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陳情令番外四十七: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
藍曦臣看著金光瑤,目光複雜,他繼續問著:「阿瑤,觀音廟中,那人是如何救的你?」金光瑤似陷入了回憶中,他滿眼赤誠地看著藍曦臣,「二哥,你要信我,觀音廟那晚,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殺你們任何人,當時你們靈力全無,我若想動手,你們如何能活著?」
「我知道我做的錯事太多,手上沾滿鮮血,但我並不想再造殺孽!當時我只想帶著母親的屍骨,離開這裡,遠赴東瀛,找一個無人認識我的地方,做一個普通人!我最不缺的就是銀子,就是做一個普通人,也可以衣食無憂過一輩子了!可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千算萬算我竟然著了聶懷桑的道!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
「二哥,你刺我一劍,令我傷心欲絕,我想既然連你都想我死,我便這樣死了吧?能死在你的手裡,我也算得償所願了!可是當我看到你,我又有了奢望,我想著如果可以和你一起死,我也死而無憾了!而你竟然真的願意陪我一起死,你可知那時我的心情?可我卻終究不忍心你陪我死!」說到動情之處,金光瑤聲音哽咽。
藍曦臣緊緊握住了衣袖下的手,似在極力克制自己,「後來我才知道,那人因為不放心我,偷偷地跟蹤我到觀音廟,他以遁地之術藏在那觀音像之下,在我被觀音像砸中的那一刻,他將我帶入了地道之中。後來,他發現我死了,又用禁術將我召回。」
魏嬰心想,這樣一切就能說得通了。當晚眾人都失去了靈力,而且注意力都在金光瑤身上,自然沒有察覺這地下還藏著人,而金光瑤本身修為便不如幾人高,當天又情緒激蕩,也沒有發覺,此人才能順利救走已經死了的金光瑤。
但是那棺材裡的又是誰呢?是了,這人看來應變能力極強,當時那麼多死人,隨便找一具屍體扔進去,再把金光瑤的外衣扔上去,就可以偽裝成他!果然好反應!好心計!此人絕對不是一般人!
「阿瑤,你如今可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魏嬰心想澤蕪君終於問到關鍵處了!那金光瑤說了半天,都是自己如今的情形如何無奈,可如今他究竟是怎麼想的?他挾持了金凌,又叫來了藍曦臣,他究竟想做什麼?
若不是金凌在他手中,他們這區區幾十人,就是再厲害的高手,恐怕也不夠看的!想到金凌,魏嬰不免又擔心一番,他感慨著,金光瑤此人,看透了人性,也看透了人心!
金光瑤一雙大眼看著藍曦臣,一字一句地問道:「二哥,你可願送我到東瀛?」說完,他注視著藍曦臣,好像生怕錯過他臉上的任何一個表情,藍曦臣也看著他,說道:「阿瑤,如你所願,你放了金凌,我送你去東瀛!」
金光瑤看著藍曦臣,他知道他言出必行,他知道他是真心的!金光瑤雙目含淚,說道:「既如此,二哥,我答應你!來人,放了金凌!」他說完,一直隱身的護衛便從懷中取出一粒藥丸,遞給藍曦臣,金光瑤剛要阻攔,卻還是晚了一步,藍曦臣想也沒想接過藥丸便吞了下去。
藍湛和魏嬰見藍曦臣竟然答應了金光瑤,以自己換金凌,又吞下了那不知是什麼的藥丸,兩人同時喚到:「兄長!不可!」藍曦臣看了看兩人,搖了搖頭,說道:「忘機,阿羨,事已至此,我便走這一遭,叔父和藍氏便交給你們了!」言語中竟然有訣別之意。
魏嬰和藍湛心中焦急,然而,兩人知道,這就是一個死局,不是藍曦臣就是金凌,看這光景,金光瑤和救他那人必然會挾持一人,否則他們根本無法返回東瀛!
而藍曦臣此去,吉兇難測,即使金光瑤顧念舊情,想放他回來,可他如今既無人手又無權勢,一切都要依靠對方,而對方呢?藍曦臣是藍氏宗主,在修仙界的修為、地位、聲望都極高,對於這樣的人,那些東瀛人會不會輕易放了他?會不會對他下毒手?
藍曦臣一旦離了中原,到了對方的地盤,他就是修為再高,恐怕也是插翅難飛!魏嬰和藍湛都想到了這些。怎麼辦?不能讓他們離開中原!只有在他們離開前救回藍曦臣才行!
金光瑤果然如他所言,放了金凌,金凌剛剛恢復自由,便要向金光瑤衝過去,魏嬰和藍湛攔住了他,他激動地喊著:「小叔叔!為什麼?為什麼?」
金光瑤知道他是質問自己為什麼又騙了他,他自嘲一笑,對金凌說道:「金凌,今天你還能叫我一聲小叔叔,我從前也算沒白疼你!金凌,你記住,這世間從來就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你不要怪我!如果可能……我也想真心待你……」
魏嬰將金凌拽到自己身後,「金凌,你要記得,今日,是因為有澤蕪君,你才能被換回一命!」金凌看著站在金光瑤身邊的澤蕪君,跪下便磕了個頭,哭著說道:「澤蕪君大恩,金凌此生不忘!」
金光瑤搖了搖頭,對三人說道:「還請三位一同送我們出海吧!」魏嬰明白,金光瑤是怕他們走漏風聲,來得人越多,變數越大,他們幾人因為顧忌至親的安全,才會聽從他的指揮,而如果來的是仙門百家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那些恨不得金光瑤死的人,可不會顧忌澤蕪君是不是在他手中!
只要離了中原,一入海,這幫人便真正逃脫了。那些東瀛人圍繞在金光瑤和藍曦臣左右,魏嬰三人緊隨其後。三人暫時別無他法,只得跟著這些人向碼頭而去。顯然是之前就做好了準備好,到了碼頭,這些人便迅速地登上了一艘大船。(未完待續)
陳情令番外四十六: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陳情令番外四十六: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