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天體從星雲,星系,恆星到量子,粒子,從宇宙自然到生物圈,到人類社會,到人的各種思維,出現的各種五彩繽紛,五花斑斕的事物,仿佛事先設計好的一樣,精美絕倫,按邏輯規律運行,從天體到人體,就如電腦設計一樣,其複雜程度嘆為觀止。
那麼宇宙萬事萬物,是誰創造的,是誰設計的,運行的奧秘是什麼?今天終於找到了。人類找到這樣的創造者,大約用了萬餘年時間,今天,它的真面目終於出現了,那就是宇宙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了整個宇宙天體世界,創造了地球生物圈,創造人類社會,創造了人的思維,創造了惟妙惟肖大千世界。
吸引和離心力是怎樣創造這個世界的?簡單回顧一下,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做漩渦運動。吸引力和離心力是一種能量,就是暗能量,此時宇宙百分之百是暗能量。同性排斥,異性吸引,二者相互吸引,湮滅,轉化。在100萬個單位中,吸引力與離心力吸引,湮滅,轉化中,產生六個熱引力,實現能量第一次轉化。這就是引力的來源。這六個熱的引力自旋團, 沒有質量,沒有輻射,沒有吸收,沒有弱相互作用,因此它不是物質,是暗物質。這種暗物質經過自身運動,產生中微子,宇宙第一次出現物質,物質世界的誕生是宇宙最偉大的革命,是根本的變化,中微子誕生,吸引力向費米子糸列轉化,離心力向玻色子糸列轉化,實現了吸引力與離心力相互吸引,湮滅,轉化。此時的物質已不是暗能量,暗物質,而是能量和物質。物質是有質量的。物質運動先後出現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物質世界的誕生經歷了五次大爆炸,產生了這樣五種宇宙形態,從而有了今天的星雲星系恆星。科學家經過分析,整個宇宙天體中,暗能量佔73%。暗物質佔23%,物質佔4%。物質與暗物質的區別是什麼呢?物質的產生, 是物質自身能輻射,吸收,交流,自身內部存在 著吸引力與離心力。熱引力自旋團在增加到六個熱後,它要輻射,由於相互輻射,相互吸收,同時自身交流。就產生了物質一一中微子,這就是物質誕生的條件。同時這樣的輻射吸收,實質上是吸引力與離心力輻射,吸收,交流,所以,從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乃至星雲,星系,恆星,物質內部都存在著引力,斥力,南極,北極,電的正極,負極。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陰陽變化,是整個宇宙變化的根本動力,是主宰宇宙變化的真神。引力最初裝有六個熱,由於輻射吸收交流,誕生物質後,出現了引力場。引力場的質量有多大,引力就有多大,從而實現引力場之間的平衡。在100個萬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單位中,多餘出六個熱引力,真的微不足道,所以引力顯得很弱小。靠這點引力,支撐引力場之間的平衡當然會崩潰的,主要的還是靠100萬個單位的吸引力與離心力,他們之間的平衡作用。希爾球運行的實現,靠的就是這種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以及引力。
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本身是一種能量。物理學的第一原理,也就是自然科學,要研究這種能量的特點及其運動規律。希格斯粒子的發現,證明希格斯場的存在,希格斯場的存在,標誌著引力場的出現。粒子是通過希格斯機制獲得質量的。希格斯粒子是希格場量子化激發,通過自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這是自然科學的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這種自然科學原理解釋中微子出現,並不能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因為科學始終沒有解釋出,中微子又是哪裡來的?這個宇宙是誰創造的?上帝的粒子存在嗎?人類還要建造更大的對撞機,尋找殘存的中微子,尋找那個假上帝。但是結果又是如何呢?自然科學的還原論,已經走到了盡頭。依靠自然科學的還原論,用試驗科學方法找出證據,找出宇宙的創造者,恐怕成為天方夜譚。不過,自然科學按照這樣的方法走下去,也無可厚非。西方願意走就讓他們走,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但這並不影響,物理學第二原理學說的建立。因為自然科學遇到了巨大困惑。引力是怎樣誕生的?引力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引力的傳播有沒有引力子?通過什麼介子傳播的?引力運行是超距的還是30萬光速的?愛因斯坦的以太在哪裡?這些最根本的問題,實驗科學顯然無法承擔這樣的任務。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說,自然科學遇到的問題,要到哲學中去找出路。科學的出路,同樣需要哲學指導,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上允許百花齊放。