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推薦的科幻不朽神作,外星文明不請自來,人類文明何去何從

2020-12-03 大聰看電影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讀書的習慣,結合這個讀書日,我想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

如果你是科幻迷,一定不會對阿瑟.克拉克陌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同為科幻文學界的三巨頭,屬於科幻界的元祖級別人物。

阿瑟.克拉克的小說呢,大部分屬於「硬科幻」類型,故事的視野特別宏大,而且飽含了人文關懷。

而且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也成功預言了當今人類很多的事件活動,比如人類登月,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地球通訊衛星等等。

在1986年時,阿瑟.克拉克還榮獲星雲科幻大師終生成就獎,2008年他去世的時候,甚至還標誌著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結束。

同時阿瑟.克拉克的書迷也非常多,其中我們劉慈欣老師,就多次對阿瑟.克拉克的小說做過推薦,尤其是今天介紹的這本。

如果你看過劉慈欣老師和阿瑟克拉克兩人的小說,你就能感覺到,劉慈欣老師小說的故事背景和風格,多少有一些阿瑟克拉克的氣質,同屬於「硬科幻」的質地。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阿瑟克拉克眾多神作中一本,名字叫《與拉瑪相會》

這本書當時獲得了雨果獎和星雲獎等很多獎項,這些獎項都是科幻界奧斯卡級別的,這本書出版於1973年,出版之後隨即引起了轟動。

《與拉瑪相會》隨著時間的沉澱,後來漸漸都被世人稱為神作,影響到了後面很多人創作科幻作品的思維,包括影視界斯坦利庫布裡克,他其中也拍了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

還有克里斯多福.諾蘭,在他的作品《星際穿越》中,最後的太空圓柱體庫珀站,就是從《與拉瑪相會》中吸取的靈感。

《與拉瑪相會》這本小說成功之後,阿瑟.克拉克在之後的幾十年,又相繼出版了拉瑪續集,分別是《拉瑪2號》,《拉瑪花園》和《拉瑪飛船揭秘》。

這四本書一起叫拉瑪系列。

在2018年的時候,拉瑪系列做了一次重大更名,《與拉瑪相會》改成了叫《與羅摩相會》。

坦白講更名後當時我挺排斥的,因為交了十幾年的拉瑪,現在改成羅摩,肯定是不習慣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翻譯文學作品這事情,一定不會是越翻譯越不靠譜,而是越翻譯越接近原著精髓。

首先大家要知道羅摩,他是來自印度神話的一個神,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的主人公,就是羅摩。

而當初用的拉瑪,更多用於以前泰國的拉瑪王朝,拉瑪這個稱號,源頭也就是印度的羅摩。

而且阿瑟克拉克60年代後,就去了斯裡蘭卡生活一直到逝世也在那,克拉克深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所以綜合起來,確實最新版本的《與羅摩相會》,更接近小說要表達的意境。

那麼接下來,我也與時俱進,改口叫《與羅摩相會》

到現在為止,《與羅摩相會》還沒有相關的影視作品。我其實也很納悶,按理說,《與羅摩相會》這個系列,是非常好改編成影視作品的。

首先羅摩系列一共四本小說,正好對應如今影視作品要做續集,要做電影宇宙的流行風向,這個羅摩系列就能做四部電影了。

甚至最經典的第一部《與羅摩相會》,就能分成上下2部電影完成,因為這故事中間正好可以以圓柱海南北兩個地方作為劇情分隔點。

所以,這整個羅摩系列,我是真的非常希望看到有一天能拍成影視作品,讓更多人能認識這部小說的偉大。

好,終於說到重點了,那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讀這部神作《與羅摩相會》。

《與羅摩相會》的故事的背景放在未來,人類每隔幾十年,就會受到地球之外的隕石的撞擊,在2077年的時候,一顆隕石撞擊了地球歐洲北部,有60萬人在這場天災中喪生。

之後,人類下定決心,啟動了「太空衛士」計劃,這個計劃目的是計算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和隕石,並提早做好防控部署。

時間到了2131年時,人類的「太空衛士」計劃已經非常發達,能計算出太陽系中很多小行星和隕石的軌道和速度。

也就在這時,人們發現了一個編號為439的小行星在木星附近,439行星之所以引起人們注意,是因為它極快的速度和引力場,然後439有了正式的科學名字,叫羅摩。

於是人們開始觀測這顆不尋常的羅摩行星,卻驚人的發現,羅摩雖然也和其他行星一樣有自轉,但羅摩的自轉達到了每小時一千公裡,四分鐘自轉一次。

為了滿足好奇,科學家發射了無人探測機前去觀察羅摩,結果探測機發回來的圖像,震驚全人類,原來羅摩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小行星或隕石,而是像圓柱體一樣光滑的天體。

