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針對生物質發電,國家集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儘管新政的目的是推動生物質發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但是國補政策的變化依然對產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有人斷言生物質發電已經被判死緩。
不過經歷近期的震蕩後,生物質發電產業似乎並不像預期那樣悲觀。2020年下半年依然有新項目獲得路條,更有多個項目接連實現併網。由此可見,儘管補貼政策收緊,但是投資方依然保持對生物質發電產業投資的信心。
低碳環境,生物質發電舉足輕重
去年,我國提出了2030、2060碳中和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只依靠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是實現不了,況且生產風機和光伏組件所消耗的大量能源,依然會帶來負面的環境影響。
在未來5-10年,風電和光伏的弊端會日益顯現。內蒙部分地區開始拆除風機和光伏面板,就足以說明其對當地水土環境已經造成嚴重破壞。而生物質發電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減碳去煤,生物質發電保障電力安全
我國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全國掀起減碳去煤風暴。未來新能源電力比重將超過煤電。不過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當前大力發展的風電和光伏並不是穩定電源,煤電被邊緣化後我國的電力安全受到極大的挑戰。
相對於風電和光伏,生物質發電供電穩定、安全,完全可以替代煤電實現電網調峰。我國每年有近9億噸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稈,可建3000多個裝規模30MW的生物質電廠,足以成為未來保障我國電力安全的支柱。
煤改生,生物質熱電填補用能空白
為實現節能減排,主管部門在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大力推動煤改氣行動,結果搞得企業是怨聲載道。煤改氣不但面臨氣荒,生產企業更是裝不起、用不起。燒煤的鍋爐被關閉了,生產用能卻沒有著落。
煤不讓燒、氣又用不起,於是煤改生應運而生。以熱電聯產為主要供能模式,生物質熱電成為工業園區和企業生產用汽的最佳選擇。填補工業生產用能空白,這一點風電和光伏是無法做到的。
結語:2020,生物質發電新政將推動產業做最後一輪洗牌,沒有資金和技術的投機者必定會出局。但是生物質發電未來可期,生物質發電產業將會更加規範、健康、成熟。生物質熱電項目,必定會成為投資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