哲學從烤問熱的起源,熱的形成,邏輯推導出引力的來源,引力場的形成,最後推導出,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是宇宙天體物質世界創造的原動力,是創造所有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神。物理學第二原理的誕生,是對物理學第一原理的補充,是最後解釋宇宙物質世界所有現象的大一統理論。它是科學,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並非主觀形象。物理學第二原理,非常需要自然科學家的拮問,指責,非難,否定,真理從來就是在辯論中產生的,而人類的天性就是服從真理。沒有一個科學家在真理面前,不舉手投降的。科學家是真理的擁護者。
由此,必須重申一下,認識吸引力和離心力是個什麼東西,在這裡回答科學家的困惑。另外三種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力,是由介子傳播的。這三種傳播的介子,是粒子,是有質量的粒子,因此它傳播不會超過30萬的光速。膠子沒有質 量,但他是熱引力自旋團輻射,吸收,交流,產生的粒子量子,同樣遵循粒子原則。而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既不是中微子,夸克,更不是中子,質子。它是什麼?它不是粒子,量子,它是&34;,中國哲學叫做&34;,科學上叫做暗能量。這種氣充斥整個真空, 形成場,這就是宇宙原始場。吸引力和離心力,它的運行速度是無限的,超距的,它是宇宙所有存在中,需要傳播的所有存在的介子,它的速度遠遠超過光速。光速本身就是它製造的。它怎麼能受光速限制呢?所以它是超距的。引力是沒有引力子的,再尋找100年科學家也找不到引力子。但引力有介子,這個介子就是愛因斯坦說的以太。這個以太就是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而引力,當初作為熱引力自旋團,這種自旋團也不是粒子,量子,如果發明一個名聲稱呼,可以叫他暗粒子暗量子。熱引力自旋團科學稱為暗物質,由於沒有質量,沒有輻射,沒有吸收,沒有交流,沒有弱相互作用,它的運行速度也是超距的。牛頓的判斷是正確的,引力是超距的,而愛因斯坦對引力的判斷就值得商榷。他用相對論原理,說一切存在都超不過光速,所以引力也不會超過光速。這是歷史的局限。儘管愛因斯坦找不到以太,但這並不影響愛因斯坦的偉大。可見,物理學第二原理的誕生是必然的,是科學的需要。對吸引力和離心力的研究,我們僅僅停留在提出問題的層面,僅僅是個破題,還需要大量的科學工作去做。
物理學第二原理,也就是大一統理論,研究的就是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特性,從這一特性出發,發現其中的規律,尋找物質起源的真相,進而說明,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同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從這一觀點出發,當我們研究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特性時,它回答物理學第一原理不能回答的問題。它會顛覆物理學第一原理之外的其他自然科學。
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本身是一種能量,能量的特點是動,運動。而這種動,其實就是意識。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是有意識的,是有記憶的,是有判斷的和分析能力的,它會根據&34;做出符合邏輯的自然的選擇。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既是物質,也是意識。它們是同一事物。既是物質的起源,也是意識的起源,生物圈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生物意識的起源,人類意識的起源,思想思維的起源,皆來源於吸引力與離心力,從這裡找到他們的源頭。研究這種意識的起源,正是物理學第二原理承擔的任務,是物理學第二原理建立的緣由,也是最後能說清楚,宇宙萬事萬物產生的規律及其原理。
研究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原理,也就是它的特性,同物理學第一原理的區別,就是研究他的意識,這是生命科學的根本任務。從事科學研究,當然需要自由思想的馳騁,不受任何思想的拘束。但是,的確有個方法論問題。解決方法論問題,研究的課題,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方法論錯了,就會事倍功半,研究的課題還可能跑偏,一生研究不得要領,沒有成就,浪費科學家的青春和才華。許多才華橫溢的科學工作者或學者,居然秉持亞力士多德的四因說,作為方法論研究問題。四因論是個什麼東西?它不是規律,它的十存在,存在的存在,只是一種神論的小智慧,他什麼也不是,是一種兒童遊戲,怎麼拿他當做規律來分析問題呢?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研究問題的學者,不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很難取得大的成就。
