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有關要求,1月7日,以「培育新力量、造就新引擎」為主題,上海市優秀青年科學家新年茶話會在科學會堂舉行。
本次會議由市人才辦主辦,市科技黨委承辦,團市委、市青聯協辦,旨在聚焦上海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的目標,把握當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形勢,率先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團隊特別是青年才俊,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選擇上海、紮根上海、書寫夢想、成就事業。市科技工作黨委副書記陳龍,市人才辦、市科技工作黨委、團市委、市青聯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活動還邀請到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的優秀青年科技代表。會議由團市委兼職副書記鄧海嘯主持。
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許代超、上海交通大學嚮導、復旦大學李偉、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玲玲、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趙鄭拓、上海大學李浩源、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郎曌博、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袁本銀、上海科技大學寇煦豐、趣頭條金真等10位青年代表先後發言,就青年人才引進培育、組織凝聚青年力量、營造良好科研環境、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與會領導分別就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保障激勵等方面,與青年科學家們進行深入交流,針對青年科技人才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探討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的政策和措施。面對新變局,上海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特別把營造世界一流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起點上對上海人才政策進行升級、突破和拓展,以更加開放有力的政策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以更加務實創新的舉措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以更加靈活有效的政策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以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近年來,在市人才辦的指導下,市科技兩委多舉措創造條件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立足「大人才」成長鏈,初步形成了以人才成長規律為根據、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為支撐的層次分明、各有側重、較為完整的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揚帆計劃和啟明星計劃支持金額翻番,2020年度支持數量分別是「十三五」年度支持數量的4倍和2倍。注重「創新鏈」規律,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創造更多自由空間。醫療衛生機構、科技型企業參與度逐漸提升,全方位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賦予青年人才更多技術路線決策權和經費使用自主權,自2019年自然基金項目試點「包幹制」,得到了青年科學家的一致好評。順應國際大變局,積極營造青年科技人才宜業樂業環境。充分依託大科學工程和設施建設、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和科技重大專項等各類大科學設施、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等為青年人才搭建最優科研發展事業平臺。與科技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合作,策劃《國際人才交流》上海專欄報導,積極宣傳上海外國專家與引智工作。著力搭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交流平臺,充分用好科創啟明星協會、市科技青年人才協會等各類人才協會的平臺作用。
陳龍在總結講話時強調,新的歷史方位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上海的未來因青年人才更加值得期待。上海的發展離不開全球資源的集聚和交流,離不開青年英才的匯聚和創造。希望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國家戰略,突破核心科技;發揚進取精神,譜寫奮鬥新篇;涵養家國情懷,堅持人民至上。面向「十四五」,市科技黨委將繼續在市人才辦的領導下,在團市委等各部門大力支持下,為青年人才排憂解難,一如既往支持青年人才潛心鑽研、施展才華,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世界科技強國奉獻青春力量。
從2020上海青年科技峰會發出上海宣言、啟動科技青年35人引領計劃,到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發布上海服務人才系列政策大禮包,上海這座「人人都有出彩機會」的人民城市,正全力以赴為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成就事業提供更大舞臺,張開雙臂擁抱全球青年科技英才,著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人才後備軍,為民族復興巨輪打造自主創新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