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佤邦——藏在緬甸裡的「小中國」?

2021-01-16 騰訊網

點藍色字免費訂閱,每天收到這樣的好信息

中華民族是開在世界民族百花叢中的一朵奇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其他的民族要麼默默無聞,要麼輝煌一時最終落寞。只有中國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不論對手是誰,也不論對手多強,中華民族始終是遊戲的參與者。一時的勝利只能如曇花盛開剎那,而長久的堅韌與繁榮才是中華民族的本色。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一個傳承至今的中國,面對任何挑戰也不會退縮。能實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於中華民族整體的認同感。

在中國有56個民族,但是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屬於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相比於世界能有這麼複雜的民族情況,而沒有發生任何矛盾和衝突的,只有中國。

近代,中華民族落寞,受到了數不盡的欺辱,國土和民族也遭到了分割,但是中華民族的整體號召力,依然影響著被分裂出去的兄弟姐妹。

在緬甸北部,有著兩個特殊的自治區,果敢和佤邦。這兩個地區的人民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被分割出去?他們的現狀又如何呢?

一,果敢和佤邦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家,自古以來就和中國有這密切的交往。果敢和佤邦就是夾在中國和緬甸之間。這兩個地方都以漢族為主,在緬甸,漢族也被稱為"佤族"。

那麼這兩個地區的漢族人口是哪裡來的呢?主要有四個時期:

一是明朝跟隨著明永曆帝和李定國等人一路潰逃來到緬甸。二是清朝乾隆年間,朝廷發兵攻打緬甸結束之後,遺留下來的清軍士兵。

三是太平天國起義短暫而輝煌的結束之後,敗退的士兵逃入了緬甸。四,中國遠徵軍回國時,不得已遺留在緬甸的中國軍人。

佤邦和果敢地區如果尋求歷史的軌跡,都同樣屬於中國的領土。不過二者還有些不同。佤邦在唐朝是南詔國的屬地,在宋朝也是大理國的屬地。

由於佤邦和中國雖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中國對於佤邦卻沒有進行過實際的管轄,佤邦一直都是自治為主。

1947年,緬甸政府為了穩定緬甸北部的局勢,通過憲法規定,佤邦和鄰居撣邦都屬於緬甸的一部分,合併後叫做"撣邦"。這樣一來,中國佤邦地區就歸屬了緬甸。

果敢往前可以追溯到元朝,在那個時候果敢屬於雲南省的屬地。可惜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英國在入侵了緬甸之後發現果敢這塊肥肉,從此對這裡是虎視眈眈。

1894年,英國和清政府籤署了屈辱的《中緬邊界條約》,條約內容規定果敢屬於中國領土。

可是沒過多久,三年之後英國迫不及待地有一次找上門來,和清政府籤署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這個續議當中,果敢被英國瓜分出去,漢族改為果敢族,漢語改名為果語。1948年,緬甸政府同樣將果敢地區併入,至此中國對果敢的管轄權利徹底喪失。

二,二者的現狀

果敢和佤邦都是緬甸北部的自治地區,擁有自主的軍權。2009年8月,果敢同盟軍在緬甸政府的強硬整編中被瓦解。

同樣是自治區,佤邦就明確表示拒絕緬甸政府的收編,並且也成功地將獨立自主的權利保留了下來。外界普遍認為是領導層的胡亂作為導致果敢地區被緬甸收納。

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果敢同盟軍在歷史上發生了兩次大的內訌,雖然這兩次內訌都沒有使果敢同盟軍瓦解,但是依然在部隊內部造成種種嫌隙和各種鬥爭。

同盟軍總司令彭家聲和副司令白所成,這兩位頂級領導人的內訌,給了緬甸政府可以通過軍事力量來收編打擊同盟軍的機會。

再加上內部鬥爭需要,兩位最高領導人都犯了任人唯親的錯誤。大量的親屬被安插進部隊當中,這使得軍令不能執行,部隊內部一片烏煙瘴氣,小山頭主義盛行。一個軍規軍紀都沒有的部隊又能有什麼戰鬥力呢?

