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11-23 騰訊網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年可能是冷冬。

目前,NOAA已經宣布拉尼娜現象形成,預計有75%的概率會持續到整個冬季,所以對冬季的影響大概率是存在的。除非這個也是一個短暫的拉尼娜現象,消失了才不會影響。但是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拉尼娜現象可能不會那麼快消失了。如今的Nio3.4指數已經快接近與-0.6度左右了,所以持續的趨勢很大。

一般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可能會出現冷冬情況,但是站在全球變暖的角度之下,逆轉暖冬的可能性暫時還比較小,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可能性還是較大,所以大家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如今還是在持續下降之中,這相當於是一個增強的信號。

由於氣候存在多種因素,冷冬或暖冬到底誰出現,是無法肯定性確定的,至今可以說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精確說明自己國家是冷冬或暖冬,大家不要誤解就行。

2020到2021年冬季氣溫預測

天氣受諸多因素影響,但只要不是突然出現異常自然現象,那么正常來說天氣溫度也是有跡可循的,所以氣象臺就可以預測天氣,而這預測結果的準確率也是較高的。對於2020年來說,這一年是一個大水較多的年份,冬季也是一個暖冬,並沒有過多的極低氣溫。除此之外,2021年正月天氣也是較為暖和的,除了極個別幾天的降溫,其他時候都不是很冷。

2020年春節期間的天氣是很好的,氣候氣溫都較為溫暖,總體來看是氣溫有逐漸回升的趨勢,所以這個期間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出門遊玩都是比較合適的。但2021春節期間個別地區偶爾也會有幾場突然降雪,雖然降雪量並不多,可也會引起氣溫下降,所以平日裡我們要關注好氣象臺當天的天氣預報,以防突然的寒潮引發流感。

2020年全年雨雪降水量較多,在大部分省市都會有強降雪或強降雨來臨,所以在這一整年我們都要關注好天氣預報,隨身攜帶雨傘等防雨用具,儘量不要在雨雪天氣出門,減少可能出現的不必要的災劫傷害。尤其是對於一些養殖蔬菜的朋友們來說,關注好氣象臺,及時地防水是很重要的,以免最後造成過大的經濟損失。

2020年到2021年冬季氣候特點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季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再折回向北。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變小,白晝時間縮短,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於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

孟冬(立冬至小雪)期間,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在南方部分地區初冬(孟冬)這時期一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

北方地區,在進入冬季前至春季這段時間都很寒冷,冬季幾個節氣的氣候變化不明顯,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徵。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立冬至小雪節令(相當於農曆十月)期間,常會有一段溫暖如春的天氣,以致一些果樹誤以為春天到來,二度開花,正所謂「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

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會很冷。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節氣起,開始進入「三九天」,強冷空氣南下頻繁,氣溫驟降,天氣寒冷。

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後。雪是北方冬季的重要標誌,在我國北方黃河中下遊及其附近地區,冬季大雪節氣的雪卻往往不如小雪節氣來得大,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雪節氣在前,氣溫高,空氣中的水汽總量比大雪節氣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

實際上,黃河中下遊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為那時氣溫更低、大氣中水汽更少),而是在春季的雨水節氣。

2020-2021冬天什麼時候最冷

小寒和大寒最冷。

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是小寒和大寒,而且通常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而2021年的小寒在農曆冬月二十二日,陽曆2021年1月5日,大寒在農曆臘月初八,陽曆1月20日,此時已經快接近過年了,全國幾乎都是天寒地凍的樣貌,要時刻注意防寒保暖。

2020年到2021年冬天要冷多久

大約3—5個月的時間,溫度在10度以下。

如果是南方地區的話,2020到2021年冬天將從立冬,2020年陽曆11月8號開始變得寒冷,此時大部分地區約在10攝氏度左右,再往後將進入10攝氏度以下的嚴寒氣候,大約冷3個月左右,但若是是北方的話,可能冷的時間更早,更長,大約從國慶後開始冷到明年的2月4號,甚至還要注意倒春寒的跡象。

2020-2021年冬天應該注意什麼?

1、保證每天的營養的早餐

早餐是激活一天腦力的燃料,不bai能不吃。許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頓優質的早餐可以讓人在早晨思考敏銳,反應靈活,並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研究也發現,有吃早餐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有吃早餐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發胖,記憶力也比較好。

2、每日5蔬、果

這是1991年,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和健康促進基金會,共同推動的全民營養運動。根據調查,多吃蔬菜水果的人,可以減輕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建議你,把蔬果放在最容易看到、隨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多吃蔬果,也可以把蔬果切丁,當做點心,代替那些會令你發胖的餅乾、零食。

3、每日運動30分鐘

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得到運動的好處,包括:預防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憂鬱症等,甚至有研究指出,運動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增強自信心。如果你很久沒有運動,建議你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長度與強度,可以從最簡單的Walking運動開始,每天快走20~30分鐘,持續走下去,一定能感受到許多好處。