也就是說,終於,人類首次發現了外星生命製造的非天然物體。

與此同時,探測機還繪製了羅摩的運行軌跡,它的目標直衝太陽,而且羅摩的質量非常輕,這隻有一個解釋,羅摩裡面是空心的。

於是人類派出了載人飛船去研究羅摩,指揮這次考察工作的船長,叫諾頓。

經過了漫長的太空航行,飛船艱難停靠在了羅摩北極表面,而因為羅摩正在不斷靠近太陽,所以留給諾頓考察羅摩的時間只有3周。

起初諾頓他們進行了不外出測試,但羅摩對無線電,地震儀的設備沒有任何反應,如同死物。

於是諾頓他們決定出艙考察,很快諾頓發現了一個金屬的輪轂,於是他旋轉起輪轂,原本封閉的羅摩外牆,開始移動,這也意味著人類可以首次打開了外星生命的潘多拉盒。

地球這邊也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進入羅摩內部,如果進入發現外星生命,對人類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好,一種壞。

經過地球人,水星人,月球人,火星人等激烈討論之後,最終決定讓諾頓進入羅摩內部。

諾頓進入之後,再次震撼人類的事情發生了,羅摩內部是環狀的世界,有建築,有道路,還有海。

環形世界的中間,有一條冰封的圓柱海。

羅摩整個內部空間有50公裡長,16公裡寬,此時諾頓他們站在北端,一眼望不到盡頭,經過諾頓和科學家的匯報會議,科學家把目前發現的以圓柱海以北的羅摩城市,取名為巴黎,圓柱海遠處的一個城市,取名為紐約。

就目前第一次考察的結果,科學家認為羅摩是一艘太空方舟,根據運行速度如果一直不變,科學家推算出了羅摩幾百萬年前的運行軌道,羅摩上一次經過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是在20多萬年前左右。

月球人此時分析,當初羅摩人或許要逃避母星的災難,進行了宇宙遠航殖民,但在還沒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前,羅摩方舟就已經資源消耗殆盡,也就是說羅摩人已經滅亡。

而最有生存憂患意識的水星人,則警告全人類不能掉以輕心。

最終,羅摩委員會判定羅摩人已經滅絕,羅摩方舟只是一個自動導航著的飛船,但對於人類來說,證明了在這茫茫宇宙人類並不孤獨,而且羅摩飛船非常具有考察價值。

之後,諾頓的探測繼續進行,他們發現,越靠近羅摩內部,重力也開始增加,而且還有少量的氧氣,甚至達到了供人類呼吸的程度。

這些羅摩內部的建築的年齡,比地球上的任何人類建築都要古老,但外觀看起來卻很新,完全沒有被磨損和腐蝕的跡象。

不久,考察隊員到了圓柱海,對結了冰的海進行分析,發現水並沒有任何生命跡象,就連單細胞核的生命體都沒有。

與此同時,地球那邊探測出羅摩已經靠近金星,太陽對羅摩表面的照射溫度,能達到500多度,經過演算,科學家分析出羅摩隨時會產生颶風等災難性天氣,並要求在羅摩內部的船員做好避難準備。

果然,圓柱海開始破冰融化,原本昏暗的羅摩內部,開始迎來光亮和甦醒。

很快,圓柱海的海水被日照蒸發,變成了霧氣迅速上升到羅摩內部上空,變成了雲朵,然後開始形成了惡劣的天氣。

諾頓他們只能暫停考察,而此時地球的羅摩委員會,分歧越來越大,水星人覺得羅摩如此快形成氣候,對人類來說非常危險,必須改變對羅摩放任的態度,但其他人都覺得水星人太杞人憂天。

水星人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為當初人類殖民水星時,水星是最難攻克的星球,這也造成了水星人的堅韌,頑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基因。

兩天後,羅摩風暴停止,諾頓他們恢復勘察,結果讓他們震驚的是,圓柱海居然有了瀑布,但在這樣的羅摩內部的引力場,是做不到產生瀑布的。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再次分析圓柱海的水,居然發現有了生命跡象,類似於早期地球誕生的單細胞等浮遊生物。

也就是說,羅摩內部通過一場2天的風暴洗禮,完成了地球需要花幾億年時間,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狀態。

這到底是羅摩飛船自動化結果,還是羅摩人在暗中操作呢?!

