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將西安霧霾天氣歸結於地形與氣象,顯然不客觀。
西安產生霧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為因素存在多少?這些各佔比重多少?本報記者試圖從今年國慶節長假前後,西安的霧霾天氣分析中,尋找答案。
小南門裡報恩寺街一個樓頂天台的簡易房內,王帆面對著十餘臺機器,觀測上面顯示的各類數據。
王帆是個80後女孩,是西安市空氣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從業2年,主要負責超級站的數據採集。這個站與其他普通子站不同,監測項目多達百餘種,遇極端汙染天氣還可向市民發出預警,叫超級站。
之所以將超級站設在這裡,是因為小南門裡一帶從人口、商業、機動車等方面都屬於典型的城市環境。
該站採集空氣的時間段為當天中午12時到次日中午12時,24小時不間斷,經過分析後,可以探索各種汙染物的季節、月份及每一天不同時間段的分布規律。如果超級站發現空氣品質較差,還可以協助研究人員診斷汙染過程和來源,發出預警信息,提醒公眾注意。
除了超級站,西安還有13個環境監測普通子站,只有將13個環境監測子站每日監測的包括PM10、PM2.5等7項指標的結果匯總,才能用數字說明西安當日的空氣品質情況。
>>西安1月至10月,空氣首要汙染物是PM2.5和PM10
據該站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份(截止10月13日,共計286天),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西安市空氣品質達到和好於國家二級的天數(良好以上)累計為103天(其中8天為優),佔總天數36%。劣於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為183天,佔總天數的64%。
首要汙染物出現情況為:PM2.5有120天,二氧化硫的有78天,PM10的有75天,二氧化氮有4天,一氧化碳有1天。其中,空氣品質汙染時,首要汙染物出現情況為:PM2.5有110天,PM10有39天,二氧化硫有34天。
>>國慶期間,西安粉塵高於其他北方城市
曹軍驥用專業監測儀器對西安市PM2.5濃度質量、散射係數以及能見度變化情況等三套數據,從10月1日至10月7日進行了實時監測。他發現,從10月1日至10月7日,粉塵在佔西安PM2.5質量組成比較高,而且一直處於增加狀態。他說,從監測數據可以看出,從10月3日以後,粉塵佔PM2.5質量組成不斷升高,已經上升到30%以上,說明粉塵佔據了PM2.5質量組成的三分之一。然而,通常,硫酸鹽佔比高是因為煤;硝酸鹽佔比高,因為是車尾氣。這也就說明,國慶期間的霧霾天氣,煤和車不是主要關係。
從歐美國家霧霾天氣案例來看,粉塵佔PM2.5質量組成比在3%到5%之間,國內其他北方城市粉塵佔PM2.5質量組成比在20%左右,而今年國慶期間,西安粉塵佔PM2.5質量組成比高的有些異常。
那麼,大量的粉塵從哪兒來?
曹軍驥說,這與國慶期間渣土車道路運輸、地鐵道路圍擋施工、工地施工、建築揚塵、行道開挖有很大關係。
>>交通、熱電廠、生活區周邊PM2.5汙染較高
那麼,國慶前後這些天,西安各個空氣品質監測點的數據又有怎樣的差異呢?
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孫玉琪根據西安市13個空氣品質監測站數據分析,9月27日至10月10日,西安市PM10濃度值排在前位的是:小寨、紡織城、興慶小區、廣運潭及閻良、長安;PM2.5濃度值排在前位的是:臨潼、興慶小區、紡織城、廣運潭、高新、小寨、長安、閻良。
據孫玉琪分析,廣運潭、紡織城數據較高可能與這兩個點位位於東三環及東繞城之間、附近有灞橋熱電廠,同時,受到焚燒秸稈的影響較大。
興慶小區監測點位於長樂公園內,附近的東二環路段容易發生交通擁堵,子站與南側的韓森寨約215米,整體受汽車尾氣影響較大;在其西南,有紫落瀾庭住宅小區約190米,東南方向有博愛雅苑小區,約500米,生活汙染也不容小視。
小寨監測點位於烈士陵園內,周圍人口密集,商業發達,其南側600米處有明德門供熱站,估計這是其檢測數據偏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