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電商資源分布不均 縣城像歐洲村裡像非洲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英媒:中國電商資源分布不均 縣城像歐洲村裡像非洲

  英國路透社7月30日報導,原題:中國農村顧客正在他人幫助下網購 程永浩(音)回到離開20年的河南老家,在村裡開了家小賣部幫助村民們網購。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斥巨資打造服務「哨所」以開發兩倍於美國的龐大市場,阿里巴巴正豪賭中國的農村電商業務並在各地招賢納士,程就是眾多應聘者之一。

  儘管在其第一季度網上訂單中,來自農村地區的訂單量還不到1/10,但農村電商業務的增速正令大城市相形見絀。前景確實誘人,但在收穫回報前,須先教會農村居民們——通常年齡較大、收入低且不熟悉技術——如何淘貨和購買。這正是程等人的任務——在阿里巴巴設立的服務中心幫助村民網購。

  有跡象表明,中國農村的零售業形勢正改變。「我打算儘早歇業,如今在這裡做生意太難」,在浙江桐廬縣開燈具店的陳鐵華(音)說,「許多做小買賣的朋友都面臨同樣問題:競爭不過電商。」

  在半小時車程外的俞趙村(音)淘寶服務中心,村民們正在取包裹並核對訂單。「我告訴大夥要買銷量排名最高的東西」,該中心負責人說,「他們通常只想買最便宜的。」

  在附近的杜集村(音),52歲的沈志祥(音)說:「現如今我什麼都網購……不僅有狗糧,還有玉米、麵粉、大米、小米、服裝和鞋等。」

  儘管潛力巨大,但一切仍處於初期階段。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農村仍缺乏基礎設施,「說難聽一點,縣城建得像歐洲,但村裡像非洲。」(作者Sue-Lin Wong,王會聰譯)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德媒:全球樹木多樣性分布不均 熱帶地區種類最多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德媒稱,樹木的多樣性在世界上分布不均。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大陸生長的物種不到100種,但在熱帶雨林中,每0.5平方公裡就會發現數百種不同的樹種。為了理解這些差異並保持多樣性,由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繪製的新的樹木地圖可能會有所幫助。
  • 英媒:「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又瘦又小
    英媒稱,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說,最先離開非洲的早期人類祖先又瘦又小,行走姿勢更像類人猿。這項研究結果向我們人類起源的現有理論發出挑戰。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30日報導,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認為,最先走出非洲並前往亞洲和歐洲的早期人類是高大強壯的直立人。但對早期人類化石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最先開始這一旅程的實際上可能是遠為瘦小的人類——能人。
  • 高級職稱來了,鄉村教師一片歡騰,縣城教師百感交集,調到村裡?
    畢業後一直在離縣城十裡左右的一個村小學當老師。據同學說,這幾年在村裡當老師也不錯,因為很多農村孩子的父母都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村裡的孩子比以前少多了,一個班裡不過十幾個孩子,教學任務相對比較輕鬆。距離縣城不過十裡左右,開車十分鐘也用不了,還不像城裡那樣擁堵。
  • 神秘的海洋:種類繁多且分布不均的海洋礦產資源,科學家如何應對
    毫無疑問,佔地球表面70%以上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礦產資源寶庫。從海岸到大洋深處,遍布著人類所需要的各種礦產,吸引著人們去研究和探索。但是海底礦產資源分布不均給能源的開發出了一道道難題,科學家將會如何應對呢?
  • 英媒:歐洲航天局測試新型離子推進器
    參考消息網3月8日報導英媒稱,歐洲航天局測試了一種全新的電子推進器,可以從稀薄的大氣中得到助推力。歐洲航天局的路易斯·沃爾波特解釋說:「該項目從一種在海拔200公裡的地球上層大氣中汲取空氣分子作為推進劑的新穎設計著手,其典型速度為7.8公裡/秒。」這支團隊使用粒子流生成器為測試提供高速分子。歐洲航天局認為,該系統本身就是無源的。
  • 英媒盤點那些孕育人類文明的河流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英媒稱,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為了保護和關愛全球河流,自2005年起,聯合國把每年9月份的第四個星期日定為世界河川日。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5日報導,這個國際性的紀念日,旨在提高公眾對河流價值和河流面臨威脅的認知,在今天全球氣候變化和汙染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更具現實意義。
  • 英媒指中國留學生兩極分化「學渣」拿洋文憑也吃不開
    英媒指中國留學生兩極分化「學渣」拿洋文憑也吃不開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儘管這項研究關注的是歐洲的樹木,但措納認為其結論也適用於北美和亞洲的溫帶樹木。報導指出,如果結論被證明正確,這種逆轉將產生重大的全球性影響。據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 五個具有代表性的非洲電商平臺,包含B2B跨境電商