按照這樣的進程,人類真的無法想像接下來羅摩內部會進化到什麼程度。

為了儘快勘察完,諾頓他們乘船越過圓柱海,在海中央,船員到達了他們取名的紐約城,結果他們發現這座紐約城的建築,更像是一個大型工廠機器,這個機器工作的原料來源,基本就是從海裡攝取。

那麼問題來了,紐約工廠機器在製造什麼,科學家很快有了大膽的猜測,或許工廠製造的,就是羅摩人自己。

諾頓他們離開圓柱海的紐約島,繼續開向南端,這時發現有一個500米高的大壩高牆堵住了去路,原來,高牆後面,才是真正的羅摩南部。

面對再次未知的領域,為了保存實力,他們決定只派一名中士做飛行器去快速考察羅摩南部。

起初,大家通過飛行器接收回來的畫面,看到了南部有一個巨型的中央軸心塔,延著中央軸延伸出去,就在中士想靠近軸心塔時,飛行器被莫名的閃電擊中,飛行器損毀,中士跳出飛行器自救,由於羅摩重力不大,中士墜向地面並無大礙。

接著,中士看到一些類似於螃蟹的機器,在研究並拆解消化了墜毀的飛行器,但這些螃蟹機器對中士並不感興趣。

等到螃蟹機器把飛行器完全拆解吸收後,它們就自行離開,留下蒙圈的中士。

諾頓這邊為了救中士,到了大壩高牆懸崖邊上,中士在走到高牆邊緣時,看到了南部全貌,更像是一個廣闊的農場。

接著中士從南部高牆頂端跳入圓柱海,被諾頓他們救上。

而這時海上出現了一個巨型的生化機器,又很快消失,這時諾頓他們才意識到,羅摩內部開始在自我組裝合併生物。

接著,諾頓他們遇到更多怪事,比如他們發現了更多蜘蛛形狀的生化機器出現,研究人類帶過來的機械裝備,但對人類肉體並不感興趣。

這時人類開始感到越來越不安,而水星人更是瞞著委員會,向羅摩發射了一枚核彈,等核彈進入不可逆的軌道後,才公開這個秘密,並向在羅摩上的諾頓他們發出警告,讓他們儘快離開羅摩。

水星人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已經覺得羅摩人並沒有滅亡,此前羅摩飛船隻是在沉睡階段,現在正在逐漸甦醒,而更可怕的是,羅摩飛船很快就會到近日點,到時羅摩可能會依靠太陽的吸引力,轉變成太陽系新的軌道行星。

如果這些事情都發生,那麼就等於羅摩人和人類要共享一個太陽系,之後一定會發生不可避免的爭奪,甚至帶給人類滅亡的威脅。

此時,面臨水星人的核打擊警告,諾頓陷入兩難,因為他知道,水星的分析只是推測,羅摩飛船有可能變成太陽系的一顆新的星球威脅到人類,但也有可能羅摩飛船最終離開太陽系,但現在水星人這麼做,會導致羅摩人種族的滅絕。

面對道義兩難,最終諾頓決定挽救羅摩,在千鈞一髮之際,他派中士去解除了水星人的炸彈,讓炸彈失效,救下了羅摩飛船。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羅摩飛船最終的目的,到底是留在太陽系,還是離開,這些都決定左右了諾頓最後,是成為英雄,還是人類的千古罪人。

之後,羅摩向著太陽不斷靠近,留給諾頓考察羅摩的時間越來越少,最後,他們再次發現一個秘密,他們在切開羅摩建築時,發現建築內部其實是非常精密的運行儀器,這樣的科技遠超人類所能研究的範圍。

或許如果諾頓在羅摩的時間夠長,就能親自看看羅摩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此時羅摩的高溫,已經不適合諾頓的飛船,諾頓他們只能抱著勘探的遺憾和疑問,離開羅摩飛船。

而羅摩飛船不斷朝向太陽,之後羅摩突然從勻速變成了加速,並越來越快。

此時人類檢測出羅摩的最終軌道,是飛向太陽,似乎這是一個自殺性的軌道,如果羅摩不變軌還在加速,到時就會徹底被太陽引力吸住,燒毀在太陽內。

但更令人驚嘆的事情發生了,當羅摩到達太陽邊緣時,羅摩周圍出現了一層不明的保護層,這保護層甚至影響到了太陽周圍的磁場。

而羅摩還在不斷加速,穿進了太陽的外圍層,然後很快又從太陽中出來,繼續延著自己的軌道前行,背離太陽,離開太陽系。

現在人類終於明白,羅摩飛向太陽,只是要吸取太陽的能量,然後轉化成羅摩飛船的動力,而羅摩的最終目的,也不是太陽系,而是一個人類並不知道的目的地。

至此,人類對羅摩的一場遺憾但驚險的探險,結束了,但在這場羅摩和人類相會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人類面對未知的恐懼,迷茫,敵視,猜疑。

同時羅摩的到來,也揭開了人性中的閃光與陰暗,人類的那些互相算計,英勇,無知,都被羅摩拋在遙遠的後頭。

最終留給人類的,是人類自己的問題,人類在面對未知威脅時,是能更團結,還是陷入更混亂呢?

