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能對社會對人產生多方面影響,又受多方面的制約。為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促進人的發展,人們在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時,必須考慮社會和人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1.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
(二)人的因素
1.教育目的的確定要依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2.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變化
3.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不同類別的教育對象的不同需要
然而,縱觀人們對教育活動的價值選擇,歷來有不同的見解和主張。其中爭論最多、影響最大的是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
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該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其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子、盧梭、帕克、愛倫•凱、馬斯洛、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奇等。
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由社會的需要決定,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根本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孔德、那篤爾普、柏拉圖、涂爾幹、凱興斯泰納、赫爾巴特、斯賓塞等。
這兩個理論在考試過程中主要是在選擇題中考察理論、觀點、人物三方面的對應。比如:【2018年試題】「教育目的應該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來決定」是觀點______。
A.洛克 B.孔德 C.柏拉圖 D.涂爾幹
【答案】A。解析:題幹中的說法屬於個人本位論的觀點,洛克屬於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其他幾項都屬於社會本位論。
【2018年試題】「教育目的應該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來決定」是觀點______。
A.洛克 B.孔德 C.柏拉圖 D.涂爾幹
【答案】A。解析:題幹中的說法屬於個人本位論的觀點,洛克屬於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其他幾項都屬於社會本位論。
根據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我們能明顯看出個人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有著同等的合理性也有著同等的局限性。考試過程中,辨析題則會抓住他們的局限性去進行考察。
【例題】教育發展受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因此在制定教育目的時只需考慮社會因素。
【答案】題目中的表述是錯誤的。生產力的發展會制約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教育結構、教育目的等方面。但是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在確立教育目的時,既要考慮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等方面,也要考慮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身心發展變化等因素。因此,題幹中的表述是錯誤的。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ks
回復「時政熱點」即可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即可查看教師招聘/特崗教師面試備考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