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未滅絕的「史前生物」,被稱作「活化石」,或許是恐龍後代?

2020-12-03 茶科技

在地球存在的46億年間,地球上的生物都經過了非常激烈的自然鬥爭,只有極少數生存了下來,隨著自然界的演變逐步進化成了如今的姿態,而大多數都隨之滅絕。知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動物都是經過重新進化的,與遠古時期的祖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一小部分是自然進化的倖存者,它們從遠古時期到現在,大部分都有幾千萬年的歷史了。可以說它們是地球文明的見證者。

土豚存在已經六千萬年了

這種動物生長在非洲,由於它以螞蟻為生,又被稱作「非洲食蟻獸」。根據專家的資料顯示,一隻土豚一頓大概就可以吃掉五萬隻螞蟻。它的外形和袋鼠非常相似,耳朵又長又尖,因此它的聽覺是非常靈敏的。

當周圍出現了危險情況,它可以第一時間感知危險,保護自己。它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所以是比較溫和的生物,根據了解,土豚在六千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李經歷了多次大滅絕生存至今,如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腔棘魚是研究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我們都知道海陽市生命誕生的起源地,很多生物都是依靠海洋才生存下去的。腔棘魚就是一種海洋生物,生活在距今3077億年前,但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很多海洋生物從海洋轉向陸地生存,因此在遷徙的過程中會造成很多生物水土不服而滅亡。科學家因為掌握了這個進化規律,因此認為腔棘魚早已滅絕。知道在1938年,一位博物館工作人員才在漁民捕的魚中,重新發現了它。

科學家認為腔棘魚應該是生活在恐龍時期的,我們都知道恐龍時代是最遺憾的一個時代,也許是由於隕石的墜落引起氣候變化,才導致恐龍滅絕的,足以見得恐龍時代的研究是非常困難的,能找到恐龍時代的化石就已經非常幸運了。而如今發現了腔棘魚,可以使科學家的研究更上一步臺階了。所以這種腔棘魚也被人們稱作「活化石」,足以可見它的地位有多麼重要了。

科莫多龍攻擊力十分強勁,但已瀕臨滅絕

雖然它的名字中帶有「龍」這個字,但其實它是一種巨大的蜥蜴,由於它的體型比較巨大,兇猛殘暴,很多人也猜測它是恐龍的後代,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驗證。科莫多龍除了體型比較巨大外,它的口腔中也含有毒素。在面對一些大型生物的時候,它們會先咬一口這些生物,過幾天這些被咬的生物就會中毒而死,科莫多龍便可以盡情的享受美食了。但由於人們為了它們堅實的皮囊曾經大肆的開展捕殺,到如今科莫多龍已經不到3000隻了。

鴨嘴獸生活在侏羅紀時期,是古老的哺乳動物

它生長在澳大利亞,同袋鼠一樣,鴨嘴獸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之一。由於它的嘴巴和鴨嘴相像,因此得名。鴨嘴獸一般生長在河邊,經常會在水中捕食一些小的水生生物,因此它的水性是非常好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來看,鴨嘴獸在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那個時期,鴨嘴獸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它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由於地殼運動,澳大利亞成為單獨的大洲,鴨嘴獸也因此在澳大利亞得以繁衍生息。

