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總喜歡對孩子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教育,無論大事小事都讓孩子嘗試自己處理,家長從來不會插手,也不會幫孩子的忙。或者這樣的方式會漸漸地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同時還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持有一種冷漠的態度,因為在獨立的過程中家長並沒有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與家長之間會欠缺一份親子交流的情感。
我有一個閨蜜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讓我們都很認同,她從來不會為孩子做什麼事情,當然只是小事,大事還是除外的。平時孩子的起居飲食都是自己來,閨蜜是從來不會幫忙的,這樣也形成了孩子獨立的性格,反正一個人出門在外絕對沒有問題,自己照顧自己完全可以。
獨立性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確實如此。
很多家長都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孩子思想和行為獨立,從來不會依賴別人
當孩子遇到問題,不同的孩子處理心態和方式不同。獨立的孩子會依靠自己的思維和能力解決,即便是最後無法短時間內通過自己去處理,他們也不會依賴別人,孩子會堅持己見嘗試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可以從中鍛鍊思維的開發能力,孩子會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2、面對困難和挫折,孩子的承受能力較好
缺乏獨立性的孩子面對困難比較憂心,他們不會處理也不會思考怎麼處理,下意識地就會求助父母或者身邊的朋友,慢慢地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越來越差,他們無法接受生活給予自己的挑戰,怨天尤人地選擇去逃避。
父母有什麼秘訣讓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減少對父母的依靠和別人的依賴
1、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提供一份幫助
當孩子處於求助狀態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只是在對自己開戰,並非孩子不會處理,只是想用手段讓家長折服然後幫忙,這時家長會表現出一種愛理不理的態度,其實這樣會讓孩子內心感到絕望,孩子會認為在父母心中是沒有存在感的。
其實,家長不應該直接對孩子灌輸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思想,孩子尚小能力還在不斷地提高,很多生活難題孩子還在欠缺處理能力的階段,家長應該多教育孩子處理問題的各種辦法,讓孩子在處理問題的同時,慢慢鍛鍊思維和動手能力,再放手讓孩子獨立嘗試自己去處理。
2、用鼓勵的方式影響孩子靠自己解決困難
在孩子遇到無論怎麼嘗試也解決不了的難題時,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積極向上的力量,跟孩子說「你可以的,爸爸媽媽會永遠支持你」,這其實也會給孩子帶來對自己能力的認可和信任。有時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他們一直在鑽研解決的方法,可能會出現處事心理疲勞,大腦也會因此運行得較慢,家長不妨幫助孩子勞逸結合,讓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中再進行思考。
孩子獨立能力當然是父母最緊張的,帶著孩子看一些成長型的繪本故事,或者會讓家長從中找對方法,對孩子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套幼兒情商與性格培養,在繪本裡面有一些成長故事,帶著孩子去更好地成長,而且,在看繪本的同時,還會引起孩子的一些思考,面對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獨立處理的方式又該怎麼選擇。
這套可以帶出疑問的繪本,你還不趕緊入手嗎,五分推薦呢!
3、家長千萬不要大事包辦孩子的事情
有些家長就是太疼愛孩子了,根本不讓孩子去接受這個社會的規律,對於孩子的事情完全都不讓孩子去碰,家長總是會包辦孩子的生活,孩子想要獨立可能一直都無法實現。
其實,孩子的潛能家長切勿忽視,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脆弱,應該放手讓孩子嘗試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依賴父母的情感自然就會減少,以後的獨立性也會更加強。我們做父母肯定希望孩子不要依賴,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可以生存,對自己的生活可以處理得很好才行,畢竟父母也不會一輩子陪著自己,最終孩子是要自己去努力生活的。
總結:
獨立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得尤為重要,有些家長會急於求成,希望孩子可以短時間內就成為一個無須依靠父母的人。其實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上,家長不能表現得急躁,要懂得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