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爾做客重慶大學
中國網5月16日訊 2012年5月14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教授做客重慶大學2012可持續發展高端講座,為全校師生帶來了題為「國際經濟走勢與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學術報告。本次講座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承辦,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區域經濟與科教戰略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協辦。重慶大學黨委書記歐可平,常務副書記陳德敏,副校長黃宗明、楊丹、孟衛東等校領導在報告前親切會見了蒙代爾教授一行,並出席了報告會。講座由常務副書記、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德敏教授主持。來自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大學聯盟高校師生代表,學校相關院系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約500餘人參加了講座。
歐可平代表學校對蒙代爾親臨重慶大學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重慶大學的歷史沿革與發展現狀。他說,蒙代爾作為享譽全球的著名經濟學家,本次講座必將給大家帶來一場學術大餐、思想盛宴,這有益同學們大學生活,也是十分難得的機遇。隨後,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蒲勇健介紹了蒙代爾教授傑出的學術成就。
報告會上,蒙代爾首先就國際貨幣體系發展歷程和現有體系的問題進行了剖析。蒙代爾認為:自從上世紀70年代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失敗後,浮動匯率制度逐漸為各國所認同,隨著美元地位逐漸減弱,全球經濟需要新的世界貨幣。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元一度都佔據這主流貨幣的核心地位,許多商品都以美元計價,美元也是各國主要的貯備貨幣。雖然美元目前在國際貨幣市場和世界經濟中還是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其重要性已逐漸下降,因此,需要一個新的世界貨幣來維持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
隨後,蒙代爾對國際貨幣體系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展望。他認為,歐元區和美元區加在一起佔到了世界GDP總量的40%,這兩大超級貨幣的結合能夠為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打下基礎,從而確保匯率和世界經濟的穩定。蒙代爾還提到,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視。他認為歐元、美元以及人民幣這三個貨幣區的生產總值超過全球一半,因此它們之間形成固定匯率貨幣體系,將成為穩固世界經濟的基石。蒙代爾還提到,希望在將來能夠創造一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都可以共同使用的貨幣「INTOR」。
蒙代爾語言幽默,談吐風趣,為大家奉獻了一場學術盛宴,讓在座的師生獲益良多。演講結束後,蒙代爾還與來自重慶各高校的師生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互動問答。精彩的問答博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講座最後,歐可平代表學校向蒙代爾贈送了禮物。
蒙代爾1932年生於加拿大,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61年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參謀機構;1966至1971年開始擔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學雜誌》編委;1974年他受聘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一直至今。蒙代爾於1965年、1974年、1998年和2000年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等著名學府任職,並一直擔任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加拿大政府、歐洲國家政府及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高級顧問。他提出的經濟穩定政策和最優貨幣區域理論,奠定了開放經濟中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基石,對國際宏觀經濟學做出了偉大貢獻,並成功地預見了30年後的今天世界經濟狀況和發展趨勢,被譽為偉大的經濟學預言家和「歐元之父」。1997年他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的傑出人士獎,1998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9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