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發病率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位於乳腺癌之後。我國約有新發病例13萬/年,高峰年齡為40-60歲,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好多女性談「癌」色變,一旦得知自己有可能是「癌前病變」時,更是花容失色,膽戰心驚,整天渾渾噩噩的不知所措,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談談:遠離宮頸癌,讓女性更健康。
上線大醫生:李桑
福建省腫瘤醫院婦科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今日探討:遠離宮頸癌 讓女性更健康
什麼是HPV病毒?
HPV ,就是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 HPV 病毒,是一個擁有 150 多個型號的家族。
有出現在身體表麵皮膚和黏膜部位的,也有週遊在口咽部位的,肛門生殖道的,也是一種挺常見的病毒。
超過 90% 的宮頸癌患者是因為感染了 HPV,但如果哪天,你的化驗單上顯示 HPV 陽性,即提示你感染了 HPV,也無需過於驚慌。
感染了HPV不等於宮頸癌
HPV 有高危和低危兩種類型。
高危,是指長時間的持續感染下,有機會誘發出宮頸癌的恐怖分子!其中 16 和 18 型為主力軍。
低危,是指持續感染下,有機會誘發出系列的一顆顆乳頭狀的贅生物(也就是俗稱的溼疣,或疣體)的幕後黑手!其中 6 和 11 型為主要代表,但並不會導致癌變。
注意形容詞:長時間、持續感染、有機會。
就是說,需要長時間的持續感染,才會有機會誘發宮頸癌、疣體的可能,從感染 HPV 病毒到發展為宮頸癌的時間大約是 8~15 年左右。
HPV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性生活是 HPV 感染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保險套並不能完全阻斷 HPV 的傳播。
HPV 感染非常普遍,只要開始性生活,一生中被 HPV 感染的概率非常高,性活躍期婦女 HPV 感染率約佔 50%~80% 。HPV 感染通常沒有任何症狀,所以無法被自己察覺。
50%~90% 的 HPV 感染可在感染後的數月至 2 年內被免疫系統清除,不會導致長期的危害。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女性患宮頸癌
隨著性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多女性過早開始性生活、甚至有多個性伴侶,這都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對於尚在發育的年輕女性,宮頸黏膜還沒有發育到很完善,抵抗力比較差,感染了HPV後也更危險。
宮頸出現病變怎麼辦?
陰道鏡的活檢報告,一般會有這四種診斷:
慢性宮頸炎,並不是我們日常所理解的宮頸炎,只是表示活檢組織裡面有點淋巴細胞,不需要做處理。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如果面臨著備孕,不用擔心,繼續備孕;如果真的很焦急,也可以選擇雷射治療,不影響懷孕和分娩方式。
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建議做錐切治療,未生育過也不要擔心,醫生也會儘量保護你的宮頸機能。
宮頸癌,沒必要「聞癌色變」,宮頸癌的治療手段不斷在進步,及時治療往往可以獲得比較好的預後。
癌前病變是癌嗎?
癌前病變不是癌,也不是癌症的初期階段,它只是良性疾病向惡性疾病過渡的一個階段。出現宮頸癌前病變並不是一定會發展為宮頸癌,而且期間可能要經過 10~15 年之長,足夠我們檢查監測,並及時出手幹預,達到預防宮頸癌的目的。
HPV疫苗 二價、四價、九價
有什麼區別?
HPV 疫苗是宮頸癌疫苗的簡稱。HPV 與流感病毒、肺炎球菌一樣,喜歡成群結隊而來,作惡人間。HPV 這個家族包括了 100 多個成員(亞型),但並不是每一個家族成員都為非作歹,只有 30 多種 HPV 亞型與宮頸感染和病變有關。
目前為止國際上最流行的HPV疫苗,分別是:二價、四價和九價。這裡的「價」代表的是疫苗覆蓋的病毒亞型的種類,「價」越高,覆蓋的病毒種類越多。
HPV疫苗最新動態
專家指出,隨著HPV疫苗的問世,宮頸癌有望成為第一個可以全面消除的癌症。
自2020年1月首個國產二價HPV疫苗(馨可寧)獲批上市後,截止到2020年12月,國產二價疫苗中進入III期臨床實驗有5個,九價疫苗中有6個在做III期臨床研究,接下來2~3年內還會陸續再有新的國產HPV疫苗上市,我國HPV疫苗「一針難求」的局面將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