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於世,不依賴別人,真正的幸福屬於自立自強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2020-12-06 抖妖卡

中國有句老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別人的幫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詩: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漢。

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依賴一生,人生最可靠的依賴就是自立自強。只有擁有了自立於世的智慧和勇氣才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當然,並不是說人的幫助有什麼不好,而是說,人要懂得堅持做自己,不要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依賴往往會使人迷失自我,無法自立於世。

生活中,當你身處時候希望能夠有個人可以依賴,讓自己喘口氣。但如果一味地過分依賴別人,想必最終不會有好結果,與其靠他人度日,不如從一開始就自立於世,凡事儘量親力親為,養成依靠自己的習慣。如此,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會多一份冷靜和思考。

別人提供的幫助可能能解燃眉之急,但是過分的依賴終不是長久之計,不能讓人在能力、知識等方面有實質性的提升和收穫。想依賴別人來獲取真正的幸福生活是不現實的,真正的幸福只會屬於自立自強具有獨立人格的人。

相關焦點

  • 自立於世不過分依賴別人
    人生最可靠的依賴就是自立自強。只有擁有了自立於世的智慧和勇氣,才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海克脫.倍裡奧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但是他的成才之路卻充滿了坎坷。有很多人都曾遭遇和海克脫.倍裡奧一樣的命運,自己的理想和父母要求自己所走的人生之路發生了衝突,但是,大多數人為了避免打拼的艱苦而選擇屈服,最終放棄自己的理想,造成了終生的遺憾。當然,並不是說依賴別人的幫助有什麼不好,而是說,人要懂得堅持做自己,不要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依賴往往會使人迷失自我,無法自立於世。
  • 不過分依賴別人,才能自立於世
    上天寵愛那些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人,自立精神是個人發展與進步的動力和根源,生活中各個領域裡都少不了它,它是一個人內心強大的真正源泉。依賴別人會使人失去獨立自主性。依賴別人的人不能獨立,缺乏創業的勇氣,其決斷力較差,會陷入猶豫不決的困境,一直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支持,藉助別人的扶助和判斷。
  • 好習慣72德11:「自立自強」名人名言
    生長教育「立德樹人」實踐進階課程1.獨立是人格形成的起點。2.不依賴別人,自己對自己負責。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4.人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首先要靠自己。5.人要生存,就要靠自己奮鬥,靠自己爭取。
  • 星辰文藝丨雲蓋山人:懂得自立自強很重要
    全世界父母養育孩子的共同心願,都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擁有幸福快樂有為的人生。  對養育孩子這個人間共同的大事,西方國家的父母從孩子懂事時起,就教育孩子不能依賴父母,必須具備各種生活能力。他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天性,父母與孩子是平等的關係,孩子具有自己的權利和人格意識。
  • 教育當激勵人自立自強
    因為言辭比較激烈,不少人批評其「偏激」「左右學生的選擇」「歧視全職太太」。張校長的話是「偏激」還是「在理」,其實不能孤立判斷,不該脫離具體的語境。回到採訪現場,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會發現張校長所激憤的,並不是「全職太太」本身,而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做法。「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後面還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女人要靠能力,不能靠別人養」。
  • 依賴別人沒有前途《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學會獨立、自立
    1.依賴,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依賴一個東西,他一定會很無情地給你打擊。 一個期望從別處獲得安全感的人,一定會最終失望和痛苦。2.某些時候,你其實並不是必須有安全感才行的。 你總是想到它,是因為它是一個藉口。 是你軟弱,貪婪和懶惰的藉口而已。一個總強調自己需要安全感的人,是貪心的。
  • 女人,一定要自立自強!
    所以,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每天化個淡妝,穿上喜歡的衣裳,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也不依賴誰,只是悄悄的努力,吞下了委屈,餵大了格局,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有這麼一個故事,或許你早已聽說:有一個人去寺院拜佛,卻看到旁邊有一個和佛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也 正在那裡跪拜,拜佛的人很驚訝,對方也看出了他的意思,於是說 「是的,我就是佛。我在拜我自己。」看到那個拜佛的人更加驚訝 了,佛接著說:「因為,求人不如求己。」是的。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連佛都只能靠自己。由此可見,過分的依賴別人是不可取的。
  • 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我們周圍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非常獨立,從來不去麻煩別人:上學的時候,自己有些題目不會做,明明同桌就是個學霸,但是還是不好意思問人家,總以為自己會耽誤了同桌學習;上樓的時候有很多東西要搬,旁邊就有個現成的「大力士」,而你就是不好意開口去讓人家幫你
  • 九型人格:在職場中,你屬於哪種人?
    你聽說過九型人格嗎?在9個型號裡,你屬於哪個? 常見的性格分類學能很好地判別和解釋人的行為和性格特徵,九型人格則從更深的層次來描述自我,它解釋了我們以某些方式行事的原因,揭示了我們內在最深層的價值觀和注意力焦點,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為的變化所影響。
