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博士學位不再與SCI論文掛鈎,畢業標準低還是高了?

2020-12-05 教育透鏡

下面的這些條文,對於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來說,應該是滾瓜爛熟:

在SCI(含SCI-E)、EI、S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同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

在SSCI收錄的期刊和JCR分區表1區或2區的期刊上發表(或已錄用)論文1篇。

在SCI、EI收錄期刊、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或已錄用)論文3篇。

要想畢業,要想戴上博士帽,必須符合這些「申請博士學位基本條件」,否則只有兩個字:延期。

其它條件不說,僅是這一條,足夠使一些博士研究生愁白了頭。還是青年人呢,有的已經是「鬢已斑」。

上周末,一紙重磅文件在高校圈內刷屏。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其中有一句話,尤其引起博士研究生們的關注: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原話是這樣的:

學校應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過程,發揮基層院系和導師的質量把關作用,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結合學科特點等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這正是《意見》開宗明義所說的「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應有之義。

那麼,這一變動,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講,畢業標準是降低了還是提高了呢?

如果僅從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來說,確實是降低了。畢竟,SCI論文不是誰都可以發的,也不是什麼專業都可以發的,對於苦苦未能發表SCI論文的人來說自然是降低了要求,再也不用為發表SCI論文勞神費力了。一些博士研究生就是因為沒有邁過發表SCI論文這道坎,沒有如期畢業或是畢業了卻與學位無緣。

但是,這意味著畢業難度降低、學位授予標準放鬆了嗎?可能並不是這樣。

別只看了「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這一條《意見》還有另外一條呢?「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結合學科特點等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這叫做有破有立。SCI論文已經不作硬性要求了,但是新的「質量標準」又是什麼?其難度到底有多大?這還難說。畢竟現在社會上對博士要求是很高的。

還有一條,可別忘了。博士學位論文是要經過相關專業或同行專家評審的,是要求「創新」和達到「博士學位論文水平」的。而這「創新」和「博士水平」還真不好辦。「創新」的要求在某種意義上比發表SCI論文更難辦。發表SCI論文有套路,選準了方向,摸準了途徑,是可以發表的。這「創新」的靈感,有的時候還真沒有地方去找,更無規律可循。你說是不是?

《意見》關於「分類評價」的要求,對博士研究生也許同樣適應博士畢業的「創新」要求。對於基礎研究,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以及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

這「創新水平」,這「科學價值」,這「實際貢獻」,這「實際效果」,可不是評價出來的,而比較出來的,沒有乾貨還真不能說達到了這些要求。

對於發表了SCI論文的人來說,其實也不要認為沒有用了,如果你的論文確實有所創新,確實達到了博士水平,豈不是什麼損失也沒有,還可以順利畢業麼?

