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遇到過心靈感應嗎?科學家:最親密的朋友彼此確實會分享腦電波

2020-12-04 茶馬星球視野

你和你最親密的朋友或者戀人,彼此有著共同的愛好,有著相同的品味,喜歡同一款式的服飾;而且還會有相同的觀點,你會發現你想說的話,對方已經幫你說出口了。有時候覺得這一切不可思議,簡直是太神奇了。這是特異功能他心通嗎?他或她是你前世的緣分?還是爬到你肚裡的蛔蟲?

科學家家怎麼說?他們通過實驗證實了一件事。如果你們真的是最好的朋友,你們的腦電波會彼此匹配。今年初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對真實社交網絡中的群體的神經連接進行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

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文章中,他們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一種被稱為「神經同質性」的現象。這個名字有點深奧,簡單地說,你想像一下自己與閨蜜,密友分享喜悅,悲傷和秘密時經常會發現對方也是如此。

該研究發現社會關係密切的人在觀看接收到同樣的刺激後,他們的大腦活動的模式極為相似,這一事實表明,我們在感知和回應世界的方式上與我們的朋友極為相似。西方人用一句英文描述這種現象: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直譯就是同樣羽毛的鳥類會聚集在一起,意譯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最親密的人被他們大腦解讀生命的相似方式緊密聯結在一起。

文中寫道,人類社交網絡「絕大多數都是同質的」。換句話說,人們通常會和那些擁有相同生理特徵(比如年齡和性別)和生活經歷的人成為朋友。之前人們一直認為,志趣相投的社會群體之所以逐漸發展為常態,是因為他們彼此需要,具有和原始社會的小型的狩獵-採集群體的相似之處,他們需要在困難時期團結在一起。

研究小組想知道的是,是否除了表面的相似性外還有延展。因此在這項研究中,讓280名不同程度友誼的研究生觀看了一組視頻片段,之後用核磁共振成像儀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結果顯示最親密的朋友具有最相似的神經活動模式,血液以同樣的方式流向大腦的不同區域。而平時聯繫並不密切的人,比如朋友的朋友,他們具有的相似模式則較少。這些神經反應的變化在與情緒反應,高級推理和注意力相關的大腦區域中表現得很明顯。

神經系統對動態的、自然的刺激物(比如視頻)的反應,可以讓心理學家觀察到人們在展開思維時不受約束的、自發的思維過程。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朋友們對於周圍世界的生活方式極其相似。

我們是一個社會性的物種,我們的生活與其他人息息相關。如果我們想了解人類人腦是如何工作的,那麼我們就需要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映射,研究人員可以建立一個社交網絡,只需要根據個體的大腦活動就能預測出他們之間的親密程度。突然有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我們想要檢測下愛情或者友誼的牢固度,是不是同樣可以做一下大腦核磁共振掃描來發現那些虛情假意的人呢?

