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號,嫦娥5號成功飛天,在經過了連續112小時的飛行後,嫦娥5號在距離月球表面400公裡的軌道上剎車成功,完成「近月制動」成功進入繞月軌道,到這一步,可以說嫦娥五號的任務已經成功了一小半了。
接下來,嫦娥五號將在近月軌道上進行最後的調整,為接下來的軟著陸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如果一切正常,預計12月中旬嫦娥五號將攜帶在月球採集的約2千克月球巖石和土壤返回到地球,科學家們將通過研究這些土壤推導計算月球的演化與發展等信息。
到現在為止,嫦娥五號雖然還在任務執行過程中,但是已經有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已經向我國提出了請求,它們迫切希望能夠從嫦娥五號身上得到一點點來自38萬公裡外的月球土壤。其實這可以理解,畢竟中國是少有的有能力進行月球取樣的國家,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更是本世紀人類第一次從月球帶回土壤。
但是其中有個與眾不同國家也提出了同樣的請求,這就是美國,NASA的請求可以說是非常讓人不解的。因為眾所周知,NASA在上世紀進行過載人登陸月球。
根據資料顯示,在1961年-1972年這10多年裡,NASA通過阿波羅計劃進行了6次載人登陸,先後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並且帶回了約382千克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既然他們自己已經有了那麼多的月球樣本,為何還想要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樣本呢?難道382千克的土壤還不夠用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土壤是發揮了它的價值的。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些月球土壤的研究,讓人類前所未有地了解了月球的基本知識。除此以外,在研究太陽系的其他秘密時,這些樣本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參考數據。NASA的科學家們認為,382千克雖然很多,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局限的,這些遠遠不能滿足眾多科學家們對月球的研究工作。
阿波羅登月點
通過觀察阿波羅計劃的多次登陸點,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382千克的月球土壤全部是來自月球的正面,並且處於月球的中低緯度區域,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區域是不夠全面的。
不僅如此,通過對這些樣本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樣本存在的時間普遍在32-42億年左右。而根據研究,月球的年齡足足有45億歲,這兩個數字對比意味著,NASA挖回來的這382千克樣本在時間跨度上是不夠全面的。
嫦娥五號與各阿波羅飛船著陸點對比
而當我們觀察嫦娥五號的採樣地點後,就會知道為什麼NASA向我們發出了索要月球土壤的請求。從上圖來看,嫦娥五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正面西北方的呂姆克山,其南部就是風暴洋,這是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這個位置距離阿波羅和前蘇聯(圖中藍點)的的登月點非常遙遠,因此這個地方的月球樣本是具有代表意義的。
值得一提的是,呂姆克山是月球上一座孤立的火山,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其周圍有著豐富的火山運動痕跡,因此嫦娥五號極有可能帶回來極其年輕的月球樣本,科學家們估計這些樣本的形成時間大約在10-20億年前。
因此,當我們綜合來看,嫦娥五號的取樣位置從空間和時間上來看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能夠有效填補之前月球樣本的空白,因此非常具有研究意義。而這也正是美國想要得到嫦娥五號採樣樣本的原因。總結來說,美國想要通過嫦娥五號取回的樣本填補他們對月球的研究空白。
那這裡就又會引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沒夠當時進行了多次登月,為什麼他們不去月球正面西北方的呂姆克山採樣呢?答案很簡單,呂姆克山非常陡峭,非常不適合作為載人登月的著陸點。
那我們究竟應不應該將嫦娥五號採集回來的樣本送一點給美國呢?值得一提的是,在1978年的時候,美國當時流行外交送月球土壤,我國就曾被美國慷慨地贈送過整整「1克」月球土壤,根據這1克月壤,我國發表出了多篇研究論文。
那麼當嫦娥五號回來後,我們究竟應不應該也「慷慨」一會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