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整版報導荷塘區:精準就業的荷塘路徑

2020-11-28 澎湃新聞

今天的湖南日報

整版報導了我市荷塘區:

《精準就業的荷塘路徑——株洲市荷塘區

精準施策穩就業取得實效》

↓↓

▲湖南日報2020年9月24日07版

碩果飄香的季節,一條好消息從株洲市荷塘區傳來:截至目前,荷塘區已建成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7個鎮(街道)就業服務驛站和62個村(社區)就業服務點,成功匹配新增就業人員83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4%,規上企業復工復產率100%。不久前,荷塘區被評為全省疫情期間穩就業工作較好的縣(市、區)。

荷塘區穩就業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徑?

今年,荷塘區將「精準就業服務」作為重要工作,納入「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動,創新機制,抓實做細,探出了一條精準施策穩就業的新路子。

▲俯瞰荷塘區

摸清家底 靶向發力

荷塘區,株洲「東大門」。

細心觀察近年來荷塘區的中心工作,一條「主線」清晰可見——全力推進「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動,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作,始終貫穿其間。近年來,荷塘區持續做深做實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連年超額完成,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

近5年來,荷塘區築巢引鳳,50多家企業相繼落地投產,用工問題日漸突出。特別是近兩年三一智慧鋼鐵城、漢德車橋等大項目相繼落戶,將帶來2萬多個就業崗位,若不及時解決用工矛盾,將對企業投產、區域發展形成制約。

凡事預則立。去年11月,荷塘區委、區政府在研究新一年的工作時,將「精準就業服務,確保居民就業」工作列為重要工作。區委書記、區長分別帶隊進行走訪和調研,明確將精準就業服務列入「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動,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做細、做實、做好。

遇事有備,逢「戰」不慌。今年初,抗疫阻擊戰打響,復工復產告急,荷塘區不慌不忙,按照預定的方案有力有效推進就業工作。

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嚴陣以待,靠前指揮,一級抓一級,壓實責任,傳導壓力。

三級書記打頭,四支隊伍緊跟。在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現有就業工作隊伍的基礎上,招聘6名高素質就業服務專業人員,負責對全區就業工作目標任務的分解、過程指導、效果評估及服務管理;招募46名城區就業服務專員,負責城區5個街道的就業工作;發動85名駐村工作隊員在全區24個村開展精準就業服務工作;動員195名城鄉志願幫扶隊員參與全區就業工作。

▲駐村工作隊員帶求職者到企業找工作(荷塘區委宣傳部供圖)

經過紮實地走訪調查,荷塘區發現,在龐大的就業群體中,大齡失業人員、殘疾人、低保對象、退役軍人等群體是重中之重,幫助這類人群找到或重新找到工作,既有助於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有利於解決民生問題中的「短板」。

敲門入戶,摸排到的真實情況是並非每一個待業者都有強烈的求職意願。根據求職人員求職意向及強弱程度,荷塘區將求職人員分為A、B、C三類。其中,A、B類為求職意向強烈、較為強烈人員,可結合供求雙方需要,為其提供就業服務;C類為求職意願較弱人員,安排專人幫其樹立職業平等觀和正確擇業觀。

登記入冊,服務跟蹤。在荷塘區人社局,一本厚厚的臺帳清晰記錄了每一名求職人員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住址、年齡、求職方向等。

▲荷塘區茨菇塘街道就業服務中心(資料圖)

為實現無縫對接穩就業,荷塘區搭建線上線下就業服務平臺。

線上,創新研發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建成「荷塘大就業」微信小程序、荷塘大就業管理平臺、荷塘區精準就業大數據中心綜合分析系統。就業人員只需一鍵登錄,即可了解到企業用工需求信息、求職人員求職信息、職業技能培訓信息等。後臺工作人會通過大數據信息共享,動態更新,確保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時效性。

線下,成立荷塘區就業服務中心,並以其為中心,搭建覆蓋全區7個鎮(街道)、62個村(社區)的網格化就業服務平臺,全天候免費服務企業和求職人員。

措施有力,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共服務求職人員約2.4萬人次。」荷塘區人社局局長周湘雄介紹,由於上門走訪持續進行,錄入臺帳的人員始終處於浮動狀態,但基本保持在1萬人以上。