況且果敢說到底只是一個小小的自治區,和緬甸政府正規軍相比,無論是人數,裝備,後勤,人員軍事素質等等嗯各方面都不能相提並論。

況且早在1995年,緬甸政府軍就乘彭家聲大意控制了從老街,到清水河一線42公裡內的全部戰略要地。

2000年,當果敢同盟軍內訌時,緬甸中央政府軍趁機控制了勐古。這樣一來,緬甸政府軍截止到2009年,已經在果敢駐紮了15年。

十五年來政府軍摸清了果敢所有的軍事力量,火力配置,軍事布置,同時還佔據著重要的軍事要地勐古。果敢同盟軍的失敗可以說是顯而易見。

和佤邦一比較我們就會發現,果敢和佤邦都與中央政府敵對,內部的條件也都是很落後,雖然果敢的軍隊弱於佤邦。

但是這並不是果敢被武力兼併的理由。沒有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導致的信念崩塌,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三,"親兄弟"為何分道揚鑣?

首先,果敢與佤邦都屬於中國的影響範圍內,都屬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團體,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果敢地區的人民大多數是從漢族人口密集的中原被迫逃過去的,當然也有主動留下或者被迫留下的數量並不多。

這些人的後代難免對於中國有一些排斥。歷史上看,果敢地區和中國就衝突不斷,大大小小的矛盾是數不勝數。因此果敢在古代也被稱為"九反之地"。

果敢內部也是人員複雜,民族多樣,很難團結起來。雖然現在的果敢人承認自己的漢族身份有認同感,卻沒有歸屬感。

在法律意義上,中華民族的血脈又使得果敢人並不願意承認自己緬甸人的身份。在民族的身份方面很淺薄,在法律身份方面又很抗拒,這也就直接導致果敢人沒有信仰的支撐。

佤邦則不同,佤邦雖然被英國強行分離,但是在血緣,文化,等各個方面還是歸屬於中國。可以說雖然現實層面腳下的土地歸屬緬甸,但是佤邦人的心都在中國。

所以佤邦人明確的認為自己不是緬甸人。民族方面,佤邦地區以漢族為主,也有不少小民族,不過佤邦地區人民都認為自己屬於中華民族之內。

平等團結互幫互助,使得佤邦人的民族凝聚力很強。佤邦各民族地位平等,不但反對大民族主義,還在提防著地方性小民族主義的發芽。

在軍事上,佤邦向中國學習,在各個部隊建制中,都設定了黨組織。全面皆兵的佤邦同盟軍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軍隊上下十分團結,軍隊的戰鬥力大大加強。

這樣一來就在軍事層面杜絕了緬甸中央政府軍趁機潛入的可能性。思想和信仰雖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它總能夠體現在現實世界並且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果敢領導人彭家聲雖然在當地的影響力號召力較強。但是為了和政敵對抗,不得已採取了任人唯親的政策。

彭家聲自己擔任果敢特區的主席之外,他的六位兄弟及其五個兒子中,除其二弟英年早逝與四子彭德福天生呆傻之外,其餘九個人都在政府及軍隊內部擔任重要職位把持大權。

可以說,在果敢彭氏家族就是天,他們控制著果敢的政治,軍事,經濟。反觀佤邦,其領導人同樣為打擊政敵採用強硬手段,但是內部是民主政治。

各族都有代表參與管理,這些代表都有堅定而明確的民族信念。作為佤邦的老百姓能看得到政府的是為了他們好,為人民著想,也能看到自治帶來的好處和希望。

佤邦人民的政治身份雖然不被認同,但是他們強烈而團結的民族認同補充了缺失的政治認同。與果敢一比,高下立分。

佤族和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家人,對於民族的親近和認同也影響著佤邦的發展路線。自分離出去之後,佤邦的中國的聯繫就沒有一天斷絕。

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佤邦人民主動和中國交流,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與此同時,佤邦也和接壤的中國縣市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

