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有魔力的音樂▲▲▲
時間過得真快,羊兒們一路小跑將生肖的接力棒傳給了活潑好動的猴兒們,還記得去年春節的原創科普文《羊的親戚們》嗎?今年,我們特邀何鑫博士來向各位科普這猴年的猴。
獼猴 何鑫 攝
說到猴,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形象必然是孫悟空。大聖的魅力恆古流傳,尤其是六小齡童老師在80年代《西遊記》電視劇中為我們留下的經典形象,想必是太多人童年的回憶。
當然,在時下這個節骨眼上,那位聲名鵲起卻最終「沒通過春晚安檢」,名叫「康康」的彩色小猴形象想必也是人盡皆知了,猴賽雷就猴賽雷吧。不過您還真別說,不只是猴子的形象,猴子們的家族本身也都是五花八門的,且看我把大聖的家譜慢慢查來。
獼猴 何鑫 攝
原猴家族:《馬達加斯加》中的環尾狐猴
在動物分類學中,猴其實是一個泛稱,因為在哺乳綱的靈長目(Primates)中,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它們區分為兩大類,低等靈長類和高等靈長類。前者也就是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注意,這可是「原始」的「原」,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中出現的那些狐猴們就是這類。所以,別看人家長著一副立體的尖嘴大耳朵模樣,人家當然也是猴子,以環尾狐猴(Lemur catta)為代表,毛茸茸的大尾巴更是萌萌的。
環尾狐猴 何鑫 攝
環尾狐猴 何鑫 攝
專吃蟲子的原猴家族
不過原猴家族中,可不都是這樣賣萌的形象,也屬於原猴類的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一看形象就適合出演夜晚恐怖題材的片子,尤其是在它的手上,中指還極度延長,可以達到其他手指的三倍,又細又長,看起來更是增加了驚悚氣息。不過別怕,這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茂密森林中的指猴只是蟲子的愛好者,那根奇特的長指頭正是為了方便取食樹皮裡的昆蟲而逐漸演化而來的。當它尋覓食物的時候,會使用中指敲擊樹幹,然後通過敲擊產生的不同聲音,確定樹幹內蟲子的相對位置,再用銳利的牙齒咬開,最後再利用自己的長指頭把蟲子拉出來。
指猴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原猴家族在東南亞也有成員,同樣,它們的形象也很難和普通的猴子形象聯繫起來,這就是懶猴們,包括我國雲南有分布的懶猴(Nycticebus coucang)和倭懶猴(Nycticebus pygmaeus)。別看這傢伙平常看起來似乎懶懶的,而且總是一副睜著大眼睛「哀傷」的表情,可人家晚上抓起蟲來,那叫一抓一個準。
懶猴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這種習性在進化一些的簡鼻亞目(Haplorrhini)(也叫類人猿亞目)中也有相應的代表,那便是眼大撐到臉的眼鏡猴。以菲律賓眼鏡猴(Tarsius syrichta)為代表,它們的大眼睛,絕對省去了美顏相機拍張照片再擴大眼睛的麻煩,不過這形象怎麼有點外星球風格。相機一閃光,它的瞳孔可是小到看不到,少個美瞳啊。同樣,在夜晚捕捉昆蟲,這亮閃閃的大眼睛也足夠便捷。
菲律賓眼鏡猴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復原最早的靈長類動物:阿喀琉斯基猴
其實,靈長目家族的早期成員,早在恐龍還遠沒有滅絕之前就已經出現在這個星球上了。按照現在的化石證據,迄今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化石正發現於我國的湖北省荊州地區,它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生存年代為距今5500萬年前,這時間恐龍還要在地球上還有1000萬年要稱霸呢。
據推測,阿喀琉斯基猴的體型很小,和人的手掌差不多,體重也只有20-30克,和現存最小的靈長類——侏儒鼠狐猴相近。這些老祖宗們的生活狀態應該也和眼鏡猴這些現存的蟲蟲愛好者們類似,畢竟蛋白質什麼的最有營養了。
阿喀琉斯基猴復原圖
圖片來源:http://www.Nature.com
不過既然之後大塊頭的恐龍在中生代白堊紀末期滅絕了,世界進入新生代的哺乳動物的時代,猴子們怎能甘居其後,廣袤的森林裡還有各式各樣的水果可以享用。於是乎,靈長類們開始演化出在白天覓食,並繼續「開發」和「發揮」出了我們現在也受用的彩色視覺——當然是為了在林子裡找好果子吃用的。
闊鼻猴類與狹鼻猴類:猴子們演化與漂流
沿著森林,猴子們從自己傳統意義上的老家(學術上對靈長類到底起源於非洲還是亞洲還有爭議……)開始一次一次地擴散。最終,演化成了我們當今世界上能看到的形形色色的高等靈長類,也就是簡鼻亞目的動物。這其中,我們又把它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現在生活在中南美洲的闊鼻猴類,一類是分布在亞歐大陸和非洲的狹鼻猴類。狹和闊是神馬意思?其實簡單來講就是闊鼻猴們的鼻孔分別衝向兩邊,而狹鼻猴們的鼻孔基本都是一起朝下的。
這狹鼻猴類其實蠻有意思,因為它們在中南美洲一直是獨立演化的,據科學家們推測它們的祖先應該是乘著倒木從非洲飄到南美的……也是蠻拼的,而且人家智商也不低,用石頭砸果子什麼的都是小意思,不信你想想《博物館奇妙夜》中的那隻調皮的小猴子,正是屬於此類的捲尾猴(Sapajus apella)。
捲尾猴 程翊欣 攝
不過這麼好的森林,正是猴子們撒野的好舞臺,於是狹鼻猴們充分發展了自己的尾巴,有的種類甚至直接來充當自己的第五個肢體,蜘蛛猴們用尾巴掛在樹上毫無壓力啊,例如黑掌蜘蛛猴(Atelesgeoffroyi)。當然還有不少種類往嬌小可愛的路子上走,例如我們去動物園都很喜愛看的松鼠猴(Saimirisciureus)以及更袖珍的狨屬(Callithrix)和獅面狨屬(Leontopithecus)小猴子們,那身上的色彩斑斕古靈精怪,可一點不比「康康」差。
棉頂狨 何鑫 攝
松鼠猴 何鑫 攝