揚子鱷為古代爬行動物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它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是我國特有的鱷魚品種之一,由於它的珍貴屬性,揚子鱷已經成為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曾經的揚子鱷和恐龍一樣,都是時代的霸主,它不僅見證了恐龍的滅絕,而且還得以倖存至此,對於研究古代爬行動物提供了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雖然自然界一直都在演變中,但也有一些遠古生物倖存至今,它們不僅是地球演變的參與者,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者。大家還知道哪些倖存的遠古生物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5大未滅絕的「史前生物」,被稱作「活化石」,或許是恐龍後代?
    它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所以是比較溫和的生物,根據了解,土豚在六千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李經歷了多次大滅絕生存至今,如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活化石」我們都知道海陽市生命誕生的起源地,很多生物都是依靠海洋才生存下去的。
  • 6種未完全滅絕的史前生物,有一半如今被養作寵物
    七鰓鰻,這一類生物屬於史前物種,是距今約3.8億年前就存在的一種生物,而今未完全滅絕倖存了下來,其身上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特徵,身軀看起來像一般的鰻魚,但卻擁有一個長滿牙齒的圓口嘴巴。中國小鯢,這種小鯢科生物是一類史前就存在的物種,如今尚未滅絕,是所謂是「活化石」生物,是極為瀕危的一種生物,甚至有人把這一稀有的物種養作寵物。巨骨舌魚,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淡水魚類,有時候也被稱為海象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是仍未滅絕的史前生物,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 地球上倖存至今的活化石,有些比恐龍還早
    地球上有些生物非常古老,他們會被稱作為活化石,但其實活化石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現在普遍觀點來說,若一個生物是從很久以前的年代到現在,在構造上並沒有太大轉變,有著原貌並且能適應環境的改變,一直存活到現在就會被稱之為活化石。今天要介紹的是,從恐龍時代就一直存活到現在的。
  • 曾與恐龍共同稱霸侏羅紀,史前帝王鱷,肉食恐龍都不敢靠近
    鱷魚與恐龍共同活躍在同一個個時代,作為恐龍的同輩一直活躍在白堊紀時期和侏羅紀時期,他對人類來說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活化石,它們同熊貓一樣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和研究對象
  • 5大擁有強悍戰力的史前動物,其中一種生存至今,還未滅絕
    奇蝦,擁有強悍戰力的史前海洋生物,是寒武紀時期頂尖的掠食動物,足跡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及美國地區,有著足以令當代生物畏懼的雙鰲,體型長達2米左右,而在當時大多數的生物僅有幾釐米大小。爪獸,史前獨特的奇蹄動物,與現代的馬類物種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並有著共同的祖先——始祖馬。大約在2300萬年前,爪獸就因未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走向滅絕。科莫多龍,起源於4000萬年前的亞洲地區,在遷移至澳大利亞大陸之後迅速演化成頂尖的掠食者古巨蜥,在演化的過程中身形逐漸減小,生存至今的科莫多龍就是古巨蜥的後代物種,現少部分倖存在澳大利亞之中,還未滅絕。
  • 盤點世界上還存活著的動物活化石
    隨著地球的變動很多史前動物都慢慢滅絕,但在地球上還有一些歷史久遠而未被滅絕的動物,被人們稱為動物活化石。美國《連線》雜誌網站最近對自然界中的12種堪稱活化石的動物進行了盤點,迄今只發現兩條的皺鰓鯊、金色的「火星」螞蟻等古老物種均上榜。這些物種歷經數百萬年進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 史前生物大揭秘,巨型企鵝可達一米五,巨蟒可吞噬恐龍
    地球上一直以來都有各種各樣的生命在存活著,在有人類之前,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有著自己的規則秩序。而我們現在想要了解這些史前生物的生活習慣,也只能通過遺留下來的少量化石進行探索,那麼那些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史前生物們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能力?
  • 5種延續至今的史前物種,它們比恐龍還要古老
    水母,分布於世界多個海域的浮遊物種,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要早遠,在6.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在多次物種滅絕事件的洗禮之後仍舊有少部分群體延續至今。目前在世界上的水母大約有250種,形態各異且多數具有劇毒。鸚鵡螺,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至今仍存活在熱帶印度洋之中,外型與生存習性也都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被人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且對人類研究生物進化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新疆北鯢,目前是我國新疆地區史前唯一存活至今的有尾兩棲動物,起源於2.4億年前,比恐龍出現的時間要早。被人在1866年發現之後甚至絕跡長達一個世紀才又被人重新發現。
  • 這種生物血液呈藍色,被稱作「活化石」,卻因人類瀕臨滅絕