吸引力和離心力是有意識的,它的意識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同性排斥,異性吸引,互相轉化。在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做渦旋運動中,互相吸引,煙滅,轉化,中國哲學叫陰陽變化,陰陽互根,陰陽互存,互相轉化。在馬克思那裡叫做矛盾的對立統一。事物根本運動在於事物自身的矛盾。宇宙的這個意識,這個規律,貫穿於宇宙的一切事物中,我們毫無懷疑的拿來分析一切事物。分析宇宙,自然,生物圈,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包括我們自己的思維。沒有錯,這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毛主席把中國古代的陰陽哲學思想和馬克思的對立統一規律,研究的非常透徹,把二者結合起來,發展了這一辯證法思想。在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如果你不是專家,抄近路直接學毛主席《矛盾論》思想,就能夠掌握對立統一的基本規律,並且運用於實踐分析中。
吸引力與離心力是有意識的。它的意識的第二個表現,就是物質的誕生,包括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經歷正,反,合,黑格爾哲學。每一百萬個單位,在吸引力與離心力吸引湮滅轉化中,產生六個熱引力。每一百萬個單位,在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吸引湮滅轉化中,產生新的六個中微子。每一百萬個單位中,在夸克與反夸克的吸引湮滅轉化中,產生新的六個夸克,在每一百萬個單位中,在中子質子與反中子反質子,吸引煙滅轉化中,產生新的六個中子質子。這就是正,反,合,否定之否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毫無懷疑地推進到對任何事物的研究。中國哲學除了道學,氣學,理學,還有知行合一學,毛主席把馬克思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同中國知行合一學,結合在一起深入研究。提出了認識論。 那就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從感性到理性。極大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否定之否定原理和中國知行合一論。物質,反物質,吸引,湮滅,轉化,陰陽變化,相生相剋。這樣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誰都無法逃脫。因此,物質反物質,陰陽相生相剋,否定之否定,毛主席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是我們認識任何事物的根本規律。
吸引力與離心力是有意識的,第三個表現就是量積累,質飛躍,從自然科學規律講,熵增原理是這種規律的一種表現。從熱引力自旋團→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都是量積累質飛躍的過程。
在這樣的哲學規律下,在這樣的意識下,在這樣的框架下,宇宙搭起了它的大廈,然後不斷的添磚加瓦,精雕細刻,出現各種各樣的規律,各種各樣的事物,直到出現人類,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人類思維的不斷進化。萬變不離其宗。一切皆緣於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是一個動的過程,演化的過程,進化的過程,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演化進化就是一個宇宙的過程。意識同樣如此。用科學的路線圖,描述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的意識,是如何演化出今天的人類的意識,人類的思維行動,這就是生命科學的任務。把這個過程及其規律描繪出來,就揭示了生命起源的所有現象,生命現象的所有規律。對天體物質的演化過程,自然科學基本揭示了其全部原理。對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意識的研究,意識的演化進化,從無機界演化到有機界,從生物界進化到人類,人類的各種思維和行動,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應當是今後人類研究的重點。研究吸引力和離心力原理,任重道遠,這個人類歷史的責任,只能由中國科學界擔任,因為西方的思維,還停留在神創論階段,他們自己研究不明白的,那就是神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