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頎——北京大學——定量系統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

2020-12-03 生物谷

導師姓名:歐陽頎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 姓名: 歐陽頎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0-04
  •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學院
  •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凝聚態物理
  • 研究領域: 定量系統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非線性問題,生物微流體技術
  • 聯繫方式

  • E-Mail: qi@pku.edu.cn       電話: 8610*******       郵編: 0
  • 地址: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理論生物學中心
  • 個人簡介

    歐陽頎(1960,4,1),籍貫安徽天長,生於江蘇南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副主任。
    1986—1989在法國波爾多第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非線性動力學中的斑圖自組織行為研究1989年於美國德洲大學奧斯丁分校工作,進行開放型時空反應器開發、二維反應擴散體系中圖靈斑圖和化學波鋒的動力學行為研究1996年受聘於日本電器公司(NEC)在美國的研究中心,承擔生物計算機的研究開發和其他一些生物基因工程問題研究。
    1998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同年被評為長江特聘教授

    著作及論文

    1.Y.L.Wu,X.M.Zhang,J.L.Yu,andQiOuyang*,IdentificationofaTopologicalCharacteristicResponsibleforBiologicalRobustnessofRegulatoryNetworks,PLoSComp.Biol.5(2009)e1000442
    2.Y.D.Mao,S.Chang,S.X.Yang,QiOuyang1*andL.Jiang*,DualCriticalityofChannelGatingCoupledwithTransportFlux,NatureNanotechnology.2(2007)366.
    3.M.Ni,S.Y.Wang,QiOuyang*,SimulatingthetemporalmodulationofinducibleDNAdamageresponseinEscherichiacoli,BiophysicalJ.93(2007)62.
    4.C.X.Luo,H.Li,Q.L.Kou,C.Y.Xiong,X.LPeng,Y.Chen,H.Ji,andQiOuyang*,Thecombinationofopticaltweezersandmicrowellarrayforcellmanipulationandcultivationinmicrofluidicdevice,BiomedicalMicrodevices9,(2007)573.
    5.C.B.Lou,X.J.Yang,X.L.Liu,B.He,QiOuyang*,AQuantitativeStudyofLambdaPhageSWITCHanditsComponents,BiophysicalJ.92(2007)2685.
    6.K.Yang,W.Z.Ma,H.H.Liang,QiOuyang,C.TangandL.H.Lai*,DynamicsimulationsontheArachidonicAcidMetabolicNetwork,PLoSComp.Biol.,3(2007)523-530.
    7.Y.D.Mao,D.S.Liu*,S.T.Wang,S.N.Luo,W.X.Wang,Y.L.Yang,QiOuyang,andL.Jiang,Smartproton-drivenself-switchingnano-compartment,Nucl.AcidsRes.(2007)doi:10.1093/nar/gkl1161.
    8.W.Z.Ma,L.H.Lai,QiOuyang*,andChaoTang*,RobustnessandmodulardesignoftheDrosophilasegmentpolaritynetwork,MolecularSystemsBiology(NaturePublishingGroup)2:Art.No.70,(2006)doi:10.1038/msb4100111.

