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母親楊曉燕:「最終打算成立自閉症基金會」

2021-01-15 東方網

  據《新聞晚報》報導,兒子2歲9個月時,一紙「自閉症」的診斷讓她五雷轟頂,但她沒有選擇退縮或放棄。她個人出資,創辦專門為自閉症兒童提供早期康復培訓服務的公益機構,與同病相憐的家長們拉起手來,發起「藍絲帶行動」。她相信,有一天,家長帶著「星星的孩子」出去時不會再有障礙。

  她是楊曉燕,上海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的創始院長,2013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為了孩子我愛得卑微

  「為了這個孩子,我曾經愛得如此卑微。帶他四處求醫問藥、千方百計幫他安排幼兒園和學校,習慣了別人的異樣眼光。一旦在理髮店、超市,看到有人給孩子一個微笑,這一瞬間,我會感到非常幸福。」楊曉燕說。

  當年在看病過程中,楊曉燕遇到不少有同樣境遇的家庭,從醫生處得知上海自閉症的發病率為2‰—4‰。「兒子先後換了4家幼兒園,他的成長過程如此曲折,其他自閉症孩子也可想而知。我的經濟狀況還行,何不自己辦一所學校?」

  起初,楊曉燕辦學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那麼孤單,能讓沒有被幼兒園接受的自閉症患兒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快樂天地。然而,8年後的今天,她的內心只有一個目的:更好地支持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改善自閉症群體的生存環境。

  「因為有愛,所以會好」

  「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是上海第一個以NGO名義註冊的自閉症機構。它坐落於閔行區靜安新城,面積1600平方米,由一棟三層高的教學樓、十多間活動室和一片操場組成。這間特殊的兒童學校,從起初創辦時的5個老師、3個孩子發展到現在的25個專職老師、每天50個孩子。

  「因為有愛,所以會好」是「愛好」的口號。在這裡學習的兒童年齡都在2歲—7歲,因為這是自閉症幹預的黃金期,孩子們在這裡接受感覺統合、社會融合、場景模擬等課程。8年來,有700多名一開始不會開口說話,走路都搖搖晃晃的孩子,經過培訓,進入正常幼兒園、普通小學、輔讀學校學習。

  自閉症患者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由於神經系統失調,他們對周圍的世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像是天上的星星,永遠孤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陪伴自閉症的孩子,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家長們在這裡互相鼓勵、獲得堅持前行的力量。而楊曉燕以常人無法想像的堅持克服了種種困難。她從1995年開始每個月做一期公益講座,到今天做了一百多期,根據家長需求分別由「愛好」的老師及邀請國內外專家為校內外的家長及各地同行提供免費的培訓。

  未來讓藍絲帶飄揚

  今年,聽聞楊曉燕當選為「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康復中心的家長們比她更高興,他們覺得,這個獎項將提高社會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面對榮譽,楊曉燕很平靜:「有人跟我說,要感謝你的孩子把你造就成了『偉大的母親』,我卻想,如果放棄我的一切能換回孩子變成正常人,我也願意——但,命運不這麼安排。」

  「近幾年來,我一直生活在糾結中。為了兒子辦了這所學校,但學校開辦後,我要對更多孩子負責、要花精力去舉辦公益活動,喚起社會對自閉症的了解,陪伴兒子的時間反而少了。兒子「畢業」後進了一所輔讀學校,我想放開學校,但面對那麼多家長的殷殷期盼,我又不忍心說』不」。」楊曉燕說。

  記者了解到,自創辦伊始,「愛好」一直在扮演一個保護者的角色。可是,孩子們終究要從這裡畢業,家長們也會老去。藍絲帶,代表著人們對自閉症患者的愛與付出。楊曉燕與朋友們攜手藍絲帶活動,是決心嘗試改變外面的世界,「當有一天,社會能夠真正接納自閉症群體,家長們的無助感才會真正消失。」去年,在楊曉燕的努力下,「愛好」和隔壁的星辰幼兒園打通了圍牆,「愛好」,成為上海首家與普通幼兒園建立合作關係的自閉症康復機構。那以後,正常孩子對患有自閉症的同齡人表現出的關愛,比楊曉燕意料中的更多。一個女孩曾伏在她的耳邊悄悄說:「希望這裡的小朋友早點好起來,這樣就能和我做好朋友了。」