2020年當下,我們全人類同樣面對著一個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對一次全人類的疫情挑戰,是能更團結,還是陷入更混亂?是否《與羅摩相會》已經給出了一些答案和思考呢?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何找不到外星文明?劉慈欣:方向錯了,他們可能不需要氧氣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探索地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的宇宙中。很多科學家堅信,在未知而又神秘的宇宙深處,一定存在著其他外星高等文明。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類卻始終沒有尋找到外星文明的蹤跡。這不禁讓很多人感到困惑:難道茫茫宇宙中,人類是唯一的高智慧生命嗎?
  • 外星文明或比人類早出現100億年,劉慈欣大膽猜測,它有多超前?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幻電影,在裡面會發生外星人入侵地球,它們雖然長得醜,但是科技卻很發達,是我們目前所到達不了的高度,所以人類被打得很狼狽;有的電影中有一兩個外星人來地球時落單,被科學家發現,用來研究,但是科學家對此卻也束手無策,怎麼研究都研究不透,一個不小心還會被反噬。
  •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存在,科技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存在,科技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科幻電影,在裡面會發生外星人入侵地球,它們雖然長得醜,但是科技卻很發達,是我們目前所到達不了的高度自從人類認識到宇宙的廣袤,我們便直覺性地認為生命就存在於宇宙的某處,近則就在銀河系,遠則位於遙遠的某個星系之中。
  • 「書評」地外文明入侵地球,面對衝突人類將何去何從?
    可以說黃渤主演的這部《瘋狂的外星人》是夾帶科幻元素的電影,也是編劇之一劉慈欣的新嘗試。而同樣是劉慈欣的作品,硬核科幻《流浪地球》被搬上銀屏,卻確立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時的地球,沒有天外來客,而是浪跡宇宙,尋找安適的家園。地球在太空中浪跡天涯,上演著「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式的故事。
  • 「外星文明」出現了?巡天望遠鏡最新發現,而劉慈欣早給出了解釋
    「外星文明」出現了?巡天望遠鏡最新發現,而劉慈欣早給出了解釋從遠古到如今,人類從來沒有放棄對宇宙的探索。在過去短短幾十年,人類不僅登陸了月球和火星,也大致地完成了對於太陽系的基本探索。在對太陽系這個界面的認識上,人類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相對於浩瀚無垠的宇宙來說,人類所在的太陽系也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一個恆星系而已。
  • 外星文明或比早人類100億年誕生,科技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
    但是,顯然人類科技發展騰飛的近200年時間以來,人類並沒有尋找到任何地外生命,甚至是沒有產生文明的一顆神秘星球,人類都沒有尋找到。那麼,不少人就開始質疑: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想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生命形成的原理。科學界普遍認為,每個生命的本質,其實都是「化學製品」。
  • 外星文明或比人類早100億年誕生,它到底多先進?劉慈欣大膽描繪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宇宙中必定是會存在外星文明,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他們。外星文明的誕生時間可能比人類要早100億年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要知道,宇宙從大爆炸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138億年的時間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孕育出生命體一點都不奇怪,絕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的誕生時間會比人類要早上100億年。其實對於科學家們的這一觀點,大多數的人都很難接受,甚至絕對超過正常人的想像範圍了。
  • 霍金為何警告"別搭理外星文明"?劉慈欣早在《三體》中說明原因
    劉慈欣早已在《三體》中說明原因隨著火星探測的任務,正式走向深空探測。這次計劃也被人們認為是探索外星文明的開始,因為火星一直被人們稱為最有可能存在外星文明,也是最有可能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這無疑是人類向宇宙文明邁出的一大步,但是,著名宇宙物理學家霍金曾在多處場合發表對外星文明的觀點:希望我們在不明白對方意圖的情況下,不要暴露人類文明的位置。甚至不要讓人知道地球文明的存在。更不要回答任何可疑的外星訊號。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2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2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讓人感嘆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廣闊。馬斯克改寫人類航天史, 5 月 31 日凌晨 3 點 22 分,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全球最大的載人航天飛船「龍」載著太空人成功上天了。宇宙外太空是否有外星文明,是否有外星人又成了人們討論的熱門問題那麼,不少人就開始質疑: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推測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大膽猜測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讓人感嘆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廣闊。