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大規模的騷亂,抗議者們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美國版破四舊運動,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推倒過去殖民者奴隸者的雕像。因為那些雕像代表著當年奴隸制和種族壓迫的歷史。
很多人說美國政治正確過了頭,但是不好意思,我又來潑冷水了啊,我完全支持推導這些奴隸主和反動派們的雕像。我甚至認為美國隔三差五就會掀起黑人運動。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當年清算反動派不徹底,給了他們壓迫人民的空間,最終自食其果。
既然我說根本原因是美國當年清算反動派不徹底,那麼我要先說說什麼是清算。
清算啊,原本說的是一種法律程序公司破產停轉,最終清算。把所有的財產有形的,比如機器,地產乃至辦公室,無形的比如專利證券、債券通通拍賣變現。然後按次序欠債還錢,解散公司。
很多時候政治博弈不存在合作,就是零和博弈,目的是把對手完全清除遊戲。這個時候清算就是對對手查究所有的罪行做出相應的處理。勝利者的目標是變成歷史的車輪,碾壓反動派。那戰爭既是政治的延續,又是國家政治能力的集中展示。失敗的一方組織力不足,要接受勝利方的安排。
但凡事都有意外呀,美國南北戰爭就是政治軍事史上的奇葩案例。勝者沒贏,敗者不輸美。
國內戰打了四年,在東部格蘭特消耗戰和西部謝爾曼三光政策下,北方聯邦軍最終奪取了勝利。內戰結束以後,總統林肯就被刺殺了。副總統安德魯詹森接任。尷尬了,詹森本來是林肯為了團結南方民主黨反分裂人士才帶上來做副總統的。林肯是共和黨,北方人支持廢奴,而這個詹森恰恰相反,他是個老南方人,跟林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反分裂而已。
於是他公然在美利堅上演了一出《風聲》,上臺以後,幾乎推翻了所有內戰的成果,否決了共和黨制定的清算計劃,大肆赦免南方戰犯,補償奴隸主,力求恢復反動派們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基礎。一場內戰殺死了六十多萬美國人。結果南方高層拍拍屁股回家了。
權貴們戰後繼續養尊處優,一直沒有被清算,還能時不時反攻倒算,堪稱勿忘在莒的典範。Old money比國民黨反動派那高明的多了。人家一百五十年前頓悟出新玩法,通過社會壁壘搞分化,在自家一畝三分地裡面搞獨立自主。
一八六六年,一些南方老兵甚至組建了白人至上團體,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三k 黨。詹森兩面三刀,被共和黨國會視為仇敵,成了首個被彈劾的總統,差點就下臺了。
內戰以後,美國進入了經濟大發展時代,政治問題就被擱置了起來。而南方充分掌握了主導權,於是他們開始進行社會建構。
主要是四點
第一保證黑人除了不是奴隸,什麼都得不到。
第二,南方軍人很英勇
第三奴隸當年過得很開心
第四,奴隸制不是內戰的導火索。
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南方各州相繼出臺《黑人法典》,對黑人實行種族隔離,並且通過選民身份法律,變相禁止黑人參加政治。活動如果黑人很努力發展的很好,那麼白人甚至會直接動用武力消滅黑人社區,比如塔爾薩1921種族屠殺和威明頓1898暴動。
除了保持對黑人的壓迫,他們還要洗白奴隸制。
一八九四年,一個叫做邦聯之女的組織成立了。成員全部都是來自南方精英家庭的女性。白人至上主義者是一幫「郝思嘉」。
到了二十世紀初,這個組織就已經擁有了十萬成員。他們利用影響力推廣南部歷史觀,美國沒有統一的教育體系的。所以聯合會肆意滲透。本來成員就是精英家庭的女性,自己家的男丁們都是各校的校董。北方進步主義的教育影響被壓到了最低。南方學校確保了種族主義教育的純正性。
除了紐奧良之外,其他南方學校普遍實行種族隔離。白人學校裡頭教科書公然造謠。比如喬治亞州的高中歷史課本,直到1954年還會寫的。主人們經常為奴隸們提供燒烤,奴隸們玩的很開心。即便在棉田裡工作,奴隸們也會唱歌,音樂節奏和豐富的音節,讓工作變得輕快愉悅。
這種黑奴的快樂。那我覺得老白男們也應該好好體驗一下呀。教育作用那是潛移默化的,懂得都懂。
電影《亂世佳人》前段時間因為下架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很多人說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別逗了。文字的政治力量有多大,各位難道不知道嗎?
電影把黑奴的生活描繪的異常美好。電影原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就是邦聯之女的成員。而且就因為《漂》的巨大影響力被邦聯之女嘉獎。
除了洗白奴隸制,還要洗白內戰。教育領域邦聯之旅旗下成立了一個叫做「邦聯兒童」的組織。在對生在南方的兒童進行洗腦教育。例如他們說內戰是北方人對南方人的入侵,南方是被迫反擊。現在南方各州的愛國歌曲都是在歌頌邦聯,甚至啊還有學者寫論文去論述南方的正義性。無良學者恰飯過於難看。
除此之外,他們還將分裂分子打造成了為理想而戰的悲壯英雄。主要方式就是遊說地方政府在公共地區建造當年的南方軍事將領和政客們的雕像。其中很多雕像甚至就是在美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時期興建的。
今天各位啊在美國旅遊的時候可以看到一些雕像,以為呀很有歷史。其實啊只有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歷史而已。所以如果你不明就理,那就信了。
所以他們當初立這些雕像,就是為了對衝民權運動,不推翻行行嗎。
內戰以後啊,邦聯旗幟也沒有被取締。美國南方白人普遍懸掛這個邦聯旗幟,旗幟成為分裂分子,三k 黨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精神寄託,一直到了前些年美國政府才在軍隊裡頭全面禁止邦聯旗幟。
你能想像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大街小巷還挑著青天白日旗嗎?