  楊曉燕說,她最終的打算,是成立一個針對自閉症群體的基金會,讓藍絲帶飄揚的夢想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滬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楊曉燕:"媽媽做了我不敢做的"
    在今年的4月2日,也就是世界自閉症日,申城的23000輛計程車、13500輛公交車以及30000輛私家車,50000多人領取系上藍絲帶,共同參與關愛自閉症兒童的「藍絲帶行動」。  「藍絲帶行動」的發起人名叫楊曉燕,是一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她辦了一所學校,讓更多有著同樣遭遇的孩子獲得關愛。
  • 「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成立
    雖然平凡,依然閃耀,正如自閉症兒童一樣,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為了關愛更多自閉症兒童,4月3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共同成立「玖富公益·六等星自閉症兒童」專項基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貴生來到北京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探訪了自閉症兒童,並為孩子們送上繪本。活動現場,北京玖富公益基金會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贈300萬元人民幣。
  • 桃花源基金會董事會成立
    【大公報訊】由「雙馬」出任董事會聯席主席的桃花源基金會,其董事會及理事會成立大會日前在深圳舉行,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和騰訊(00700)主席馬化騰雙雙出席,這是自桃花源基金會今年
  • 最高法介入「百香果女童案」,母親悲痛發文,律師悲觀發聲
    5月9日晚,被害人楊曉燕的母親在網絡上的發文證明了這一消息,同時也表示她將繼續上訴。,楊某毅把她裝進蛇皮袋帶進山中,在對其施暴過程中,楊曉燕甦醒,楊某毅遂用刀刺傷楊曉燕的雙眼和脖子。在姦淫過後,楊某毅再次將楊曉燕裝進蛇皮袋並在水中浸泡,隨後拋棄至山坡。2018年10月6日,當地警方發布通報稱,楊某毅承認其殺害了楊曉燕,警方隨後找到了楊曉燕的遺體,事後醫學鑑定其死於機械性窒息。很多網友表示不明白為什麼要改判,也有媒體發文稱法院應該將改判理由作出解釋。
  • 楊曉燕吃醋要回上海,劉能找陳明星理論加深誤會!
    楊曉燕正卸妝的時候,王大拿直催楊曉燕入睡,聲稱自己洗了一下午的澡,就為跟楊曉燕一起睡,被楊曉燕直罵他不正經。楊曉燕剛說完,崔大姐就不請自入進他們屋,神秘地把王大拿叫出去,聲稱自己有大事非要跟王大拿私下說去,王大拿只好下床去。
  • 10年堅持不懈 南寧兩位母親自行治好自閉症兒子
    中新網南寧5月8日電(記者 蔣雪林)廣西電視臺聯手廣西廣播電臺5月8日晚舉辦母親節大型公益晚會。兩位10多年堅持不懈自行治療自閉症兒子的母親亮相活動現場,他們的兒子面對成千上萬名電視觀眾說出了令人最感動的話語:「媽媽,我愛您!」這兩位母親分別為廣西南寧市五一中路學校教師封紅群及廣西方舟至愛特教培訓學校主辦者張娜。
  • 陪伴孤獨的25年——訪中國第一家自閉症服務機構「星星雨」
    1989年,田惠萍四歲的兒子楊弢被診斷為自閉症,當時全國只有三家醫院能診斷自閉症,而為自閉症患兒和家庭提供專業支持服務的機構為零。1993年,田惠萍女士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自閉症服務機構——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今年是星星雨成立的25周年,《菁kids》採訪了星星雨創始人田惠萍女士、星星雨現任執行主任孫忠凱先生,通過星星雨見證中國自閉症服務行業發展的這25年。
  •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 2016-01-0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基金會成員及執行團隊合影   2015年4月10日,公益機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在寧波宣布成立,馬雲、馬化騰出任該機構董事會聯席主席,國內一批知名企業家及公益人士亦參與其中,包括沈國軍、歐亞平、朱保國
  • 《鄉村愛情10》楊曉燕帶孩子回村,本山大叔老來得子!
    在《鄉村愛情9》中,王大拿因為小心眼,楊曉燕懷孕了懷疑不是自己的孩子,逼得楊曉燕懷著孕負氣出走,要說這個劇情設計也夠荒誕的,本山大叔怎麼著也有60了吧,娶了楊曉燕這麼一個比自己小二十歲的媳婦,還身材姣好,波濤洶湧的,很難讓人不懷疑這孩子到底是不是王大拿的
  • 自閉症是因為大腦超負荷運作?專家:自閉症者大多都很有天賦
    設想你的世界中,每個聲音都像電鑽一樣刺耳,每絲光線都有如電火花般刺眼,身上的衣物好似砂紙,甚至母親的面龐看上去也裂成一堆令人恐懼的碎片。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卡米拉·馬科拉姆與亨利·馬科拉姆(Kamila and Henry Markram)就是這樣來描繪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感覺。
  • 自閉症患者都是天才?關於自閉症,這四大誤解你信了嗎?