如今佤邦地區說漢語,用漢字,使用人民幣,甚至教材都是中國的官方教材。華人越來越多的移居佤邦,也促進了佤邦的發展,與佤邦臨近的中國當地政府,對佤邦投入了大量的援助。

援助建設了許多基礎設施。為了發展教育,佤邦特意聘請了大量中國的退休教師來授課,還專門請了中國學者來為佤邦編寫《緬甸佤邦地區志》。

佤邦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民族認同讓他雖然離開了中國,也生存了下來。對於果敢我們只好表示惋惜。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主權國家想要長久的發展,若是沒有一個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絕對不可能的。

來源: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緬甸境內兩個地方邦,面積不大曾屬中國故土,人人都會說漢語
    這使得中國的文化和影響力遠播四海。時至今日,海外仍然有一些國家還秉承著中國的"衣缽",它們被稱之為"小中國"。這其中,有一個地方叫佤邦。佤邦,又稱緬甸第二特區,是緬甸撣邦境內的一個高度自治的地區。其位於阿佤山區,由南、北兩部分組成,總面積不到三萬平方公裡,首府是邦康。佤邦總人口約為55萬,軍隊數量有4萬左右。佤邦地方政府和當地民眾使用的官方語言是漢語,而不是緬甸語。
  • 緬甸為何戰亂不斷
    在緬甸的各路民族武裝力量中緬甸民族同盟軍是緬甸唯一由漢族為主體的民族武裝。緬甸境內的漢族被稱為果敢族,果敢族所聚居的地區是面積約2700平方公裡的「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截止2018年果敢自治區在籍人口約30萬,常住人口約80萬,其中90%以上為果敢族。
  • 小小果敢,為何讓緬甸花了70年都無法收復?果敢:祖籍南京府
    雖然美國經常插手中國和鄰國的關係,但是緬甸政府積極維護和中國的關係,特別現在掌權的政府是親中的一方。 翁山蘇姬向中國表示感謝,並誠懇地說道''緬方高度珍視緬中友誼,希望繼續做中國的好朋友。''這個閉關鎖國的國家也逐漸打開心扉,中國幫助緬甸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因此緬甸和中國的關係不斷向好。
  • 緬甸再起硝煙,政府軍王牌師猛攻克欽獨立部隊,衝突地距雲南很近
    當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在為疫情困擾的時候,東方的緬甸再次燃起了硝煙。據海外網近日消息稱,當地時間9月5日早上7時許,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武裝在撣邦木姐鎮班內村附近發生衝突。報導稱,發生交火的是緬甸政府軍88機動師和克欽獨立武裝6旅。
  • 緬甸佤邦,你會如何處理學生吃青蛙?
    雨季到了,佤邦崇山峻岭之間,依舊哇聲一片。不過他們這的青蛙比較瘦小,顏色暗黑,不似國內的青蛙那麼健美。以前看到過一篇官兵為了改善夥食,去抓青蛙的新聞,當時還唏噓佤邦沒有環保意識。現在,我們的學生也按捺不住了,開始自發去抓青蛙。我是個環保意識比較強的人,在國內就對肆意踐踏生態的行為深惡痛絕,從小就抱著樹苗滿山去栽。
  • 緬甸果敢查獲8名非法入境的中國人;達武鎮查獲3名偷渡的印度人
    2020年7月14日,中國與緬甸邊境地區,緬方一側的撣邦果敢自治區查獲8名非法入境緬甸的中國人;印度與緬甸邊境地區,緬方一側實皆省達武鎮查獲3名非法入境緬甸的印度人。
  • 緬甸今天+412例;撣邦木姐+1例,木邦/登尼+1例;佤邦+9例
    一、1月1日晚上8點,緬甸衛生與體育部發布疫情進展情況通報: 四、1月1日佤邦疫情情況 2020年12月31日上午11點至2021年1月1日上午11點,邦康城區新增確診病例9例,該邦累計確診病例61例,死亡0人。
  • 內地男子到緬甸當僱傭兵:為了生存嘗試吸毒(圖)
    中國官方似乎視若無睹,倒是緬甸政府比較直接,稱我們為僱傭兵。按照字面解釋,僱傭軍是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後果而受僱於任何國家或民族並為之作戰的職業士兵。對照這個定義,似乎也不盡然。在緬北民地武裝裡當兵,僅能果腹,不太會發財,危險卻隨時相伴,因此我們從來都是一群社會邊緣群體。  在中國國內,緬北僱傭兵之所以是個謎,其原因在於政府基本無視,媒體大多停留在吸引眼球的標題上,很少深入了解。
