。  本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參加《大魔術師》首映式,發現片中魔術大大小小不下30種,堪稱「魔術百寶箱」。
  • 結婚11年劉嘉玲梁朝偉為何沒要孩子?她一句話回應,金星很有同感
    近日,毛舜筠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了梁朝偉以及劉嘉玲和吳君如慶祝她的生日照片,上面寫著:36年後的韋小寶和老婆們,停不了的慶生飯,老朋友聚在一起。 從配文內容上,可以看都出,時隔多年,《鹿鼎記》裡的老友們再次相聚,他感到十分開心。
  • 特色小鎮的八種死法!想活下來可以走這兩條路
    01  特色小鎮至少有以下8種死法  成功的企業都是類似的,失敗的企業卻各有各的不同。至今,特色小鎮至少已經有以下8種死法。  現在,政府提倡的小鎮建設主要是基於產業的,跟過去的產業園區不太一樣,但內核還是產業園區,比如杭州的西湖雲棲小鎮(規劃面積3.5平方公裡、成立一年後,2015年實現了涉雲產值近30個億,完成財政總收入2.1個億,累計引進企業328家,其中涉雲企業達到255家,產業已經覆蓋雲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金融、移動網際網路等各個領域),就是主打信息產業的園區,因每年的雲棲大會而廣為人知,「安防小鎮
  • 《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成功!
    作為一部不是紀錄片,也不是警示片教育片,又或者什麼類型都沾點,一連出了六季,像尋常電視劇一樣的《1000種死法》,它從2008年出第一季開始,就在網上有不俗的口碑,俘獲了大量的觀眾。《1000種死法》之所以如此吸引全世界的觀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死亡,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所以死亡這條必經之路,就像《1000種死法》開頭的介紹說的那樣:在名為地球的蔚藍星球上,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人與世長辭。死亡,這個我們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詞語,除了給我們帶來天人永隔的痛苦外還帶了關於生命和存在的哲思。
  • 劉松仁演的這些古裝影視劇你都看過嗎?最後一部太逗了
    盤點劉松仁演過的五個古裝角色,最慘的不是陳近南,而是他。5.八大豪俠——關玉樓看過《八大豪俠》這部電視劇的都知道,著名的主角團滅的古裝劇之一。劇中劉松仁飾演閻鐵心(黃秋生飾)的師兄兼死對頭關玉樓,江湖人稱「狂詩絕劍」。
  • 劉德華用19年,梁朝偉用13年,而他僅用1年!
    很多演員因為演技出色,演出的劇優秀口碑好,就可以獲得影帝的稱號,影帝的稱號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是對演員的認可,很多影帝在拿到這個獎之後也會輸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讓觀眾欣賞。但影帝並不是那麼好拿得,需要實力,也更需要機遇,否則一輩子在演藝圈勤勤懇懇也不一定封帝。
  • 開膛又破肚 盤點遊戲中十四種讓人難忘的死法(全文)
    如果你玩遊戲的時間跟我差不多長,或者比我更長,那無疑你已經見識過遊戲裡各種千奇百怪的死亡。這些死法紛繁複雜,從毫無預兆的突然掛掉,到各種分屍、踐踏、切割等各種意想不到的重口死法,無一不讓我們深感震驚。那麼,我們現在就來總結一下幾種奇形怪狀又讓人一見難忘的死法吧。
  • 《新仙鶴神針》梁朝偉還有這麼搞笑的時候呀
    記得小時候看的時候覺得這部電影感覺拍的超級反轉的,現在才發現原來都是經典啊,反轉1:是梁朝偉和劉松仁演的師徒,說是師徒卻年紀相當互相逗貧,不像其他電影裡師徒間那麼嚴肅。可是這樣也不妨礙他們師徒之間的感情,不過點蒼派真是人丁稀少,武林大會就派了2人,這點影片一開頭,其他門派都有旗子,而他們沒有特別搞笑。
  • 【經典】《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成功!
    《1000種死法》劇照作為一部不是紀錄片,也不是警示片教育片,又或者什麼類型都沾點,一連出了六季,像尋常電視劇一樣的《1000種死法》,它從2008年出第一季開始,就在網上有不俗的口碑《1000種死法》劇照《1000種死法》之所以如此吸引全世界的觀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死亡,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所以死亡這條必經之路,就像《1000種死法
  • 直播公會的一百種死法……
    《公會的一百種死法》本文受到《西部的一百萬種死法》電影啟發,有感而發。電影講述了19世紀末生活在美國西部舊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生存和生活的。雖說電影叫作「一百萬種死法」,但影片裡其實「只」死了15人,不過每一種死法,倒是讓人印象深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