至於留在非洲乖乖沿著陸地演化逐步走向亞歐大陸的闊鼻猴類,應該是更符合我們心目中猴子的標準形象了,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獼猴(Macacamulatta),又叫恆河猴,正是其中猴科動物的代表。不過獼猴的幾種親戚在中國也都有分布,它們分別是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熊猴(Macaca assamensis)、北豚尾猴(Macaca leonina),它們都是獼猴屬(Macaca)的,髮型、身姿、毛色都是略有差異,不細細看看,區分起來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
臺灣獼猴 何鑫 攝
臺灣獼猴 何鑫 攝
而在獼猴的大家族裡,同樣既有有食蟹猴(Macacafascicularis)這樣名字描述食性偏好的,也有長鼻猴(Nasalis larvatus)這樣名字指代身體特點的。
食蟹猴 何鑫 攝
長鼻猴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不過猴科可是靈長目中的一個大科,涵蓋了獼猴、狒狒、疣猴、葉猴等眾多種類,其中許多種類都喜歡集群生活。
在這種群體中,雄性領袖一定要有足夠的能力領導子民,除了威武雄壯,還需要有一個拉風的髮型,例如阿拉伯狒狒(Papio hamadryas),或者是一張炫酷的臉,例如山魈(Mandrillus sphinx)。
阿拉伯狒狒 何鑫 攝
山魈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同時,猴科裡也不乏我們國家的一些明星物種,例如我們都十分熟悉的,屬於仰鼻猴屬(Rhinopithecus)的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那一身華麗的金色長毛真是「美麗不可方物」。
川金絲猴 何鑫 攝
仰鼻猴屬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實它們完全沒有鼻梁,想像一下好像蠻奇怪的,不過看看金絲猴們並沒什麼大礙,倒也協調。說叫金絲猴,其實只有川金絲猴才是金色的,它的近親,僅分布在貴州的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僅分布在雲南的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在越南的越南金絲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以及近年來才發現的分布在緬甸和我國雲南怒江流域的怒江金絲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都是基本以灰黑白為主色調,當然共同的特點都是有一副性感的厚嘴唇。
滇金絲猴 照片來源http://www.arkive.org
滇金絲猴 姚力 攝
在我國,大家不太熟悉的還有葉猴,這便是在廣西分布的黑葉猴和白頭葉猴、分布在雲南的菲氏葉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戴帽葉猴(Trachypithecu spileatus)獸類手冊上種名是等,它們和仰鼻猴一樣都傾向於取食樹葉,而且同樣由於森林的逐漸破壞而日趨瀕危。
似猴非猴?還有人科裡的類人猿
再下來,我們來看看名字裡已經沒有猴字的靈長類吧,在分類學上有兩個科的靈長類屬於這類,這就是長臂猿科(Hylobatidae)和人科(Hominidae)。它們和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尾巴,於是到我們人類這裡,也繼承了這個特點。
先說長臂猿科的動物,分布在東起我國雲南、海南,西到印度阿薩姆邦以及整個東南亞的區域。目前共有19種,其中我國有分布的包括白眉長臂猿(Bunopithecushoolock)、白掌長臂猿(Hylobates lar)、海南長臂猿(Nomascus hainanus)、北白頰長臂猿(Nomascusleucogenys)等。其實長臂猿除了臂長是它們的最大特點外,嗓門好也是標誌之一,無怪乎李白寫出了「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
北白頰長臂猿 陳奕欣 攝
最後說說人科動物,說到這,你可能感到奇怪,猩猩、黑猩猩們算哪一科的?其實,包括分布在亞洲熱帶雨林裡的婆羅洲猩猩(Pongopygmaeus)、蘇門答臘猩猩(Pongoabelii),分布在非洲的西部大猩猩(Gorilla gorilla)、東部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六種類人猿和我們人類(Homo sapiens)一起就屬於這個人科。曾經,我們曾經把這些最近的親戚歸類在猩猩科,可是隨著科學的前進,按照分類學的差異,人類和它們之間實在達不到「科」的差距,所以「人科」也就不再是人類唯我獨尊了。
婆羅洲猩猩 程翊欣攝
有時候我們從自身的角度會覺得人類和其他猴子差異甚大,但仔細比較一下,正如著名的英國靈長類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DesmondMorris)所著的《裸猿》(The Naked Ape)一書所言,我們和它們其實都還是一回事,妄自尊大這種態度還是不要的好。
黑猩猩 何鑫 攝
黑猩猩 何鑫 攝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下,活潑好動可愛也許是大家對小猴子的第一印象,不過可不要因為這個原因就去購買和飼養哦,因為這是違反法律的,更違背了猴子們在森林和曠野裡生存的習性和權利。
金猴迎春,作為世界上最為繁盛的靈長類動物,我們人類也有必要負起更多的責任,為了那些各式各樣的,但生存都很艱難的靈長類同胞們,只有當森林重新真正蔥鬱之時才是大聖歸來之日。
原創科普文|何鑫 (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
ECNU丙申新春 特別創作
向全球ECNUers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