簡而言之,美國政府的內戰之後沒有清算反動派師,他們可以繼續壓迫黑人,讓黑人的自由與權利名存實亡,永遠輸在起跑線上,一步慢步步慢,被壓迫在最底層只留出了唱跳rap、籃球等為數不多的上升通道。
所以當年那場內戰,南方邦聯雖然軍事上失敗了,但是社會層面卻走向了勝利。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摧毀妨礙社會發展的屏障。所以不徹底清算對手,屏障就不算拆除,內戰就不算結束。
黑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掀起社會運動,因為美國依舊生活在內戰的陰霾之下,這就是老白男們活該呀,自食其果嘛。
中華文化圈啊,有些投降主義者一看到革命清算類似的詞彙就心驚膽戰,把這個詞當作整人或者報復,甚至是大清洗。其實清算是一個中性詞,其含義就是以積極幹預的方法清理舊社會的權力關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民黨反動派敗退臺灣,但是留下來近兩百萬的殘餘武裝,再加上地下反動會道門、空投特務,新生人民政權面臨的問題和南北戰爭後的美國差不多。中央立即鎮壓反革命,直接打破了舊中國的社會關係。無論是地主階級還是反動會道門,那都被清掃一空。
所有舊勢力回到原點,對此前的反動派財產全部充公,沒收官僚資本,而對於那些撫順戰犯管理所啊,甭說國民黨的軍官了,就是你是前清代佬,該關的就關。
法國人革命把國王殺了,俄國人革命把沙皇殺了,咱中國人革命,把皇上改造成人民了。
馬克思說啊,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說白了從你誕生的那一刻起,你就不是單獨的存在。你先和家庭接觸,然後是學校,最後是社會單位公司。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社會財富的不斷的流轉。
而馬克思認為這種流轉是我們現代社會的一個基礎,是我們相應的意識形態的基礎。翻譯翻譯南北戰爭打完了,民權法案通過了,黑人看起來是自由了,但實際上黑人乃至各個少數群體還是被歧視嘛,被針對,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權利僅僅是在法律的白紙黑字上得到了實現,並不是實際得到。實現人民想要站起來,就要砸碎所有的反動枷鎖。這些枷鎖有時候是惡法,比如虛有其表的憲法修正案,有的時候是經濟不平等。你讀一個學校都是同學,黑人的工資就是比白人低。有的時候文化上冷嘲熱諷,以前呢是塗黑臉,現在是西瓜炸雞。華裔遭受過類似於傅滿洲,擠眼睛的嘲弄。
權利有兩種啊,一種是命令,這個好理解,教你幹啥就幹啥唄。另外一種叫做話語權,如福柯所言,話語既是權利。你掌握了對事物的解釋權。那些立在公園廣場和政府大樓前的邦聯軍人雕像,那些帶有歧視意味的詞語。比如那個n 打頭的單詞。
種族主義者們定義事務。然後通過每個元素或多或少影響馴化社會關係,在每個人心目中種下不平等的種子,進而加劇這個不平等。
有人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也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會灰塵滿面。還說啊天下大亂,又是形勢大好。這兩句話結合起來就說明了政治清算的必要性。
我們看到韓國雖然是一個發達國家,但是韓國人民卻生活在繁榮的水深火熱之中。為什麼?
因為韓國從來沒有徹底清算殖民時代的韓奸,這些人當年是權貴,現在依舊是權貴,他們永遠是壓在韓國人民頭上的大山。還有今天一直阻礙東亞一體化進程的感情問題,就是當年二戰以後,沒有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總頭目天皇進行清算。整個所謂的終戰詔書無一字提到投降或者戰敗,只說同盟國如何使用殘虐之炸彈,而世界大勢與我不利,為了億兆之赤子,不得不接受中英美蘇四國的共同宣言。
你明明是投降,卻硬要站在為了東亞安寧的偉大立場之上,莫名其妙。
回到美國聯邦政府,放任南方的種種小動作。為了維持一個名義上的統一,對反動派聽之任之,南方人就對著幹,你也不清算他們。幾個州的財政,還要養著南方地主。老爺們天天做夢,顛倒的勝利者呀。
沒有清算反動派,反動派就繼續反動,少數族裔就繼續受到壓迫。那什麼都沒有改變。說白了,美國社會底層這口怨氣壓了百年,隔三差五炸個雷,順理成章,天經地義。「懂王」這家啊太難當了,咱們給出個主意,分家得了,既省錢又不受氣,豈不美哉。
現在推導這些反動派的雕像就是正義的行動。這些年啊有些人試圖重新定義解放戰爭吧,說什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而且試圖用參加過抗日戰爭來為一些壓迫中國人民的反動派軍閥了洗白。
我壓迫人民,我列土封疆,但是呢我打過日本人,所以我是個好軍閥。
這種行為啊和美國反動派如出一轍。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內戰和外戰,只有正義的戰爭和不正義的戰爭。侵略他人,壓迫人民,就是不正義的,保衛人民,解放社會,那就是正義的解放。
中國人民的戰爭不是三年,不是十四年。答案就寫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由此上溯到1840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所以跟反動派們不需要說什麼友好,說什麼協商說什麼兄弟手足,只要是橫在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面前的反動派。那他們需要的就不是一國兩制,而是清算。
這就是為什麼我支持推倒那些雕像。同理我也支持在香港推到那些殖民者們的雕像。
首發《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