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是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在考試當中的,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需要大家對每一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準確把握,並熟知一些常見的代表人物。
一、宗教本位論
1.基本觀點: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3、備考指導: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大家在做題時遇到有關宗教、上帝、靈魂、神等有關字眼及論述即可與宗教本位論的觀點聯繫。
二、社會本位論
1.基本觀點: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
2.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斯賓塞、凱興斯泰納、巴格萊等
3.備考指導:社會本位論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唯一化,這種極端的主張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係,極易造成對人本性的束縛和壓抑。核心觀點即圍繞著「社會」展開。大家在做題時遇到與社會利益,與公民等相關的論述可考慮社會本位論。
三、個人本位論
1.基本觀點: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2、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誇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康德、羅傑斯、馬斯洛、加繆、薩特、福祿貝爾、蒙臺梭利等
3.備考指導:個人本位主義的教育目的論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強調人的本性需要和強調個人的自由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在探討過程中不免帶有唯心主義色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有明顯的片面性。核心觀點即圍繞著「個人」展開。人物比較多,建議大家可以編口訣記憶,另外,不管人物知不知道一定要注意的是對核心觀點的把握。除此之外,可以結合人物的核心思想去記憶,比如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馬斯洛、羅傑斯,教育遵循自然的亞里斯多德、誇美紐斯、裴斯泰洛奇等。
四、教育無目的論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觀點: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並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
3.備考指導:杜威認為教育除了本身之外沒有其他的目的,主要以理解杜威的核心思想為主。
五、教育預備說
1.代表人物:斯賓塞
2.備考指導:斯賓塞認為教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備考時依然是去記憶斯賓塞的核心思想。
總之,這部分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大家不要機械記憶,儘量聯繫每個人物的核心觀點去備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個理論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所主張的是一種唯物主義辯證的觀點,社會的需要與人的需要辯證統一。
以上介紹了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