4、用牙線剔牙

用牙線剔牙,不只可以降低蛀牙的機率,還可以保護你的心臟。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指出,罹患牙周病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

5、把大自然帶進屋內

靜聽雨打落葉的聲音,或望著魚兒在水中優遊的模樣,都能給人安詳寧靜的心境。專家指出,與大自然結合的感覺可以減輕壓力。在家中或辦公室中種植盆栽,或養一缸魚都是不錯的建議。

6、戒菸

抽一根煙會產生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其中40幾種會致癌,吸菸者死於肺癌的人數是不吸菸者的16倍。戒除吸菸的習慣,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有利,也是對家人愛的表現,因為二手菸比一手煙還毒,已被WHO列為頭號致癌物質,而孩子往往是二手菸最大的受害者。超過四分之一的嬰兒猝死是因為父母吸菸,導致嬰兒吸入二手菸引起的。二手菸也會增加兒童氣喘的次數,且加重病情。

7、吃飯時把電視關掉

研究兒童肥胖和收視習慣的學者發現,兒童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通常會容易導致肥胖,且會延長收看電視的時間高達70分鐘。所以不管大人或小孩,吃飯時,最好關掉電視,專心的吃飯,好好享受桌上的食物。

8、要工作也要娛樂

只知埋頭工作,容易熱情缺缺,不妨放輕鬆一點。準備一本剪貼簿,收集漫畫、笑話等等幽默的材料,每天不時拿出來翻翻,讓自己開懷大笑幾聲。也可以在工作以外培養一些興趣,缺乏娛樂,是很難為自己打氣的。

9、再忙也要和家人聊聊天

美國心臟病權威,曾任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醫療顧問的歐寧胥(DeanOrnish),歷經數十年研究發現,擁有親密關係可以預防與減緩心臟病,甚至可以提供生命堅強的抵抗力。不管外在生活多麼多採多姿,每個人都需要擁有可以打開心扉,分享心事的親密關係。所以不管再忙,每天也要和家人聊聊天,滋養彼此的親密關係。

10、讓自己有好睡眠

好的睡眠品質比睡眠時間的長短更重要。幾個步驟可以讓你睡得更甜美:

1、先整理床鋪,把棉被、枕頭打理到最舒適的狀態。

2、以自己最自然、最舒適的姿勢躺好。

3、躺平後,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然後用感覺從頭到腳掃描一遍,看哪個部位緊繃,再試著放鬆下來。