專業對接 精準匹配

「這兩個多月來,因為表現好,剛升了班組長。太感謝您了!」8月15日,就業服務專員闕平球通過微信回訪,羅季勇再次向她表達謝意。

羅季勇家住荷塘區金山街道湘華社區,一家人靠他在外地打工維持生計。疫情發生後,他無法外出務工,家裡斷了經濟來源。闕平球上門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將其登錄在冊,根據其技能特長匹配到荷塘區範圍內某單位電工一職,並最終幫助其上崗,月工資穩定在3000元以上。

▲金山街道就業驛站(資料圖)

58歲的闕平球是金山街道就業驛站的負責人。就業驛站是荷塘區精準就業服務工作在基層落地的一項創舉。目前,金山街道就業驛站有5名就業服務專員,負責街道範圍內3個社區、3個村的就業服務工作。

荷塘區啟動就業服務工作後,闕平球和另外4名專員對轄區範圍內展開了地毯式摸排。「以掃樓的方式進行,共摸排到三類求職人員1268人。」闕平球介紹,大多數求職者都希望在家門口就業。由此,他們在上門摸排時重點收集轄區企業、門面的用工信息。

▲志願者收集有求職意向人員信息(荷塘區委宣傳部供圖)

「每個就業服務專員都當群主建微信群,將求職人員拉入群內,及時發布招聘信息,進行信息匹配。」闕平球說。

就業要匹配,術業有專攻。荷塘區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湖南宏信人力資源科技公司參與就業服務工作。公司不僅利用其信息匯聚、聯通各方、專業服務等優勢,為精準就業提供保障服務,還主導搭建荷塘區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根據企業招聘要求和求職人員意願、技能等關鍵詞進行線上智能匹配。

「匹配數據系統及時推送給我,我會第一時間在群裡發布消息,或者私信給相應的求職人員。」闕平球說,一旦用工方與求職人員初步達成意向,就業服務專業會密切跟蹤,直至求職人員上崗。

與此同時,線下招聘會作為線上招聘的補充迅速展開。分行業、分類別的主題招聘會不定期舉辦,相關用工信息會提前發送到各鎮各街道進行摸排和匹配,篩選後的求職人員對崗應聘,效率提升。

7月14日,「點亮萬家燈火·荷塘區2020年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在金山工業園內的株洲市退役軍人創業園舉行,29家企業提供153個崗位,到場退役軍人及其家屬400餘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89人。

截至目前,荷塘區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26場,累計進場招工企業296家,達成意向協議1771人,成功上崗408人,上崗率23.2%。

▲就業專場招聘會

一技傍身,走遍天下。為了讓更多求職人員真正能上崗,荷塘區改變以往「一訓了之」的方式,圍繞企業用工需求和社會對各類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上崗率為目的,以「定單、定向、定點」的思路,開展服飾加工、養老護理、烹飪等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由培訓機構聯合企業制訂培訓計劃和課程,實行「培訓+實訓+上崗」的模式,培訓合格的學員,以勞務輸出的形式,直接安排到各企業工作。

今年以來,荷塘區共舉辦線上線下電焊、育嬰、家政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30期,培訓人次1040人,培訓後上崗人員322人,上崗率31%。

(資料圖)

上崗並非就業服務的終點。荷塘區要求,持續跟蹤求職人員的就業狀況,建立好臺帳。對於培訓未上崗、面試未上崗、上崗後再次失業的人員,一個一個溝通、一個一個分析,了解其真實原因和想法,每月推薦3次崗位;對於通過培訓及招聘會面試已上崗人員,指導其籤訂勞動合同,持續掌握企業經營狀態及求職者就業動態,提供針對性的精準服務,做好穩崗服務。截至目前,後續跟蹤人數共12532人、跟蹤服務率80.66%。

多措並舉 穩定就業

疫情發生後,中央、省、市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出臺、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荷塘區對標對表、落實落細,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

減免、緩繳社保備受關注,荷塘區人社部門嚴格落實政策,為996家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單位減負5798.73萬元、815家失業保險參保單位減負379.14萬元。

荷塘區極力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提至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的100%,受理期限為2020年12月31日,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截至8月底,全區對129家單位返還失業保險73.51萬元。

▲育嬰員培訓現場(荷塘區委宣傳部供圖)

