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主見,總覺得別人說什麼都很有道理,當自己要表達觀點的時候,腦海空白,詞窮得很。
還有一些人,明明心裡有很多想法,卻由於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大多時候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做事情。
這兩種人在生活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帶節奏,盲目跟隨。
不過,即使你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可能在生活中也早已習慣性盲目跟隨。
尤其對知名度高的人說的每一個觀點都無比認同。
我們經常會聽到馬雲的一些經典的語錄,其中不乏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人都是逼出來的」「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懷才就象懷孕,時間久了會讓人看出來」。「過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已少」。「人生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人生和愛情一樣,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人生」。「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敵人!」
比如知名情感導師塗磊,他一針見血、一步到位的華彩語言,讓很多人對他所說的戀愛觀、婚姻觀深信不疑。在DY收穫的粉絲高達3600多萬,堪比一線明星。
我們每天刷手機看直播,如果有一位長相靚麗但觀看人數寥寥無幾的美女主播,與一位長相一般觀看人數高達百萬的主播,我們是不是更願意在後者的直播間多停留幾分鐘?
一條贊數上萬的短視頻,會讓你不由自主就跟隨點讚,但一條相同質量卻只有幾個贊數的短視頻或許你會迅速划過,更別說點讚了。
別人都不贊的作品,你贊了。
會產生自我懷疑。
別人都認同的道理,你不認同。
也會產生自我懷疑。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先來看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組人請到實驗室裡做研究,在黑板上畫了A、B、C三條線,然後又在旁邊畫了一條X線,非常明顯的是X線跟B線是一樣長的,經過他的設計,這一組人有十個被測試的人,只有一個是事先什麼事都不知道,剩下的九個全是他的實驗助理。
測驗開始了。
實施測驗的人說,請你們回答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們看看這三條線中哪條線跟X線一樣長?
其實,只要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會很清楚地看出B線和X線是一樣長的。但這個問題一問出,那九個人異口同聲地說,是A,可A明顯比X長一大截,但所有人都說A,
這時被測試的人就一楞,怎麼回事兒啊?他不說話了。
實施測驗的人又說,怎麼好有人沒說話呀,我得再問一遍,這條X線跟這三條線中哪條是一樣長啊?
這個被測試者剛想回答,那九個人又說,A。
這個被測試者特別地茫然,不知所措。他說怎麼回事兒,難道我錯了?又過了幾分鐘,實施試驗的人又說,好像還是有人沒有回答,我們這個測驗是要求所有人都回答,那麼,下面請所有人告訴我到底這三條線哪條線跟X一樣長?
這時那九個人同時說,A。
後來實施測驗的人問這個不說話的被測試者,小夥子,你到底覺得哪兩條線一樣長啊?
這個人想了想,特別堅定地說,我看出來了,是A,就是A和X一樣長。
結果測試了100個人,有38%的人會回答A跟X一樣長。
這是一個有名的心理學測驗,叫從眾測驗。事實是,最後經過考慮,三分之一的人會屈從於群眾的壓力,而選擇錯誤的答案。
其實在社會心理學已經證實,我們人類都具有從眾心理,當我們做出行動的時候,總會考慮他人的行為和判斷,
即使知道其他人是一種從眾行為,完全理性的人也會參與其中並採取類似的行為。
如果脫離了大多數,會讓人產生不安感,尤其當對自己缺乏自信的時候,這種心理效應會更加明顯。
我們如何能在生活中減少這種從眾行為,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做一個思想獨立,不過於依賴他人的人?
我認為首先不要懶。
日常生活中要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千萬不要懶。經常思考的人,一定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其次增加自己的知識水平的深度與廣度。
利用空閒的時間少聽毒雞湯,多學習,多閱讀。
白巖松說:創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眾不同,你每天拿著手機和別人浪費了同樣的三小時到五小時,您看的,同樣是在不超過五個網站幾乎同樣的內容,您憑什麼抱怨你跟其他人的命運一樣?
您選擇了走最擁擠的道路,憑什麼去羨慕那條相對順暢的高速路?你只有拿出來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你只有成為人群中不可替代的那一個,你才有可能成功。
最後是自信。
容顏易老,自信的氣質卻不會老,要堅信自己的能力,敢於表達,同時要經常自我審視。
說說我自己吧~
我曾是個很「懶「的人,嚴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懶得擁有自己的思想,現在想來這可能源自於沒有脫離父母的保護傘,對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心理。
曾經我也是個十分內向不善言辭的人,會不假思索認同別人的道理。
現在的我也是大多數人的一個,我也會覺得馬雲的很多語錄很有道理,也會為原本贊數就多的短視頻點讚。
只是現在的我不會再盲目跟隨,認為有道理的觀點也會在腦海中畫個問號,多番思量,判斷一個視頻值得不值得支持再去點讚,
還會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必要時自信的表達自己對待事物的觀點。
很喜歡思想獨立,不過於依賴他人,有自己見解的人。
慶幸的是我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悄悄告訴你,似乎是因為獨居寫稿這幾年磨練出來的。
每天都要開動大腦不停的思考,讓我最抓狂的就是文案的主題……同行秒懂~
後來我發現,習慣性思考就像是潤滑劑,讓鏽跡斑斑的大腦運轉的十分暢快。
最後,願你在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裡,不易隨波逐流,依然保持最真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