對於外星文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了解,在科學家的眼中,外星文明可能僅僅只是一個構想。外星人真的存在嗎?科學家:外星文明或比人類早誕生100億年,讓人難以想像。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產生,它到底多先進?劉慈欣大膽描繪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愈發感興趣,大家總是會討論,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科學界普遍認為,每個生命的本質,其實都是「化學製品」,而這種「化學製品」的合成方法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三個必要因素:能量、化學元素和液態水。
  • 外星文明可能比人類早100億年誕生,它有多發達?劉慈欣大膽猜想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人都在幻想「外星人是否存在?」,「他們長什麼樣子?」等等的問題,相應的,跟科幻有關的書籍、影視作品也應運而生。但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發現外星文明存在的蛛絲馬跡。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產生,它到底多先進?劉慈欣大膽描繪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愈發感興趣,大家總是會討論,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科學界普遍認為,每個生命的本質,其實都是「化學製品」,而這種「化學製品」的合成方法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三個必要因素:能量、化學元素和液態水。
  •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猜測讓人興奮
    外星文明或早人類10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劉慈欣猜測讓人興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愈發感興趣,大家總是會討論,宇宙中究竟有沒有外星文明?既然如此,那麼宇宙中應該會有很多星球是可能存在生命的,所以外星文明的存在幾乎是可以肯定的。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在地球誕生之前,宇宙就已經有100億歲了,這期間孕育出生命一點也不奇怪。所以科學家推測,外星文明可能早於人類100億年就誕生了。
  • 外星文明不一定有道德觀念,人類卻發射定位光碟,劉慈欣:太危險
    取自劉慈欣的作品《三體2》中的一個段落,在這裡劉慈欣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黑森林」理論,徹底顛覆了世人的宇宙觀。劉慈欣認為每一個文明都在盡力的隱藏自己,不能輕易的被其他的文明發現,尤其是比自身要強大的文明。
  • 高級文明為什麼不來找我們?劉慈欣:在他們眼裡,人類也許像螞蟻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逐漸加深,通過種種的證據表明,宇宙中應該存在比人類更加高級的外星文明。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尋找到關於外星高級文明的任何蛛絲馬跡,很多人可能好奇,我們找不到他們,可能是我們的科技水平不夠,但是高級文明為什麼不來找我們呢?
  • 高級文明為什麼不來找我們?劉慈欣:在他們眼裡,人類也許像螞蟻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逐漸加深,通過種種的證據表明,宇宙中應該存在比人類更加高級的外星文明。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尋找到關於外星高級文明的任何蛛絲馬跡,很多人可能好奇,我們找不到他們,可能是我們的科技水平不夠,但是高級文明為什麼不來找我們呢?
  • 人類可能比外星文明晚出現85億年,它有多發達?劉慈欣大膽猜想
    到距今25萬年前,人類的祖先--早期智人誕生。距今6000年前,文字出現,人類文明誕生。也就是說,我們用了38億年進化成人類,而人類的文明存在的時間不過6000年,在宇宙中只是一瞬間。這就意味著,在距今85億年前,外星文明有可能已經誕生,而且很大機率達到人類現在的文明高度人類可能比外星文明晚出現85億年,它有多發達?劉慈欣大膽猜想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經過85億年的進化,它會有多發達呢?
  • 劉慈欣提出猜想:外星文明早已誕生,它們一直在隱藏,這是真的嗎
    所以人們開始了研究外星人的道路,研究了幾十年也沒什麼新發現,一些聲稱看到外星飛船的事件也有待考證,但這也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新思路,或許外星人過於「狡猾」,一直在隱藏,這也許就是人類發現不了的原因。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感覺外星文明是領先於人類的,可能是一些影視劇中都是外星人來侵略地球導致的,它們已經在宇宙匯總存在了幾億年的時間,科技水平高於人類,所以人類才遲遲沒有發現外星人的存在,從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了解到三體文明距離人類的地球實在是太遠了。
  • 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能生存嗎?劉慈欣:不要輕易和外星文明接觸
    取自劉慈欣的作品《三體2》中的一個段落,在這裡劉慈欣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黑森林」理論,徹底顛覆了世人的宇宙觀。劉慈欣認為每一個文明都在盡力的隱藏自己,不能輕易的被其他的文明發現,尤其是比自身要強大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