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我國南海進行科考和設備海試應用任務的「向陽紅03」船,成功在水深1500米的神狐海域陸坡深海區獲取了兩隻巨型深海水蝨樣品,個體長度超過10cm。這是我國首次在南海神狐陸坡區通過原位誘捕的方式捕獲到深海水蝨樣品。
深海巨型水蝨
深海水蝨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等族目,是深海特有的物種,為典型的深海食腐生物,主要以沉降到海底的海洋生物屍體為食,在深海海底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深水蝨屬在我國南海瓊東南海域有記載,本次發現為南海新分布區,且水深更深。」海洋三所底棲組的牟劍鋒說,下一步,科研人員將會對該樣品深入開展形態分類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以確定其具體種類,研究其演化過程和生態地位。
科考人員回收Lander誘捕系統
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又稱「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等足目動物。它們大約在1.6億年前就已出現,一直活到了現在,但外形幾乎沒有發生改變,因此人們將其稱為「深海中的活化石」。這種古老的生物長相奇特,像是電影裡《異形》裡的宇宙生物。
你看,它還擁有一對特殊的複眼,這對複眼是由近4000個平面小眼組合而成,分別位於頭部兩側。
它的頭上長著兩對觸鬚,腹部有7對關節肢。其鱗片的鈣質外骨很特別,上方與頭部、下方與尾部都合為一體,就像淡紫色的盾牌一樣。
一般情況下,大王具足蟲主要的食物是海洋生物的屍體。但也有證據表明它們不是純粹的食腐動物,偶爾也會抓活的來吃。儘管食物來源十分豐富,但它們一言不合就會選擇長期絕食,與此同時,大王具足蟲也有暴飲暴食的怪癖。它們會一次性將大型動物的屍體吃掉,甚至會因吃太多而影響運動。也許對它們來說,吃還是不吃全看心情,反正不吃也能活上幾年。
法國動物學家米奈·愛德華是描繪此物種的第一人。他於1879年在墨西哥灣捕獲一隻大王具足蟲的雄性幼崽。這種生物的第一次出現便顛覆了當時的深海無生命論。
曾經在日本水族館,有一隻大王具足蟲絕食5年零43天後死亡。為了紀念這位絕食而亡的勇士,還推出許多大王具足蟲的周邊,比如手辦、抱枕、手機殼。
絕食5年零43天後死亡的大王具足蟲「1號」
更意外的是,這次絕食事件也帶火了日本當地「油炸大王具足蟲」的生意。儘管大王具足蟲長得似乎些許恐怖,但它其實是一道獵奇美食,據說肉質像極了龍蝦,味道極佳。
不過擺在餐桌上的卻大多都是「山寨版」的大王具足蟲,另一種生物道氏深水蝨。這兩種外形極其相似的生物都屬於等足目動物,一類正在改變我們對進化進程認識的生物。
日本海鮮市場裡的大王具足蟲
對於日本人,吃它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油炸,對於日本人來說,「萬物皆可天婦羅」,處理大王具足蟲也是如此。這位日本小哥將大王具足蟲清洗乾淨後,放到廚房用紙上吸乾水分,然後把食材放進油鍋中油炸。
油炸後的大王具足蟲,只需要剝開外面的殼就可以食用。說實話,看起來和皮皮蝦還挺像的,裡面的肉被炸成白色,有一股很香的味道。日本小哥嘗試了一下味道,認為大王具足蟲吃起來味道和螃蟹非常像,裡面的肉很細膩,如果蒙上眼睛吃的話,可能會覺得這就是螃蟹肉。
而更加接地氣的吃法,是將大王具足蟲放到火上燒烤。不需要什麼調料,只用燒烤,將外殼燒到有些發黑,裡面的肉也就被烤熟了。將烤好的大王具足蟲剝開,加上小米椒、青檸檬調出的蘸料,用手抓著吃,烤後的大王具足蟲有一股鮮甜味,肉質較為緊實。
不過不知道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大王具足蟲,不僅把它當成普通深海食材,做成天婦羅來吃,還開發了大王具足蟲手機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 End -
文章來源 | 海洋三所、Dizzy in Science、舌尖上的安全、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