    在地球46億年的時間中,生命存在的時間已經有38億年的時間了,這其中無數的生物出現又被大自然淘汰,可以說,經過數億年之久還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絕對可以算作是「活化石」了,不過,自從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伴隨著人類活動的越來越頻繁,地球上這些「活化石」的現狀也並不樂觀。
  • 雞是恐龍的後代嗎?有依據嗎?為什麼還有人說恐龍是雞的後代?
    世界經歷過了5次生物大滅絕,如今能存活下來的生物都是從遠古生物裡進化、繁衍出來的。只要人類想探索,想知道如今每一種生物的祖先是什麼,還是挺有希望的。可見生物的進化是多麼的神奇,適者生存,隨著環境等不斷進化自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雞的祖先是什麼?
  •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
    3種動物界中的活化石,生命力公認頑強,可惜瀕臨滅絕!大約6500萬年前,一次大災難的降臨,致使恐龍一夜間銷聲匿跡,自此之後就再也看不見恐龍的身影。450萬年前人類的出現,地球才有了一片生機。很多科學家一直在探討恐龍消失的最終原因,大多認為是行星撞擊地球而導致的,但沒有確切的證據。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已經有段時間了,雖說站上食物鏈的頂端,與一些古老生物相比,人類的歷史還是比較短的。很多同時代的生物都在逐步消失,但也有一些生物生命力頑強,毅然而然的生存了下來。通過研究,有人發現地球上還有多種史前生物存活著,被稱為動物界中的活化石,到底是哪些生物呢?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到來,讓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一直到4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
  • 3.5億年前的古生物,熬過了3次生物滅絕,卻被拿去餵雞
    人作為地球生物的一種,自然也難以跳出這一法則。此前曾有科學家指出,太陽將在幾十億年後發生毀滅,人類將在地球脫水後走向滅絕。人們不由得想到,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像恐龍這類無法適應環境改變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但有一物種卻存活了近3億年,總共熬過了三次世紀大滅絕,現在卻常常被人們用來餵雞,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 3.5億年前的古生物,熬過了3次生物滅絕,卻被拿來養雞
    人作為地球生物的一種,自然也難以跳出這一法則。此前曾有科學家指出,太陽將在幾十億年後發生毀滅,人類將在地球脫水後走向滅絕。人們不由得想到,地球已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像恐龍這類無法適應環境改變的生物都已經滅絕,但有一物種卻存活了近3億年,總共熬過了三次世紀大滅絕,現在卻常常被人們用來餵雞,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 五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最後一種見證了恐龍的興起和滅絕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會被人們稱之為「活化石」,這些動物都是在地球生生活了最少活了百萬年的存在,其中的一些佼佼者甚至見證的恐龍的興起以及滅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五種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看看它們究竟有什麼特點。
  • 5大迄今未滅絕的史前古生物,圖3滅絕六千萬年被人再次發現
    針鼴,一種未進化完全的哺乳動物,和鴨嘴獸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雖然在外形上和刺蝟十分相似,但兩者屬於迥然不同的物種。目前,只有少數的針鼴生存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紐幾內亞。蘇門答臘犀牛,它們是現在唯一倖存下來的雙角犀牛,是史前生物披毛犀的後代,距今也至少有著上百萬年的生存演化歷史。現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殺,蘇門答臘犀牛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腔棘魚,一種十分古老的史前魚類,在過去,科學家一致認為這種被譽為陸生脊椎動物先祖的魚類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
  • 從恐龍到巨齒鯊,為何越來越多史前生物被「復活」
    從這樣一個情節安排來看,就像有的影評已然揶揄的那樣,與其說這是在描述作為「活化石」的「史前海洋掠食者」,倒不是說是「海洋異形」更加合適。實際上,整部影片用來科普巨齒鯊身世的鏡頭不過幾秒鐘,用「咬合力驚人」與「200萬年前滅絕」兩句話即可概括。甚至,將從海底裡穿出來的巨齒鯊,替換成哥斯拉或是其他任何一種導演想像出來的怪物對於影片的故事進程都幾乎毫無影響。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
  • 誰躲過了滅絕恐龍的大災難?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全球75%(或以上)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被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或「K-Pg滅絕」。那麼,另外25%的倖存者是誰?它們如何逃過這次天崩地裂的大災難?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幸好滅絕)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中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們兇猛恐怖,比恐龍還要巨大與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