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姓感官上來看,空氣品質有變化,但變化似乎沒有那麼明顯。」在昨日我省紀念 「六·五」世界環境日座談會上,省環保廳新聞發言人李孝廉副廳長首次通過衛星雲圖,展示我省細顆粒物PM2.5汙染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
衛星雲圖
關中地區汙染較集中
據介紹,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我省城市大氣環境呈現明顯的複合型汙染,致使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和臭氧濃度明顯偏高,霧霾年均日數明顯增加,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
據悉,細顆粒物指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由於其直徑微小,可以進入人體的呼吸道,也稱可入肺顆粒物,危害人體健康。記者從衛星雲圖上看,我省細顆粒物汙染主要集中在鹹陽、西安、渭南等關中地區。
原因分析
地處谷地 多種汙染源集中
為什麼關中地區的細顆粒物集中呢?據分析,我省關中地區地處一個狹長的谷帶,靜風天氣多,近年來城市發展中建築物密集,造成大氣環境擴散和對流條件較差,汙染不易擴散,容易形成灰霾天氣。
另外,關中地區大氣汙染源以煤煙、機動車尾氣、揚塵一體的複合型汙染為主,我省處於快速發展期,加上產業結構偏重,大氣汙染的排放強度總體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環境承載能力來看,以西安為首的關中地區用23%土地,卻承載著60%~70%的工業總產值。
數據說話
西安城區PM2.5約佔PM10的六成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我省對 PM2.5 的關注比較早。2010年,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在我市研究PM10和PM2.5的空間分布狀況,結果顯示,西安城區PM2.5約佔PM10的60%,汙染嚴重時達到80%~90%;郊區監測點PM2.5佔PM10的百分比相對較低。
李孝廉介紹,西安市環境監測站從2011年8月1日起,開始試點監測PM2.5,點位為現有城區中高壓開關廠、興慶小區、紡織城、小寨、市體育場和高新西區6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
數據顯示,2011年9月初至2012年2月底,在半年時間中,PM2.5佔PM10的比例在49.1%至71.3%之間,全市平均的比例為66.86%。「如果僅以PM2.5來衡量,去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9日之間的182天中,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於二級的天數僅為33% 。」李孝廉說。
記者 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