正如我們許多人經歷過的直覺體驗,我們與最親密的朋友之間的經驗分享確實使我們以類似的方式思考和回應事物,但導致同步的確切機制還有待發現。

相關焦點

  • 一到晚上就秘密研究心靈感應的教授,意外的發現腦電波
    然而與外人看法的不同,貝格爾確實一個非常冒險的研究者。他一到晚上就會去秘密實驗室搞大腦運動的研究,既心靈能量的研究。當然他的研究最終以失敗告終。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心靈能量研究的附屬品腦電波,卻成了他的最重要的科學研究成果。他讓無數病人受益,讓無數科學家時至今日依舊在研究。
  • 不是生物學,而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心靈感應?
    如果您可以思考一下,讓別人立即理解您的想法或情感,那不是很好嗎?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心靈感應-無需講話或任何其他物理交流方式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要麼是童話故事裡的內容,要麼是幸運的禮物。但是話又說回來,也許我們都有心靈感應。您可能已經在一個人打來電話之前就想到了一個人。
  • 不是生物學,而是量子物理學解釋心靈感應?
    如果您可以思考一下,讓別人立即理解您的想法或情感,那不是很好嗎?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心靈感應-無需講話或任何其他物理交流方式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要麼是童話故事裡的內容,要麼是幸運的禮物。但是話又說回來,也許我們都有心靈感應。您可能已經在一個人打來電話之前就想到了一個人。
  • 心理學:思念到極致的兩個人,彼此會有「心靈感應」
    什麼是「心靈感應」,心靈感應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偽科學和迷信,更被人認為是一種玄學。它被稱為直覺、預感、第六感等等。舉個例子而言,一個人可以不通過其他的感官就能夠預料到之後要發生什麼。這有點像電視裡的橋段,似乎具有了某項特異功能。
  • 為什麼相愛的人,有時會有「心靈感應」?有科學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情導師」每天為您報精彩!相愛的人之間,有時會有一些「心靈感應」。比方說你正拿著手機準備給對方發信息的時候,對方的信息這個時候就已經發過來了。還有就是當你在市場上準備買晚上要吃的食物時,買了許久沒有買的海鮮。這個時候他回來了,竟然脫口而出問你,怎麼就知道今天自己想吃海鮮?有沒有覺得這種現象很神奇?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呢?
  • 真正想你的人,是會和你有「心靈感應」的
    您會覺得奇怪嗎?您剛想拿起電話,想撥通他的號碼,他的來電顯示卻巧合地出現在您的手機屏幕上。當他剛端起一杯牛奶走到你面前時,你是否感到奇怪,你正想在睡前喝上一杯熱牛奶。今天上班碰上一點不愉快的事,他就會出現在公司樓下,貼心地帶你去吃美味的晚餐,你會不會不明白,為什麼這一切就這樣不謀而合地發生了呢?
  • 傳遞腦電波意念溝通 網際網路實現「心靈感應」
    原標題:傳遞腦電波意念溝通 網際網路實現「心靈感應」  華盛頓大學兩名科學家最近做了一個看似低調的實驗:兩人一動不動分別坐在跨越校園的兩個不同房間中,頭上戴著可讀取腦電波信號的設備,將計算機網絡作為中介,其中一人通過意念成功操縱另一位科學家的大腦,使其的一根手指在無意識下動了一下。
  • 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可能和「心靈感應」有關,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基礎科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熟悉的朋友交流時,經常會遇到「心有靈犀」的情況,只需要相互看上一眼,就可以明白對方的意思,甚至在一些雙胞胎的身上,還會出現類似「心靈感應
  • 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彼此會有心靈感應的
    真心相愛的兩個人,不管是夫妻,還是知己,還是情人,都會有心靈感應。這樣的感應,就好像你第一次遇見對方,冥冥之中,你就明白了,緣分是註定的,是福是禍,都躲不過。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城市,甚至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還是相遇了。就是在同一座城市裡,人那麼多,可是彼此就擦肩而過了,還駐足了,還四目相望,還聊了很久。這樣的緣分,是那麼神奇,相遇時候的驚喜,一輩子都忘不了。
  • 異性之間,有這三種「心靈感應」,註定會相愛一輩子
    異性之間,無論只是朋友而已,還是已經成為了男女朋友,如果有些心靈感應,那兩個人已經可以相愛一輩子。 心靈感應這種東西,說起來很玄乎,但其實就是兩個人有很深的感情,從很小的習慣,到三觀問題,都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自然也就很容易有了似乎能夠相互感應的感覺。
  • 有「心靈感應」的兩個人,註定會相愛
    或許,我們不止會有一段感情,因為遇到真愛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是選擇了合適的而不是喜歡的、愛的。但事實上,我們的姻緣早已是註定了的,這份愛就好比是月老手中的紅線和丘比特手中的真愛之箭頭的一樣,只要遇見了彼此,便會相愛一生。「心靈感應」看似是很玄幻的說法,但究其本質,倒不是所謂的神跡,而是一定程度上兩個註定會相愛的人之間的默契和緣分。
  • 親友間常有心靈感應,這種感知能力咋回事?其實連科學家都在納悶
