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界同事對信鴿內線口的理論有很多擇文,目前信鴿內線口已成為廣大信鴿愛好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內線口在鴿眼裡起什麼作用,又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沒有內線口的賽鴿只能放飛幾十公裡或幾公裡都要掉,而有內線口的賽鴿卻可以放飛上千公裡,並且歸巢快?對此,我在自己養鴿過程中和在信鴿愛好者們的交流中作了一些探索。
大家知道,鴿眼的結構是由面砂、底砂、底板、內線口、瞳孔及神經元組成。而內線口的判別順序應按鴿眼瞳孔往外擴張的頭一環來識別它。內線口在鴿眼裡有許多形狀,有人說幾種,有人說十幾種,總之說法不一。
我們自己看了許多中遠程賽鴿,發現了這種內線口在鴿眼裡有比較突出的特點。這三種內線口的形狀在鴿眼裡細看後,相同又不同,各有千秋。現在簡單介紹三種內線口與歸巢速度快慢的特點:
觀察內線口時,光照要強些,用十倍或十五倍的放大鏡可在鴿眼內看到。
第 一類線口
線口深黑色明亮,有狹窄如線的全周光滑環託住底板,底板也較窄,有很薄的銀白色亮點堆積物攘在底板上。瞳孔與線口收縮點,節奏較快,整個眼球轉動靈活,這種內線口的賽鴿在陰雨天氣有快速歸巢的本領,平常訓飛速度也快,但在復飛過程中不夠穩定、性急、有復飛失蹤的事例(此類線口對於砂眼鴿),砂盤幹亮。
第 二類線口
線口深灰色亮,有稍寬的全周環狀襯住底板,其狀如十六號大頭針。線口向底板收縮的方向有許多毛邊疵點撬起,底板上有很厚的銀白色堆積物,瞳孔點與線口收縮無節奏感。但底砂靠底板的中間部位抖動十分強烈,眼球轉動靈活。這種內線口賽鴿歸巢速度慢,中程賽飛,一般幾天或十幾天歸巢,甚至短程放飛也有如此現象,但在復飛賽中成績穩定性慢(此類內線口多屬砂眼鴿)、砂盤有兇相感。
第三類線口
線口黑黃二色相伴,黃顏色比例佔多,有很寬厚不太圓的全周環,伴有金屬斷面的光澤,其狀如大號大頭針的根部一樣,寬大的線口上堆積著許多淡黃顏色的粗細麻點,很亮。瞳孔收縮緩慢有力,有時瞳孔一分鐘才收放一次。收時線口小如菜籽,縮時大如綠豆,底板淡綠稍寬,眼球轉動十分靈活。這種內線口的賽鴿賽飛時晴雨天歸巢都很快,成績復飛穩定(此類線口多於黃眼鴿),砂盤鮮豔有神。
一位朋友有這樣一隻賽鴿,黃眼。每次它賽飛都取得了好成績,該鴿頭一年放飛700公裡以第三名的成績歸巢,次年放飛500公裡頭名,又放飛1000公裡仍然奪冠歸巢。但它生出的小鴿屬第 二類線口,放飛500公裡時幾十天才歸巢。
由此可見內線口對賽鴿的歸巢速度有直接的影響,以上是自己的一孔之見,但願能拋磚引玉,使鴿界朋友們共同來完善這一觀點。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