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那年夏末,我拉著行李箱,離開了居住十多年的小城,來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
熟悉的人逐漸變成了身後的風景,而我需要去結識新的人,需要去適應新環境。在想家的時候,我會用被子把自己包裹起來然後無聲的流淚;在半夢半醒間會以為正躺在自家床上,但睜眼後卻又是如此陌生的一切。從小爸媽把我帶在身邊,替我打點好一切。但一個人去讀大學的時候,才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矯情。我會害怕孤獨,不喜歡一個人吃飯,不喜歡一個人走路,也不喜歡一個人去圖書館。不知道你是否像我一樣因為曾害怕孤獨而選擇遷就他人,但你需要明白的是,有些事情終究還是要你獨自去面對。

在大學裡你有許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你的成績或許可以不那麼好,但該考的證書還是一定要去考取的。因為專業的緣故,所以我必須要考取普通話證書。那時,我們學校沒有普通話測試點,為了考試,所以我需要去另一所大學現場報名。因為距離較遠且完全不熟悉路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想一個人,我便和室友約好一起報考普通話。因為考慮到上課時間和工作人員的上班時間,我們只能抽取工作日的課餘時間去報名,但我卻兩次被爽約。所以第三次我便自己一個人去了,靠著手機地圖和向陌生人問路,花了六個小時的我終於找到了報名地點。
這只是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但讓我不得不對自己進行反思,是否太依賴他人了。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但這不正好反映了一種依賴心理嗎?為什麼要因為他人而打亂你的時間表呢?不要只是做那顆圍繞太陽轉的地球,我們要學會做自己的太陽。人類雖是群居動物,但同時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雖同處一個社會,但又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小孩,希望有人依賴,希望有人能傾訴,希望有人幫自己度過難關。但我相信,當你獨自去面對這生活的艱難,你會發現原來孤獨沒那麼可怕,它反而給了你認真沉澱自己的時間。你會掙脫他人的束縛,獲得意想不到的自由,最後愛上一個人獨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