    很多自閉症兒童在成年後依然很難獨立生活,需要有人終身照料,而至今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能夠治癒自閉症的方法。因此,自閉症的確診,常常會給一個家庭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由於它的罕見和棘手,圍繞著自閉症產生了廣為流傳的誤解。讓我們趁著這個日子,一起來破解這些謠言吧!重複的堆疊或排序東西與自閉症有關。
  • 《鄉村愛情11》楊曉燕真自私 為了兒女做了兩件不厚道的事情
    對於《鄉村愛情》系列楊曉燕這個角色,網友討論得更多的是她的身材,對於她這個人的行為品行卻很少討論。在看了《鄉村愛情11》更新的劇情之後,小編突然覺得楊曉燕其實挺自私的。楊曉燕在49歲的高齡為王大拿生下了一個兒子,產後的她在事業上依舊是個女強人,所以把在上海找的保姆小郭帶回了象牙山。在小郭家人著急她的終身大事時,楊曉燕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幫她帶孩子。保姆沒了可以再找啊,但小郭的終身大事耽誤了就沒辦法挽回了啊。這小郭腦袋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沒結婚就開始做保姆,還不想回去大城市相親。於是就有了後來閃電哥和小郭假裝男女朋友,一起糊弄小郭媽媽的事情。
  • 自閉症:不管多難,都別放棄治療
    截至目前,所有基於自閉症的研究幾乎是猜測和推斷,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聯合國發布的數據表明,自閉症的發病率為1/150。  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保科數據顯示,自2003年開始診斷的第一例患者至今,新疆已有超過600例被懷疑或確診的兒童自閉症患者。
  • 年糕媽媽採寫稿:3個自閉症家庭的自救之路|王琪|自閉症兒童|孤獨症...
    最終,在離家分別3分鐘和40分鐘路程的兩所幼兒園中,她為3歲5個月的大兒子樂樂選了更遠的那個。因為打算只上半天幼兒園,羅微的可選項不多。幾乎所有上點兒規模的學校,都會反問她,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突變的童年: 語言喪失、情緒崩潰,我的孩子怎麼了?
  • 逾七成自閉症兒童未能及時確診 逾九成無法接受正常教育
    據《勞動報》報導,75%自閉症兒童在六歲前未被及時確診,9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無法接受正常教育……在第九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到來之際,「六一健康快車」百日止抽工程護航者上海春季行動昨天正式啟動,將針對自閉症和多動抽動障礙兒童提供一系列公益援助和科普。
  • 楊曉燕扒牆根後要回上海?
    半夜三更,保姆崔姐突然闖進王大拿的房間,說找他有事,讓他趕緊跟她去化驗室,絲毫沒考慮在一旁的楊曉燕的臉色,這個王大拿就算再年老色衰,楊曉燕也不可能一點都沒有懷疑,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當初王大拿小心眼,對楊曉燕百般懷疑,這滋味終於輪到他感受了!
  • 既被汙名化又被浪漫化的邊緣群體:自閉症人群的存在真相
    事情的起因是,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一高端小區為落實優先保障優撫對象和殘疾人住房需求的相關政策,打算將配建的374套公租房中的24套配租給登記在冊的優撫和殘疾人家庭,公示中有17戶的信息顯示為精神殘疾,在該小區原有業主和租戶中引發軒然大波和強烈抵制,最終原定的看房日期被取消。
  • 幹細胞與自閉症|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在70年代之前,自閉症非常罕見,每10萬人裡,也只能診斷出幾個人而已,從90年代開始,自閉症的診斷率快速上升,到了21世紀按照美國疾病中心的數據,每68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自閉症,更激進一點兒的猜測是每45個人裡面就有一個自閉症。根據全世界範圍內的統計自閉症的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五。
  • 《鄉村愛情12》楊曉燕胖了 只比李秋歌大4歲 兩人卻更像母女
    追劇的網友會發現在這部當中,楊曉燕李秋歌母女的戲份其實不算少,兩人身上都有不少的事情發生。楊曉燕辭去水廠工作,回到狗場做老闆娘,對員工對王大拿有了各種要求。李秋歌和李大國之間的進展並不明顯,但她對李小國還是非常上心的。《鄉村愛情》系列十幾年來,李秋歌的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從大城市上海來到象牙山的李秋歌,在《鄉村愛情12》中,衣著品味都相當不錯,性格溫和,工作能力還強,十分優秀。
  • 《良醫》自閉症天才醫生
    醫生懷疑母親在虐待她剛出生的女兒。經檢查確認後,相關執法人員帶走了Lime博士的好朋友進行調查。直到肖恩發現嬰兒是在出生時受傷,而不是母親的虐待。利姆博士的道歉和內感無法彌補對他朋友的傷害。在美國大多數州,虐待兒童被視為重罪。相關法律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強制報告系統」,以防止美國虐待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