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將5G技術前沿融於理論課堂,使抗疫實踐成為教學案例,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課《電磁場與電磁波》「活」了起來。
作為一門理工類本科生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在原理解析透徹的基礎上,如何把立德樹人化於實際授課中,如何引導學生將前沿理論知識與現實需求緊密結合,是任課教師他得安和江雪著力探尋的目標。
「在此次疫情期間,5G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5G技術根植於電磁波理論,和授課內容高度契合,我們就想著如何把5G技術與應用引進到課堂中來。」他得安表示。
於是,本學期網絡課堂多了一個新話題——用「5」之地。「5G技術在本次疫情中最直觀的應用要屬5G結合遠程會診,把大城市的醫療資源向中小城市輸送、提供幫助,其次還有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的視頻直播等。」以此為切入點,任課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相關視頻與專業講解,無論是公共醫療區域的網絡保障,還是針對患者病情的確診治療,5G技術都「大施拳腳」。 「我們希望能拉近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新科技的實際應用。」
基於視頻,同學們紛紛踴躍發言討論,網絡課堂氛圍濃烈。「感受到5G的功能和作用很強大,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發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希望以後5G技術越來越成熟,應用更加廣泛,普及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 2017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劉冰清提出展望。
「我感受到,針對當前我們遇到的很多瓶頸問題,如果能將不同領域的技術交叉結合、綜合運用、發揮創新,可能就會找到突破口。」 看罷視頻,符俊虎同學受到啟發。
「我們在學習基礎理論課的時候,經常會有從理論到實際的困惑。」同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鬱鈞瑾說,「通過老師們的融合講解,我理解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理論技術與現實應用的連接點,我們學成後也需要用知識和技術來回饋社會。」
然而,這已不是該門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初次嘗試。
向學生推薦人文修養類書籍,在課件的開頭和結尾附上名言警句引導學生……,15年前首開這一課程時,他得安就是一位「不拘一格」的授課者。他常有意識地將「育人」思想融匯於課堂講授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學生珍惜青春韶光,多去圖書館學習各類知識來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希望通過這門課,不僅僅教給學生電磁場基本理論和方法技能,還能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所引導。」
目前,《電磁場與電磁波》是復旦大學思政示範課程,也是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精品改革領航課程。從去年起,該門課程在夯實專業講解基礎上,進一步加入思政元素。通過介紹國內超聲波方面的科學家,如王威琪院士,電磁波方面的科學家,如金亞秋院士等,他們遠渡重洋赴美訪問/留學,學成後毅然歸國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通過「華為5G通信技術走向全球化大舞臺」、「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的統籌發展——上海磁懸浮列車」等內容的講授,傳遞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相關閱讀
破解在線課程學習難題!復旦混合式教學先行者來支招
探索「雲課堂」!復旦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老師使出「十八般武藝」
對這位身在武漢的復旦教師來說, 戰「疫」就是堅持奮鬥在教學一線
科研攻關課程教學兩不誤,新冠前沿成果走進醫學生課堂
跨時區、全外語的「雲」課程怎樣上?兩位復旦外教來支招
在線教學「籤收」十五天, 來看看復旦師生的「買家秀」吧!
當復旦這門「硬核」物理課來到線上
「醫學是一個好專業,希望大家珍惜!」復旦同學迎接來自武漢前線的特殊一課!
提升網課互動體驗!來看復旦人氣教師熊浩是怎麼做的!
把板書搬到線上!為了上好在線課程,這位復旦教授很用心!
院士寫萬字導言,強大授課陣容在線教你走向數學應用的第一步
這一次,他在前線為復旦同學講解傳染病學
文 字
楊澤璇
封面製圖
鄭佳欣
編 輯
汪曉芸
原標題:《當電磁波遇到抗疫,復旦這門課程有了新的用「5」之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