疫情大考,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在荷塘區獲得前所未有的支持。荷塘區鼓勵市場創造線上教育、直播、新基建等新形態就業崗位,規範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點,在430車輛廠、晏家灣、合泰、黃塘等城鄉農貿市場規範設立農產品及服飾等攤位,用於當地群眾經營;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從事服務行業、門店及短暫性輔助類工作,同時鼓勵各鎮(街道)、村(社區)開發保安、保潔、保姆、保綠、保管類公益性崗位,用於接收靈活就業困難群體;支持企業之間探索共享用工,拓展就業新空間。

▲就業服務專業帶求職者到企業應聘,並籤訂用工協議(荷塘區委宣傳部供圖)

重點群體,重點關照。荷塘區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開辦網店、實體店等方式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機關事業單位拿出50%的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鼓勵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截至目前對轄區內7家見習基地54名見習青年補貼58萬元。疫情期間,補貼5家創業孵化基地房租、水電費等約80萬元。在全省率先創建退役軍人創業園,為全區8000多名復轉軍人打造一個就業創業平臺。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按計劃有序進行。荷塘區在園區16家企業開展了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正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模式,全力構建24小時不間斷、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職業培訓平臺,重點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貧困家庭子女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疫情發生以來,荷塘區幫助受疫情影響的43家小微企業辦理小額擔保貸款約800萬元。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87人。

一葉知秋來,宜業譜新篇。依託紮實有效的精準就業服務工作,荷塘區居民幸福指數倍增,區域窪地效應更加明顯。今年1至7月,荷塘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9.6億元,同比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9億元,同比增長6.4%。

