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道中考物理「力學」題,是一道中考選擇題中出錯率最高的物理題。而且,學生出錯後依然非常堅信自己是正確的,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力學易錯題。成為當年中考一道非常讓人難忘的記憶。
這道題的錯誤根源是什麼呢?
先來看這道物理力學題考查的知識點,有三個:
一、「平衡力」的判斷:這一點我在前面已經說過,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有一個訣竅可以瞬間區分開,這個訣竅就是「如果看到甲對乙,立刻去後面尋找有沒有乙對甲,如果有,則是的一對相互作用力,否則為平衡力!」A選項很顯然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出錯的同學也應該想到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身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身上的!
二、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長度就越長,即彈簧的伸長長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物體的狀態與受力:只要看到「靜止」「勻速」,則合力為零。
絕大部分出錯的同學,都選擇了D選項。
即,錯以為合力為零,則示數也為零。
下面,一句話解決這類問題:
【此時,兩隻彈簧仍然處於拉伸狀態,兩個指針不可能仍然指示零刻度】
這就是大部分同學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也是錯誤的根源!
其實,我們可以這麼想,(在不計彈簧測力計本身重力的前提下)把甲彈簧測力計的「掛鈎」那裡換成"手",左右手分別向左右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由於彈簧被拉伸,指針所指示的刻度應該為5N,示數很顯然不是零。如果還想不通,就把兩個彈簧測力計豎立起來,右手施加向上的力。下面掛鈎上掛著一個重力為5N物體。這種情形和水平狀態的彈簧測力計其實完全一樣的。
看一下下面這三個圖,應該更加明白了。最後的那副動態圖更形象的解釋了這一道物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