4、如果心裡還想著工作,可用數息法,想像自己呼吸時,把負面的情緒吐出去,然後把正面的能量吸進來,來回呼吸幾次,直到心情平靜。

5、全身心放鬆,漸漸入睡。

相關焦點

  • 2020至2021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現在已經是秋天了,有些地方已經要穿長袖了,冬天的天氣是比較冷的,所以很多人都在關注今年冬天的天氣狀況,希望能夠比往年天氣更加暖和一點,畢竟衣服穿得很多的話,行動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天氣狀況都是不太一樣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2020至2021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2020至2021年冬天會冷嗎,2020到2021
  • 2019—2020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對有啥影響?
    而小麥產量如何,是豐是寡,更多是受冬季氣溫(也就是我們說的冷冬和暖冬)影響最大。所以,小麥人或與小麥有關的人,對馬上到來的2019—2020年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會倍加關注。 2019—2020年度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的?
  • 吉林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那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11月10日,專家預測來了! 專家表示,預計今年冬季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 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同時NOAA已發布有75%的概率會在整個冬天發展,也就是有75%概率持續到2021年。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按照常年的情況來看, 國家氣候中心一般都是在10月底或者11月初進行對今年冬季的一個情況說明,包括今年也還沒有公布。但是在《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關於發布2020年秋冬季全國主要林區和草原區氣候趨勢及火險形勢預測的通知》裡面卻發布了今年冬季氣候的一個趨勢。
  • 是「暖冬」還是「冷冬」?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 今年我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主要就是冷冬或者暖冬的情況。同時NOAA已發布有75%的概率會在整個冬天發展,也就是有75%概率持續到2021年。但是在《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關於發布2020年秋冬季全國主要林區和草原區氣候趨勢及火險形勢預測的通知》裡面卻發布了今年冬季氣候的一個趨勢。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冬季(2020年12月-2021年2月)氣候趨勢,預計在拉尼娜影響之下,冬季歐亞中高緯度地區可能以經向型環流為主,冷空氣活動偏強,易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氣溫偏低,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少。
  • 2018-2019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2018年至2019年冬季是寒冬還是暖冬2019冬天會持續多久:預測會持續到2019年的三月份。2019年冬天預計不是暖冬因為受全球拉妮娜效應的影響,全球將有一個寒冷的冬季。拉尼娜現象出現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
  • 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今年冬天會很冷嗎
    每一年冬天我們似乎都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今年是21世紀以來最冷的冬天,那麼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2019年冬天預測會冷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2019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  過去幾年的冬天都十分寒冷,也難怪每年都會有專家出來說這是最冷的冬天,不過專家預測2019年冬天是暖冬,這跟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專家們認為2019我國各地冬季溫度偏高,出現冷冬的機率十分小,因為我國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冬天冷空氣的強弱取決於冬季風的強度,再加上今年冬季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冬季天氣的影響相對較大
  • 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更加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話題備受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天氣究竟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進入冬季以來,低溫天氣確實增多了。例如,在北京,從2020年12月1號到2021年1月6號,全市平均氣溫為-5.2℃,比上年同期偏低2.0℃(-3.2℃)。
  • 又是一個「暖冬」!冷冬、暖冬到底誰說了算?
    來源:經濟日報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暖溼氣候顯著,全國冬季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降水量為歷史同期第五多。而且預計,今年春季全國大部還將繼續暖溼。
  • 2020將迎來超級寒冬?「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
    「今天好冷,不是說今年暖冬嗎?咋這麼冷呢?」「可不是嗎?暖啥暖,都凍成哈士奇了!」(PS:哈士奇作為雪橇犬,其實根本不怕冷)。那今年究竟是「暖冬」還是「冷冬」?讓我們來一起認識 「暖冬」和「冷冬」的定義。
  • 暖冬還是冷冬?農村老話早已給出答案
    現在已經進入三九,真正的寒冷已經來了,如今距離春節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呢?春節又是幾九?冷不冷?我們一起來看看。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以冬至為開始後面的連續九九八十一天均為數九寒冬,而2021年的春節為2月12日,對應到數九裡面的六九最後一天。關於數九,也有一首兒歌,叫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2018-2019冬天會冷嗎 2019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
    天氣網訊   今年到底是個冷冬還是暖冬?已經有人借著人們怕冷的心理造謠說是個冷冬了。那麼,2018-2019冬天會冷嗎?
  • 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看看吉林省氣象專家的預測吧!
    數據為各城市1981-2010年平均冬季時長。中國天氣網製圖 11月10日,在吉林省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吉林省氣候中心主任楊雪豔、吉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寧等專業人士對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關注的「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厄爾尼諾年究竟是什麼?等於冷冬還是暖冬?
    然後,一個問題就出來了:既然今年是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的強度越來越強,那麼,今年冬天會是冷冬還是暖冬?  冷與暖,可不是決定要不要多敗幾件冬裝這麼簡單,很多行業都要看天吃飯吶。  所以,就今年冬天的冷暖問題,先跟大家嘮個嗑。  厄爾尼諾是什麼鬼?  厄爾尼諾這四個字,幾個意思呢?  大多數人都不懂吧?
  • 今日霜降,如果霜降當天下霜,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
    其二,冷冬和暖冬的定義 冷冬和暖冬並不是靠感覺來判斷的,根據規定,有標準的判斷依據,具體如下:首先把12月到2月這3個月的平均氣溫,計算出一個平均值,然後和常年值進行比較,如果該地當年的平均值,高於常年值0.5度時,即可認為是暖冬,相反,如果當年的平均值,低於常年值0.5度時,即可認為是冷冬。
  • 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讓科學家來告訴你
    大家會不會覺得,好冷呀,今年應該是冷冬吧? 但是氣象科學家說,通過前期的分析來看,預計今年還將是偏暖的。 冷冬或暖冬是怎麼預測出來的?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氣候專家王永光對記者說,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消息,未來數月可能發生弱拉尼娜現象,從一般規律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容易遭遇「冷冬」。
  • 專家:不會是暖冬但也不一定是冷冬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給出的預測,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的這個冬季裡,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將比較頻繁而且勢力偏強而國家氣候中心也給出了階段性預測,指出2021年1月冷空氣活動可能有一個明顯轉強的變化,在這一時期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將因此轉為偏低狀態,也是在這個時期,我國北方地區可能出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而2021年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或偏高。
  • 農村老人說:霜降不見雨必定暖到冬什麼意思?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一過霜降很多就關心這個冬天到底是冷還是較為暖和,也就是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暖冬是很多人希望的,因為都怕被凍死在冬天,但暖冬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卻不怎麼高興地起來。其實對於冬季是暖冬還是冷冬對於現在來說有氣象衛星可以知道大概,但在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預測冬季冷暖了。
  • 2020年是寒冬還是暖冬?
    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2020年有可能會是一個冷冬年,原因在於拉尼娜現象的出現。 拉尼娜 去年冬天我國經歷了一次暖冬,之所以會出現暖冬現象,是因為去年我國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今年我國南方多暴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