學位不再與SCI論文掛鈎,博士研究生畢業標準到底是降低了呢,還是提高了?你又是如何看的?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和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碩士就沒了緊箍咒?
    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對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進行改革,其中取消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引發輿論關注。研究生期間發表論文作為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前置條件,是近20年來不少高校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措施。上世紀90年代,上海財經大學率先實行碩士學位與發表學術論文「掛鈎」。
  • 中山大學博士畢業論文50%的抽檢率,其實是向教育部表達一種態度
    ,以2019年11月14日,教育部在官網發布的消息,2018年教育部全國隨機抽檢博士學位論文的比例僅為10.4%,然而即便是10.4%的比例,還是發現大量的問題,甚至山東大學等高校被點名批評,教育部從山東大學2018屆博士畢業生中抽查了82篇博士畢業論文,其中就有4篇論文出現問題。
  •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根據通報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將啟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由研究生院牽頭,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院系和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負責,覆核、排查近5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
  • 教育部嚴查論文作假 要求倒查5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
    原標題: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倒查五年博士、碩士學位論文針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教育部已下文要求倒查5年。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一系列文件,督促各高校嚴肅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推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部教育督導局8月26日下發《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現予以轉發。例如,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根據通報的精神和要求,我校將啟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全面排查工作。
  • 教育部: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表論文
    全文3478字,預計閱讀6分鐘昨日是周六,但高教圈仍未閒著,大家在熱議一份網傳的教育部、科技部印發的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的文件。學校不宜設置對院系和個人的論文指標要求,解除SCI論文相關指標與資源配置和績效獎勵的直接掛鈎關係。四是科學設置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引導學校結合學科特點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五是樹立正確政策導向。
  • 教育部動真格的了,倒查5年碩博學位畢業論文,看誰還敢論文造假
    所以,教育部為了能夠杜絕這種現象的持續發生,還學術圈一片安寧,在今年的國慶前夕也是連續的發文,針對學術造假等品行不端的行為進行了通告。教育部發布《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對於這次教育部的通報主要內容就是3起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查處情況,並且還要求各個高校要立即採取行動,對近5年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論文進行全面覆核。
  • 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近5年碩博學位論文,嚴查論文作假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的3起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分別是:復旦大學2005屆的博士畢業生王磊,其論文存在嚴重的抄襲行為,給予博士學位撤銷的處理;電子科技大學2007屆畢業生賈桂林,其碩士畢業論文也存在嚴重抄襲的情況
  •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近5年碩博學位論文
    嚴查論文作假,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近5年碩博學位論文 2020-10-06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
    原標題:每年抽檢一次,抽檢比例不低於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近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啟動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教育部通報三起論文抄襲事件 倒查近5年碩博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同時要求,各高校要立即採取行動,全面覆核、排查近5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通報》見本文結尾附錄)  二、輿情聚焦  近期,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多所高校都在覆核、排查近五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以確保學位論文的真實性。
  •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圍繞本科生畢業論文如何抽檢、抽檢什麼、如何判斷畢業論文是否為「存在問題學位論文」等問題,記者就此採訪了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區別博士和碩士論文抽檢 重點考察「合格性」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本科階段綜合學業成果。
  • 教育部: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嚴把人才培養質量關
    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嚴格學業標準,探索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畢業要求低,補助也高,為何優秀的研究生生源不願意報考中科院?
    而中科院不僅可以獨立頒發學位,畢竟比教育部管轄的高校更容易,並且中科院系統的研究生補助遠比高校要高很多!就業是硬傷相對於高校對研究生的系統培養,中科院的研究生培養分階段,首先在聚集北京中科院大學學習,然後就回歸中科院下屬的各大院所進行學習,由於中科院的學生相對高校較少,因此人均資源較多,補貼會比高校高很多,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甚至可能高好幾倍,然而令很多人後悔攻讀中科院研究生中重要原因是就業問題,對比很多企業進駐高校招聘
  • 本科畢業論文抽檢主要考察哪些內容?教育部回應
    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嚴格學業標準,探索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教育部再出重拳!倒查近5年碩博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倒查近5年碩博士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最近,教育部發布《關於幾起高校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通報了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的3起學位論文作假行為查處情況。 通報同時要求,各高校要立即採取行動,全面覆核、排查近5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
  • 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
    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嚴格學業標準,探索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北航: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
    經與會委員認真審核、評議和投票表決,會議決定授予272人博士學位,授予1043人碩士學位、授予3514人學士學位。會議確認了分委員會評選出的26篇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會上,研究生院負責人匯報了完善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創新成果評價工作進展及文件制定情況。
  •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就《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
    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嚴格學業標準,探索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教育部、科技部:不把SCI論文指標作為職稱評聘的直接依據!
    科學設置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學校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樹立正確政策導向,不採信、不發布以SCI論文相關指標為核心編制的排行榜等信息。九、科學設置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學校應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過程,發揮基層院系和導師的質量把關作用,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結合學科特點等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 學位論文重複率新要求
    近日,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的通知》以及《關於廈門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規範的通知》,讓很多同學感受到了研究生畢業正在變嚴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