來源丨湖南日報

編輯丨湯純璐

原標題:《湖南日報整版報導荷塘區:精準就業的荷塘路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抒寫幸福新荷塘:詩詞吟誦慶三八
    為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8周年,展現荷塘女性新風採,3月8日,荷塘區慶三八「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幸福在荷塘」詩詞吟誦活動在株洲市鐵路文化宮舉行,來自我區各條戰線的婦女同胞群芳薈萃、齊聚一堂,共同歡慶「三八」婦女節。
  • 《經濟日報》整版報導
    >11月10日《經濟日報》企業版整版刊發文章《雲南白藥的混改探索》聚焦雲南白藥的混改故事>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經濟日報》推出「走進領軍企業」專題,深入剖析其創新舉措和改革發展難題,以供借鑑。「我把它當成我的第二次創業,對標美國強生。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退休了。」新華都集團公司董事長陳發樹對參與雲南白藥混改的細節記憶非常清晰。
  • [株洲]荷塘:拔河比賽中「半邊天」的團隊精神
    3月7日下午,為迎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荷塘區檢察院全體女幹警參加荷塘區婦女聯合會、女領導幹部聯誼會主辦的「相約春天·聚力荷塘」拔河比賽,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以團結協助的精彩比賽慶祝節日。  檢察代表隊統一著裝,明黃的上衣,像檸檬般充滿青春活力,藏青的褲子,恰似檢察制服色彩的嚴肅和端莊。
  • 表弟:好像已經到了「荷塘區」
    表弟:好像已經到了「荷塘區」。好傢夥!我真的去了「荷塘」……六叔叔:現在年輕人……我:先生,你錯了。叔叔:你會說話嗎?
  • 上海日報整版報導唐詩之路藝術展:Traveling back through ancient...
    來源 |Shanghai Daily 1月7日第8版 展覽攝影 |申博原標題:《上海日報整版報導唐詩之路藝術展:Traveling back through ancient art
  • 趕緊去荷塘警方報案
    昨日荷塘警方披露,該盜竊團夥的4名嫌疑人已被刑拘。焦女士當天晚上就聯繫荷塘警方報案。接警後,荷塘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立即展開偵查。通過摸排走訪和視頻追蹤,民警發現,焦女士在觀看表演時,曾有兩名男子緊貼其後,趁圍觀群眾都在瘋搶小禮品時,一名男子趁亂用剪鉗剪斷了焦女士的金項鍊,然後駕車逃走。根據這一線索,警方一路追蹤到湘鄉市。當時,這夥人又準備作案,被民警一舉抓獲。
  • 《唐山勞動日報》整版報導遷安山葉口!
    >如今,山葉口村農家樂常年經營戶發展到了20多家,平均每家年收入20多萬元,帶動了百餘人就業。16戶村民從事土特產品加工、旅遊產品銷售等經營活動,每年可獲純利160萬元。來源:「唐山+」新聞客戶端、《唐山勞動日報》編輯:劉長亮 校對:裴豔傑聯繫我們遷安水城有故事地址:河北遷安電話:0315-7639655原標題:《美!強!富!《唐山勞動日報》整版報導遷安山葉口!》
  • 湖南日報推出重要評論欄目_湖南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湘伴導讀12月3日,《湖南日報》頭版刊發了一篇署名為「瀏陽河」的重要評論文章:《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 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一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這是《湖南日報》全新推出的重要評論欄目。
  • 福州:荷塘鳥影
    在福州市新店鎮一處荷塘,斑魚狗鳥在枯木上嬉戲(4月11日攝)。在福州市新店鎮一處荷塘,斑魚狗鳥在水面上飛行(4月11日攝)。在福州市新店鎮一處荷塘,翠鳥在枯枝上停歇(4月11日攝)。在福州市新店鎮一處荷塘,斑魚狗鳥在水面飛行(4月11日攝)。
  • 吉林日報刊發整版報導:核武器常識及其防護
    核武器常識及其防護) 今天,吉林日報第05版整版刊文,談核武器常識及其防護:第一篇核武器常識及其防護一、核武器的定義核武器是利用核反應瞬間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
  • 跟著詩詞遊湖南 夏季「荷」你相遇在水邊
    2000多年前,屈原在沅水湘水一帶留下了湖南最早關於蓮的文字。漢朝的《越絕書》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於湘」的記載。南朝江淹《蓮華賦》有云:「著縹菱兮出波,攬湘蓮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宮兮南楚。」宋儒周敦頤流傳千古的《愛蓮說》裡,也必然有家鄉道縣蓮花的影子。  花蓮鎮、藕池河、荷葉壩……在湖南,以蓮、荷、藕命名的地名數不勝數,荷花分布三湘大地。
  • 湖南日報丨十八洞村的滄桑巨變與深刻啟示
    湖南日報記者 劉建光 攝 劉建武 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花垣縣十八洞村明確提出「精準扶貧」的要求至今,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七年。七年來,這個因貧困落後而默默無聞的小山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歷史巨變,走出了一條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正確道路,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 成群桃花水母荷塘安家(圖)
    本報佛山訊(記者王廣永、徐靖見習記者陳楓攝影報導)本報10月3日報導《桃花水母現身芙蓉嶂》後,家住佛山桂城某小區的周先生致電本報記者,稱在他居住的小區內一處荷塘裡也發現有類似桃花水母一樣的小動物(如下圖)。
  • 譚蔚泓:「納米火車」精準殺死癌細胞---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省政協常委、民盟盟員,湖南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譚蔚泓,笑著說起自己的科研心得。    譚蔚泓原是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正教授(「正教授」為美國職稱一種),2000年被湖南大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牽頭組建起生物學院。    譚蔚泓團隊長期致力於核酸適配體研究,最近5年開始將其應用於抗癌研究。
  • 高校每年百萬專科生怎麼就業?3條路徑實現逆襲
    ),最高的都不到2/3,說明就業形勢步履維艱,絕大部分都選擇了逃避,曲線選擇在國內升學和國外留學。專科生數量 在本科生就業形勢慘澹的情況下,佔接近半壁江山的專科生如何就業,成為一個艱難的話題,只能降低檔次,隨遇而安。
  • 《解放日報》整版聚焦金澤: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12月25日《解放日報》對金澤鎮作整版報導科創中心項目將攜手華為一同發展高端信息技術等產業,從規模、能級、要素、路徑、目標等各方面找準發展定位和戰略,圍繞集成電路等相關產業,提升區域產業整體能級,並構建企業辦公、研發中試、技術孵化、生產服務和配套居住為一體的複合型產業社區,全力培育示範區東部創新活力、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發展的特色中心,集中展示科技研發、智能城市、生態居住等項目,成為長三角示範區重要的創新產業集群。
  • 2020年湖南新獲批地理標誌28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4日訊(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吳廷瑞 楊婷婷)記者今天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0年全省新獲批地理標誌28件,總量達266件,同比增長14%。在助力精準扶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地理標誌「金鑰匙」作用持續凸顯。
  • 株洲市荷塘區茨菇街道六〇一社區黨委:疫情防控是檢驗基層黨組織的...
    株洲市荷塘區茨菇街道六〇一社區黨委被授予「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社區黨委書記楊彬發言時表示:將始終牢記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制勝。 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堅持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領域行動。黨旗插在戰「疫」第一線。精準施策讓疫情可防可控。宣傳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