  • 這裡曾是中國領土,至今百姓仍講漢語,汶川地震出手援助顯真情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汶川人民收到一份來自緬甸果敢的捐款,數額為110萬元。這筆捐款的數額並不算大,但是卻牽出了鮮為人知的中國情緣。果敢的全稱叫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地處中國和緬甸交界,挨著雲南省。
  • 一個由中國起源的國家
    果敢地圖說到明朝,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明太祖朱元璋開闢的明朝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如今,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
  • 緬甸新增確診病例729人,累計確診達126345人
    2021-01-04 15:52:54 來源: 果敢資訊網 舉報
  • 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講漢語用人民幣和中國移動?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雖說歷經不少的磨難和挫折,卻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除了中國之外,在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跟中國的生活習俗非常相近,不但講漢語用人民幣,就連手機號用的都是中國移動的,它就是緬甸的果敢。
  • 這裡說漢語、寫漢字,女性希望嫁到中國,它為何不屬於中國?!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這就是緬甸的果敢自治區,位於緬甸北部,與我國雲南省毗鄰。
  • 散居在異域的「小中國」,人們寫漢字說漢話,這有什麼歷史原因?
    在國外的某地,當人們的語言、生活習慣、歷史文化與中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時,人們習慣上稱其為「小中國」。目前,有 多少「小中國」,恐怕很難一下子說清楚。這些「小中國」雖然散居海外,分屬不同的國家,但探究成因,卻發現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打上了中國的烙印,要麼原來屬於中國,要麼是中國先人移民海外,要麼歷史上仰慕和學習中國文化……曼尼普爾邦位於印度東北部,人口240餘萬。
  • 果敢戰神魏三 飲馬薩爾溫江!
    在撣邦果敢老街的紙醉金迷之中,許多年輕人追「流量明星」和「小鮮肉」,效仿他們,追求浮華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用照片和事實來說明,果敢老一輩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的青春時代是如此的有魄力、有人格魅力!讓現在的流量明星相形見絀!
  •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為緬甸克欽邦流離失所者捐款
    洪亮代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洪荃詮):中國駐緬甸大使館6月1日向緬甸和平委員會捐款4千萬緬幣(約合19萬元人民幣),用於幫助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緬甸北部克欽邦民眾。
  • 中國科學家,在瘋狂的緬甸琥珀江湖淘寶
    年代久遠、內含物豐富是緬甸琥珀的特別之處。37歲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在緬甸琥珀中屢屢發現寶藏:他不僅於全球範圍內首次在琥珀裡找到了恐龍尾巴,還有琥珀中第一隻古鳥、蛇、青蛙等一系列動物,在學界引發轟動效應。 2011年以來,隨著緬甸國內戰事走向平穩,緬甸琥珀得以恢復開採。
  • 虐打、火烤、電擊、拘禁,3個月的非人遭遇,這個偷渡男子終於死裡...
    2019年3月,一位朋友邀約劉大海,偷渡到緬甸果敢。「朋友說是進正規公司上班,就是玩玩手機、電腦,一個月輕輕鬆鬆就能掙兩三萬元,這對我來說極具誘惑。」當年3月底,劉大海和朋友一起從四川某市直飛昆明,轉機臨滄,然後坐了幾小時汽車,到達位於中緬邊界的雲南鎮康縣南傘鎮。當日深夜,蛇頭組織了包括劉大海在內的十餘人,從一戶臨近邊境的農民家翻越後院圍牆,偷渡進入緬甸果敢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