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拆除牛津大學羅德雕像的報導有很多。羅德(Cecil Rhodes,中文譯名也叫羅德斯、羅茲等等)是英國殖民史上有名的侵略者和種族主義者,通過屠殺和掠奪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財富帝國。後來羅德加入了牛津大學的奧裡爾學院(Oriel college),並在去世後將財產留給牛津,成立了「羅德獎學金」。該獎學金於2015年進入中國。
隨著Black Lives Matter(中文譯作「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的蔓延,英國出現了大規模呼籲「拆除羅德雕像」的運動。在一個叫change.org的網站上,有超過16萬人請願拆除位於牛津的羅德雕像。
羅德是1888年De Beers(戴比爾斯)的創始人之一。
在一些媒體的刻意宣傳下,這個反種族歧視的運動變成了「戴比爾斯創始人雕像應被拆除」的號召。
鍵盤俠蜂擁而至。
6月12號,De Beers在接受National Jeweler採訪的時候表示:「雖然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很重要,但我們不接受那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符號存在。」
「塞西爾羅德斯是我們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我們反對他的立場,不過我們無法改變歷史。我們能承擔歷史的責任,建設更好的遺產。」
「羅德不會認同今天的戴比爾斯,而這正是我們引以為豪的。」
--
2015年,南非曾經有過一次名為「羅德必須倒下」(Rhodes Must Fall)的運動,拆除了開普敦大學的羅德雕像。不過當時牛津大學拒絕拆除奧裡爾學院的羅德雕像。

今年6月9日,奧裡爾學院官宣,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但依舊要考慮是否拆除羅德雕像。

6月17日,奧裡爾學院再次發表申明,表示學院管理層支持拆除羅德雕像。
--
劇情告一段落。不過我有兩點疑問:
此次戴比爾斯受輿論牽連,冤不冤?羅德雕像拆除後,某些人心中的「雕像」會不會還在呢?
- END -
編輯:闊耳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