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頎——北京大學——定量系統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0-04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
科研動態 | 西北大學物理學院經光銀教授研究團隊在細菌驅流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物理視角通過實驗、數值計算、理論定義了具有左手螺旋鞭毛主導的遊泳流體力學效應,構建了遊動細菌的偏航全景圖,解決了如何精確描述基本生物體準確軌跡這一長期困擾生物物理領域的難題。近20年來,活性生物物理開始成為物理學新興前沿研究領域,這類系統顯著區別常規平衡態物理,系統在微觀單元上有能量輸入而被推向遠離平衡態,其中微單元體具有自驅動、自適應,且可在無序中生有序並產生集群行為。
-
《Development》亮點文章揭示胚胎絨毛膜內彎曲驅動機制
《Development》亮點文章揭示胚胎絨毛膜內彎曲驅動機制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29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董波教授團隊近期在發育生物學權威雜誌
-
...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非線性問題,生物微流體技術
姓名: 歐陽頎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60-04所在院校: 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凝聚態物理 研究領域: 定量系統生物學, 生物網絡動力學,生物系統中的非線性問題,生物微流體技術
-
研究揭示森林演替驅動生物固氮及其關鍵機制
傳統觀點和理論研究認為生物固氮速率在森林演替初期或中期達到峰值,而演替後期生物固氮逐漸減弱甚至停止。這樣的觀點主要基於兩個基本假設。其一,演替初期或中期土壤養分(尤其是氮)貧瘠,固氮植物和固氮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佔有優勢地位;但演替過程土壤氮逐漸累積增加,因此演替後期生物固氮已不具有競爭優勢,固氮速率降低或者終止。其二,磷是參與固氮反應的重要能源物質(ATP)和固氮生物生長的重要養分,隨著演替過程土壤磷的消耗,演替後期生物固氮受磷的限制。
-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新聞—科學網
在北京師範大學數學學科創建100周年之際,回顧北師大數學科學學院在應用數學研究方面,已擁有一支具有相當學術素養的隊伍;有一批確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傳統;獲得了豐富而系統的達到世界學科前沿的科研成果,對國家的數學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學院的應用數學研究始於1958年8月理論聯繫實際的群眾性科學躍進月活動,全體師生全力投入,完成聯繫實際項目68項。
-
李鐵軍:尋境
有的就找到了什麼,比如李鐵軍先生,這位北京大學口腔病理學的知名教授,在顯微鏡下的生命微觀視野裡,發現了另一方天地洪荒。它的包羅萬象,與我們置身其中的宏觀宇宙相比,完全不遑多讓。那些景觀令我們每個人驚嘆不已。其實在很久以前,智慧的光就已先於顯微鏡光束照射進了宏觀與微觀世界。莊子就說過:天下萬物,沒有比兔毛尖更大的東西了,也沒有比泰山更小的東西了。又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物理學院顏學慶/馬文君團隊利用級聯加速新機制打破飛秒雷射驅動碳...
日前,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馬文君研究員團隊近期在雷射加速重離子領域獲得重要進展。他們利用人工設計的雙層納米靶材,獲得了能量高達580兆電子伏特(MeV)的碳離子,將飛秒雷射加速重離子能量記錄提高了兩倍。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物理學院極端光學研究團隊強雷射分子隧道...
氧氣分子在強雷射場中的隧道電離示意圖最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的劉運全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標題為「Phase Structure of Strong-Field Tunneling Wave Packets from Molecule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6,163004(2016)】。
-
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生物醫學物理中心在浙南科技城正式揭牌...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胡江平,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書記李明,溫州醫科大學副校長金勝威分別在啟動儀式中致辭,生物醫學物理中心主任帥建偉教授,就中心未來建設構想和使命進行了報告。 活動中, 歐陽頎院士、帥建偉主任共同為生物醫學物理中心揭牌。
-
中歐科學家以「擬鯉」揭示人類活動對魚的影響
交匯點訊 12月15日,國際頂級氣候變化期刊「全球生物變化」(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線刊登了中歐科學家聯合發表的關於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以魚群為研究對象,首次利用數學建模揭示了魚類行為變化對生物種群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
-
...物理學院沈勇教授帶領中國團隊主導制定的聲學國際標準 《IEC...
物理學院沈勇教授帶領中國團隊主導制定的聲學國際標準 《IEC 63034 Micros… 2020-08-14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員毛有東課題組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了近原子解析度蛋白酶體三維結構,闡釋了其在降解多肽過程中的動力學調控的結構機理。蛋白質的降解調控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先天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基因表達調控以及蛋白毒性響應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
-
探索數學的奧秘——寧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2018年成立數學與統計學院,經過幾十年和幾代人的努力,學院已經形成了面向基礎,面向師範,面向應用,面向國際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中外合作人才培養體系。 2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的年齡、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學科團隊。現有教職工70人, 其中博士生導師10名,數授12名,副教授27名。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
-
物理大師們運用數學揭示大自然最深的奧秘
物理學是關於探索自然規律的學問,通過為現實世界建立數學模型來試圖理解所有物理現象的運行機制,通過「物理理論」來條理化、解釋、預言物理現象。物理學所探索到的變化規律,常常以數學方程式簡潔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其優美與作用讓人讚嘆不已。
-
數學與統計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行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
》(國科辦基〔2019〕61號)等文件精神,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支撐我校生物學一流學科發展建設,11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學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學科交叉融合交流會在數學與統計學院二樓會議室召開。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立新教授帶領生命科學學院胡築兵教授、徐秀美教授、郭思義教授、寧昕博士和熊海波博士等參加交流會。數學與統計學院參加交流的包括院長馮淑霞教授、副院長韓小森教授、王波教授,以及學院生物數學團隊相關成員葛志昊教授、楊曉慧教授、陳愛敏副教授、王沛副教授、劉志廣副教授、楊利軍副教授、鄒廣安副教授等。
-
.| 生物學院孟慶勇團隊揭示ISLR基因在骨骼肌發育及重建過程中的...
本網訊 12月3日,我校生物學院孟慶勇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ISLR regul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mediated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
主動物質研究或能揭示生物機制
而主動物質理論將走得更遠,為至今還很神秘的生物過程,如細胞是如何運動的、怎樣形成和維持自身形狀、怎樣分裂等等,提供一個數學框架。印度塔塔基礎研究所跨學科研究中心主管斯裡萊姆·拉馬斯沃米說:「我們想得到一個關於活物質的力學和統計學理論,就像我們研究無生命粒子的集合所得到的那種理論。」 但要實現這一宏願,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