    相關焦點

    • ...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非線性問題,生物微流體技術
      姓名: 歐陽頎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0-04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凝聚態物理 研究領域: 定量系統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非線性問題,生物微流體技術
    • 生物物理團隊李方廷、歐陽頎與數學學院李鐵軍等揭示噪聲驅動的...
      通過信號轉導通路,細胞傳遞外部信號和刺激到細胞內部的調控網絡,產生反應和應激。對於噪聲在信號轉導過程中的作用和對細胞狀態的影響,人們還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和定量的研究。為了研究噪聲在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作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學中心李方廷、歐陽頎團隊和數學科學學院李鐵軍課題組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樓慧強課題組合作,選擇芽殖酵母DNA複製期(S期)檢查點通路的激活過程作為研究對象,提供了噪聲驅動細胞不同狀態轉換的直接證據,揭示了噪聲在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動力學機理。
    • 來魯華-裴劍鋒團隊在JACS上發文綜述系統生物學對基於結構的藥物...
      2014/12/22 信息來源: 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利用在系統生物學和藥物設計研究上的學科優勢,在國際上較早開展了系統生物學與藥物設計的交叉合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
    • 合成生物學:顛覆性生物科技?—新聞—科學網
      我解讀為,在現代生命科學中,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使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到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時代,應算第1次;人類基因組測序成功,使我們能夠大規模地「讀取」遺傳信息,並引領生命科學研究進入組學和系統生物學時代,可以算第2次;而合成生物學是在系統生物學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學理念,採用基因合成、編輯、網絡調控等新技術,來「書寫」新的生命體,或者改變已有的生命體,這將使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水平獲得極大提升,其科學意義顯而易見
    • 會議|第三屆世界華人計算生物學大會
      大會簡介隨著理論算法和計算機軟硬體的發展,計算生物學在生物大分子結構預測、藥 物小分子及蛋白質設計、生物分子及系統層面的功能機理研究等領域起到了越來越 重要,越來越定量的作用。世界華人計算生物學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旨在將 全球計算生物學領域的傑出華人科學家匯集在一起,分享世界計算生物學領域的最 前沿研究成果並推動中國計算生物學領域的發展。首屆會議於 2012 年在張增輝和 李國輝教授的倡議下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第二屆會議於 2018 年在廣州中山大學成功舉辦。
    • 深圳科學家發現合成生物建構定量公式
      原標題:深圳科學家發現合成生物建構定量公式   當我們說起萊特兄弟造出人類第一架飛機,肯定要先說起流體動力學的伯努利方程;當我們說起
    • 生命是怎樣湧現的:系統生物學入門全路徑
      它通過融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多學科方法,從一種全新的生物動力學視角出發對生命現象進行研究,包括分子、細胞、器官、生物有機體乃至環境等實體生物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相互作用關係下的表型、功能和行為。因此它兼具生物學和信息科學的特點。
    • 深圳先進院等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研究團隊通過一個簡單的數學關係,總結了細菌通過平衡生長和運動的進化策略來實現空間上的分布多樣性規律,該成果對於構建穩定的合成多細胞系統、解釋均質環境下如何維持生物多樣性、或預測物種遷移定植的最優策略等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該文章是深圳先進院第一篇第一作者和最後通訊作者單位文章。
    •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系統及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摘 要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醫學圖象分析儀器,現已廣泛應用於螢光定量測量、共焦圖象分析、三維圖象重建、活細胞動力學參數監測和胞間通訊研究等方面。其性能為普遍光學顯微鏡質的飛躍,是電子顯微鏡的一個補充。本文以美國Meridian公司的ACAS ULTIMA312為例簡要介紹了雷射掃描共聚顯微鏡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學應用前景。
    • 系統生物學導論|計算模型的基本概念
      系統生物學模型由描述生物系統特性的數學元素組成,例如描述代謝物濃度的數學變量。由於模型只能描述系統的某些方面,系統的所有其他特性(例如,其他物質的濃度或細胞的環境)都被忽略或簡化。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門藝術——以這樣的方式構建模型,被忽視的屬性不會損害模型的基本結果。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參與承辦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參與承辦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0-09-30  瀏覽:
    •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
      清華舉行「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通訊員 蔣國強)12月10日「合成生物學定量模型與設計」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信息技術大樓舉行。本次研討會是國內首個以定量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會議,涵蓋了我國從事相關研究的主要團隊,旨在加強十三五期間該領域的交流與協作。會議的召開對推進清華大學十三五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促進清華與國內相關科研院所的深度協作,具有重要意義。
    • 系統生物學導論|模型與建模
      實驗導致了關於獨立過程的生物學假設,但往往仍不清楚這些假設是否可以結合成一個更大的連貫的圖片,因為它往往很難從對一個複雜系統的部分的知識中預測其全局行為。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些過程的內部性質和動態,並對它們的未來發展以及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進行預測。
    • BCST生物動力學顱骶療法系統認證即將落地中國!
      CTET提供的培訓遵循了顱骨的生物動力學觀點,這是基於自然生命力如何協調、控制我們的身體展開的。二、BCST起源介紹這種方法是由整骨醫生William Sutherland(薩瑟蘭)博士發現的,他發現了一系列微妙的節律,以在整個身體中被感知,作為我們健康的主要表現。
    • Physics Reports 網絡傳播動力學前沿綜述:共演化傳播網絡
      事實上,這些網絡傳播並非獨立存在於現實生活中,而是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形成了共演化傳播動力學。例如,WNCRY勒索病毒在傳播的同時,關於其解決方案和預防措施的信息也在快速擴散,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經濟損失;由於HIV患者的免疫系統受到了損壞,他們更容易被其他傳染病性疾病感染。
    • 《Nature》長文:利用遷徙進化實驗揭示合成生物建構原理
      同一片森林裡的上百種生物是如何搶佔生存空間,以構成複雜而穩定的生態系統的?儘管進化論指出了生命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方向,但多細胞生物的「按需製造」原理尚未知曉,「物競天擇」也難以解釋同一環境下的物種多樣性。
    • 科學家利用網絡參數定量表徵人類活動影響下湖泊生物群落結構的喪失
      人類活動已顯著影響了生態系統,造成了生物多樣性下降,物種間的關係發生改變,生物和非生物的反饋機制的重組。生態系統應對這種外界幹擾,並保持功能不變的能力稱之為彈性。持續的人類活動會使得生態系統彈性下降,難以維持其功能。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關於彈性的任何信息都對生態系統管理和決策至關重要,也應該是管理和決策的關鍵。可是,這樣的信息卻極難獲得。
    • ...信息學,基因晶片相關信息學技術,藥物基因組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多年來一直從事生物醫學信息學、數學與計算機方法及醫學應用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從事藥物動力學、數量遺傳學、計算分子生物學、基因組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在內的26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其中SCI( 8篇)、EI (2篇), 編著、主編和主審著作9部,曾多次獲得科研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