    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某人有危險的事情出現時,他的親人、朋友或者戀人在同一時刻有了心靈上的感覺,好像人與人之間的某些事某些感覺,都是有暗中聯繫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靈感應了。心靈感應常被認為是人的「第六感」,這種感覺常見存在於親人或者朋友之間,只要感情夠深,有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母子母女或父子父女之間,以及兄弟姐妹之間,尤其在雙胞胎中這種現象比較明顯,比如某些人說他的某位親人遇到了什麼危險、或者生病住院或者辭世等等,在那一時刻他突然就感覺到了,再比如《紅樓夢》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秦可卿辭世的時候,她的閨蜜王熙鳳就做了一個她將要離開的夢,雖然是小說的描寫
  • 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和「心靈感應」有關,目前科學無法解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熟悉的朋友交流時,經常會遇到「心有靈犀」的情況,只需要相互看上一眼,就可以明白對方的意思,甚至在一些雙胞胎的身上,還會出現類似
  • 心理學:註定在一起的人,彼此都會出現心靈感應
    在心理學中發現,為什麼彼此都能產生緣分,大概就是彼此出現對對方的想念,即便是你們不能見面,都會在心中想著彼此,而且這樣的因素下,在你想著對方的同時,很多時候對方也會不受控制的想你,這也許就是緣分吧。情侶之間最可怕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彼此產生誤會,很多時候,彼此在產生誤會時,從來不會和對方訴說,都是只放在心底,這樣你們的感情就有了隔閡,時間長了又出現新的誤會,越發引起對方不滿,終有一天會被一個導火索,一點就著,那麼你們感情真的到了無法挽回的餘地。如果你們沒有心靈感應,那麼肯定是到不了情侶這一關的,因為沒有緣分的人是不會相遇,而且還會和對方在某一個熟悉的街道中分離。
  • 兩個人,互相思念,真會有「心靈感應」的,別不信!
    一定會有那麼一刻,你在想著他的時候,他也在想著你。兩個人,互相思念,真會有「心靈感應」的,別不信!如果遇見有「心靈感應」,那就是愛情。茫茫人海中,沒有早一秒也沒有晚一秒,你就在人生的岔路口,遇上了那個讓自己一見傾心的人。看到他的那一瞬間,你聽到心裡有花開的聲音。而這朵花,也許一生只會開一次。他對於你來說,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也許是所謂的「心靈感應」,也許這就是愛情。
  • 預言家、千裡眼、心靈感應真的存在嗎?
    預言家、千裡眼、心靈感應,這些現象在科學界被統稱為超感知能力(ESP)——Extra Sensual Perception. 超感知能力(ESP)是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中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某些事情的發生是巧合。例如,我們想到某個人,不久之後就會接到這個人的電話。另一個例子是,我們遠遠地看著一個人,而他們在同一時刻轉過身來與你的眼睛相遇。
  • 兩個人能不能過一輩子,就看有沒有「心靈感應」,很準
    有人說,深愛的兩個人,會有特殊的心靈感應,起初我覺得心靈感應是很玄妙的東西,只存在於人們口口相傳中,後來,看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以後,我深深的相信,相伴一生的人,一定能夠感知對方的心意。這種心靈感應,源於雙方都熟知彼此,當彼此從戀人變為世界上最親密的親人,彼此的習慣都深深刻在了對方的骨髓裡,這種心有靈犀是油然而生的。
  • 能夠實現「心靈感應」的腦電波帽子
    Openwater計劃通過這頂帽子打開更多的醫療應用領域,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這種可穿戴大腦信號接收器可以作為與計算機連接的接口,實現我們口中所謂「心靈感應」的效果。通過閱讀我們的腦電波,這個帽子理論上可以實現各種各樣的功能,比如直接用思想而不是聲音或文字與他人溝通;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文字,而這麼做要比打字或語音錄入的速度更快;想像一種物品的圖像,然後發送給3D印表機直接進行列印;最後還可以根據夢想的樣子,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品。
  • 一場關於狗與傳心術的實驗:有力佐證心靈感應?
    蘇維埃時代,瓦爾迪米爾·維明斯基(Wladimir Veminski)曾寫過一本《蘇維埃人》(Homo Sovieticus),最新的譯本名為《腦電波、思維控制和心靈感應術的命運》。他在書中提到,卡金斯基並不是唯一一位對這一研究領域感興趣的蘇聯科學家。早在卡金斯基加入杜羅夫實驗室的幾年之前,另一位科學家——弗拉迪米爾·別赫切列夫(Vladimir M.
  • 親密的關鍵,是彼此分享內心的脆弱|「沉迷學習」
    你會因為有意無意和一個人分享了自己曾經的脆弱瞬間而想要越發親近ta嗎?或者說你會因為和內心裡的自己共同探索了一個關於自身的秘密而無比喜悅和滿足嗎?如果有一個水晶球可以告訴你關於自己、人生,未來乃至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會想知道嗎?2. 有沒有什麼事是你一直夢想去做而沒有去做的,為什麼沒有做?3. 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4. 在一段友誼之中你最珍視的是什麼?5. 你最寶貴的記憶是什麼?6. 你最糟糕的記憶是什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