    在非洲的電商潛能被挖掘以後,從事出口貿易的商家開始聚焦非洲跨境電商,嘗試借風「一帶一路」的發展,分走一杯羹。那麼當下非洲的電商平臺有哪些?哪些非洲國家的電商市場比較有發展潛能呢?1、Jumia非洲電商平臺Jumia網站隸屬於歐洲的網際網路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包含的業務有酒店、電商、租車、物流、旅遊、生鮮、安保等諸多產業鏈。Jumia Maketplace 足跡遍布23個非洲國家,還是除了亞馬遜、京東之外,目前全世界第三家擁有自己末端物流派送的電商企業。
  • 英媒:地球若沒有人類 北歐將是哺乳動物的天堂
    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英媒稱,如果地球上沒有人類,現在北歐大部分地區也許是狼、駝鹿、熊和大象等生物的家園。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21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地球上大部分地區應該類似於非洲塞倫蓋蒂平原。
  • 中國公布"玉兔"所拍月球圖像 英媒:迄今為止最高清
    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了一系列到現在為止最高清的月球表面圖像。據英國《獨立報》2月1日報導,這些圖像由「玉兔」月球車拍攝。作為「嫦娥三號」探月任務的一部分,「玉兔」於2013年12月在月球著陸。
  • 非洲跨境電商市場值得做嗎?哪些非洲電商平臺值得做?-雨果網
    2、Kilimall 成立時間:2014年,發展情況:Kilimall創始人是中國人,由前華為員工創辦,創業的目標就是要做跨境電商,把中國品牌引進非洲。目前,該平臺日單量700單左右,月銷售額近1000萬元人民幣,約有1000家商戶入駐。然而,因Kilimall起步較晚,目前僅覆蓋肯亞全境和烏幹達部分地區。
  • 英媒:90多個國家都在羨慕中國,有這項技術不愁開採可燃冰資源
    眾所周知,自然資源是如今各國在發展階段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國家對於資源都極為重視,就像是阿聯那邊,有了石油等資源,個個都富的流油,但是隨著人類的過度開發,地球的自然資源甚至出現了稀缺問題。面對於這些問題,人類能做的就是研發新型能源和提升開採技術,而在開採技術這一方面,中國在近些年來更加的重視
  • 英媒:中國「人造太陽」研究獲新突破 實現中心溫度1億攝氏度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英媒稱,中國稱其在利用核聚變開發廉價清潔能源的競爭中獲得突破。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17日報導,中科院研究人員早已認識到太陽內部核聚變的潛力,但仍在艱苦探索如何再現這個過程,而又不使投入能量大於釋放能量。  科學家說,他們在人造太陽的研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英媒:看不懂中國,明明是個石油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我國也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關注,就有英國媒體評價中國說:看不懂中國,明明是個石油大國,為何還要從國外進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英媒如此評價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媒: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中國在這方面就有著全新的突破,美媒更是評價道:中國這項技術讓我們害怕,先進的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外媒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北極議題上爭取「入局」,主要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北極航道,一是資源開發。報導稱,北極開發比南極更具戰略價值、各大國競爭態勢也更加激烈。
  • 慶元後田綠地公園發現四不像「怪蟲」,像蝴蝶、像蜂鳥、還像蜜蜂……
    「我發現了一隻很奇怪的小動物,像蜂鳥、像蜜蜂、又像蝴蝶的蟲子……」8月26日晚,慶元縣實驗小學老師葉茂榮給記者發來一段視頻說,希望記者幫忙確認其身份小學美術老師葉茂榮,平時喜歡到野外寫生,觀察大自然。8月26日傍晚,葉茂榮陪3歲的女兒在縣城後田綠地公園遊玩。在公園花壇看花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了這隻奇怪的蟲子。
  • 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分析2021年部分國際熱點議題走向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記者 賈元熙)英國《觀察家報》1月3日發表題為《2021年的世界——全球政治今年將如何變化》的長篇綜述,分析2021年全球主要地區、重點國家及重要領域的形勢走向,文章由該報
  • 中國「禁廢令」讓歐洲自省
    (編譯/盧央央)研究稱廢棄電子產品成增速最快垃圾 僅兩成被回收利用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英媒稱,聯合國研究人員警告說,廢棄的筆記本電腦、手機和電子產品現在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垃圾,必須立即予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