  • 你屬於假想人格嗎?把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到伴侶身上
    心理學家海倫·多伊奇( Helen deutsch)首次提出「假想人格」( as-if personality)概念。具有「假想」人格的個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不真實,讓人摸不清其真實想法,但是他們與周圍的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都很正常。然而,這些人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的自我是虛假的,他們的情感幾乎沒有深度。有人也許會說:「實際上,他們確實很膚淺。」
  • 心理學:不願意麻煩別人屬於一種人格缺陷,請遠離他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即使你與他們相識已久,甚至是很好的朋友,但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仍然不會願意來麻煩你。在許多人看來,這些小小的請求只是舉手之勞,而他們總是怕麻煩別人。當對別人提出請求時,心中總會十分糾結與難堪、害怕麻煩他人,導致他人厭煩。
  • 不要過分地依賴別人,而要擺脫依賴心理,就必須培養性格的獨立性
    還有另外的原因,就是他過分地依賴別人,而要擺脫依賴心理,就必須培養性格的獨立性。性格的獨立性,是對人們在智力活動和實際活動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而言的。具有獨立性格的人,遇事總喜歡自己動手,自己思考,能夠標新立異,自圓其說,對傳統的習慣、陳腐的觀念採取懷疑和批判的態度;而具有依賴性的人,則總是循規蹈矩,人云亦云,缺乏主見。
  • 依賴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事
    別因為太依賴別人,把獨立和強大的機會都讓給了別人。張方宇曾經在《單獨中的洞見》中有這樣的描述:多數人所尋求的安全感,實際上只是一種舒適的監禁。初識不更事,如今細細品味這句話,真的覺得好有道理。陳愉在《30歲前別結婚》中,有這樣一句話,婚姻給人們提供的只是安全感的幻覺,對很多人來說,婚姻是純粹的虧損。的確,生活中有個人可以依賴是件特別幸福順遂的事,很多人甚至心滿意足心甘情願地沉浸在這片溫柔鄉裡。
  • 不要隨便說別人情商低,因為你可能不知道別人真正想要什麼
    前面的許多答案把情商和道德品質、人格和價值觀混淆了在一起,這實際上是不準確的。我們根據外在的表現來判斷別人的情商是有原因的,但是人們的外在表現往往不是完全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由價值觀、人格、情商、人格、對具體事物的認知綜合來決定的。
  • 《非誠勿擾》孟非:「獨立」是幸福婚姻的重要指標
    關於愛情和婚姻,每個人都有一個願望:「這一生,能夠和相愛的人結婚,相伴到老,一生幸福。」場上的「小梁詠琪」孔嘉琪分享道:「以前特別想找個人保護我,但後來慢慢意識到了,還是要自己保護自己。」孟非對這一態度很是欣賞並提出了「獨立」是幸福婚姻的重要指標,「我什麼都不會,就想做個幸福的女人,找到愛我的男人,一直愛我一輩子,是一件完美又幸運的事情。
  • 了解4種人格特質,直面內心的恐懼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恐懼,有些事情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別人卻會猶豫不決;有些事情我們感覺無比畏懼,別人卻認為這輕而易舉。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弗裡茨.李曼的這本《直面內心的恐懼》,為我們分析了四種不同人格的人各自擁有的恐懼,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從中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 真正「獨立」的人,會有這三個特徵
    01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曾這樣說過:「從根本上說,只有我們獨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為,唯有它們才是我們反覆領悟的東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別人餐桌上的殘羹剩飯,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從這個言論裡,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叔本華的意思就是說人的思想本應該是獨立自主的。然而隨著現實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獨立。雖然說活在別人支撐起來的環境裡是非常舒適的,可以說那是神仙般的日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用自己思考那麼多。殊不知,真正值得享受的生活是完全自主,獨立不羈。
  • 同性戀:別把別人幸福的感情當成自己羨慕的影子?
    我也想擁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對於這樣的感受,相信很多同性朋友都在一生中夢想過無數次,但真正能做到如此幸福牽手走下去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想把我們所看到的這種同性幸福,定義為個案去推廣,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決定著感情幸福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不能僅憑著我們一雙肉眼所看到的表面現象就定義他們就是生活的幸福人,人活著誰又不是每天都在演戲。
  • 權威16型人格分析,你屬於哪一種?
    為什麼我一定要在諮詢之前根據資料做大量的人格分析呢?很簡單,任何矛盾的發生都是因為不足夠了解與認知對方。了解到位,是不會走到「情感懸崖邊」上的。每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hold方式,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想要讓別人真正的喜歡自己,就要在足夠了解對方的時候,找好撬開對方心門的那個支點。支點找好都可以翹起一個地球,更別說一個普普通通凡胎肉體的人了。
  • 分手後「詛咒你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但也是危險人格」
    知乎上有位網友對於這個問題發表過評論,他說分手就是一面照妖鏡,不管你們在一起在怎麼恩愛,分手後也會露出狐狸尾巴,有人會祝福對方,他們是內心有大愛的人。而那些分手後翻臉不認人的人,甚至詛咒對方注孤生的人,才是真正邪惡陰暗的人,也是最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