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好多娃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恐龍迷戀期」。
可別以為喜歡恐龍的都是男娃,米粒媽身邊有不少朋友家的女孩們都超愛恐龍,程度可一點不亞於米粒小時候。
米粒到現在,怎麼說呢,雖然度過了「迷戀期」,但似乎「熱戀期」還在,而且一直都在,看到恐龍,提到恐龍,小嘴巴說個不停,條理清晰,邏輯縝密。(寫作文的時候,咋沒見他語言能力這麼強)
前段時間,米粒周末踢完球,我們去了趟天文館,在4D劇場看了場《撞擊與生命》
4D感受還有那麼點意思,但視覺效果一般,不過米粒依然很興奮,出來之後,像個話癆似的一直跟我普及恐龍各種知識
說回恐龍,那麼醜、那麼嚇人,為啥孩子們還都那麼痴迷?米粒媽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神秘感恐龍是已經滅絕了的生物,而且距現在已經幾億年了,都說距離產生美,距離這麼久遠,你說美不美吧?
這種美,主要是神秘,不像隨便逛個動物園就能看到的大象老虎猴子,動態的恐龍只存在於影像中、書本上,孩子能接觸到跟真實恐龍最直接相關的,只有化石、模型等等。
越神秘,就越有想像空間,孩子們喜歡圍繞著恐龍,展開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
力量感恐龍雖然長得醜,但龐大、有力量啊,你想想看,一個恐龍居然有公交車那麼長,有好幾個爸爸那麼高,這種力量感跟孩子的弱小形成鮮明的對比,自然對恐龍有一種天然的崇拜。
種類多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恐龍種類太多了,天上飛的翼龍,水裡遊的魚龍,吃草的劍龍,食肉的霸王龍……形態各異,如果能集齊一支隊伍,你說威風不威風!
之前編輯小姐姐跟米粒媽抱怨,說她家4歲娃天天就知道恐龍、恐龍的,畫畫是恐龍,看動畫片是恐龍,抱著自己那點恐龍玩偶喊打喊殺的,啥都學不到。
(▲編輯小姐姐家的恐龍迷,拼圖、畫畫、玩磁力片,滿眼都是恐龍)
其實,只要娃喜歡,米粒媽就有辦法「套路」他們,從數學、思維、到科學、閱讀、動畫片、紀錄片……米粒小時候各種啟蒙,恐龍可是功不可沒。
恐龍-學數學
米粒媽跟你們說,玩恐龍的過程,是最好的數學啟蒙。
數學-長短/高矮長短和高矮的概念,咱們就拿梁龍和腕龍來舉例:梁龍脖子和尾巴像前後延伸,身長主要是指橫向的長度;腕龍更像長頸鹿,脖子更直挺,身長主要是指縱向的高度
數學-比較恐龍還可以拿來比大小、比高矮、比長短、比重量。
鐮刀龍身長10米,異特龍身長8米,棘龍身長16米,誰最長,誰最短,就可以好好比較一番了
除了恐龍的身長,恐龍蛋的高度也可以拿來比較。
雞蛋立起來大概5cm長吧(從冰箱拿出一枚雞蛋給娃看,他會理解得更深刻、直觀哈)
傷齒龍蛋有14cm長,比雞蛋高出一大截,而葬火龍蛋更高,有18cm,比傷齒龍蛋還要高
數學-尋找參照當孩子對一個度量單位沒有概念時,最好的辦法是找參照,而且要找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去參照。
艾伯塔泳龍,有一輛公共汽車那麼長
風神翼龍雙翅展開,長度有10米,什麼概念呢?跟一架小型飛機差不多。那它的高度呢?再拿長頸鹿來做參照,個頭兒跟成年長頸鹿相似。只要去過動物園,孩子一下子就心中有數了
數學-加減法、倍數關係釘狀龍身長5米,華陽龍身長4米,小盾龍身長1米。
發現沒?華陽龍的身長,加上小盾龍的身長,剛好就是一頭釘狀龍的身長。而1頭釘狀龍=5頭小盾龍,1頭華陽龍=4頭小盾龍
米粒媽告訴你們個小訣竅:給孩子講恐龍的時候,每一次講到高矮、長短,都刻意去比較一下,找參照物強化一下,誰高誰矮誰長誰短,恐龍A的長度有幾個恐龍B那麼長……數感就在這樣的比較中增強了。
而且,關於恐龍的科普書裡,很多都有每種恐龍跟成年人的比例圖,讓孩子想像著恐龍站到爸爸旁邊的視覺效果,就特別直觀了。
恐龍-練思維
歸類思維恐龍的種類有很多,可以通過很多維度來給恐龍歸類。
比如最簡單的,生活在什麼時代?三疊紀、侏羅紀還是白堊紀。
再比如,肉食還是植食?
再具體一些,鳥腳類、獸腳類、蜥腳類?劍龍類、甲龍類、腫頭龍類、角龍類?
米粒媽覺得,歸類有助於孩子去分析,同一類型的同一特點,其實無論學習什麼,歸類思維都特別重要,同類知識點合併學習,可以變得更加高效。(關於思維我專門寫過《決定數學成績,12歲前一定要培養這些思維》)
經過歸類整理,當娃再看到一張恐龍圖片時,就自然而然可以判斷出它屬於哪類恐龍,以及這類恐龍的特性。
它有沒有抓握東西的前肢?沒有。那有沒有長長的脖子?沒有。那背上、尾巴上有沒有長著骨板或骨刺?有。如果是一兩排骨板沿著脊柱生長,那就是劍龍類;如果不是,那就是甲龍類。
邏輯推理思維蜥腳類恐龍,脖子長長的,吃起樹葉特別方便,基本都是植食的;
獸腳類恐龍,爪子異常鋒利,這麼鋒利的爪子是幹嘛用的?不捕殺獵物都可惜了是不是?所以他們基本都是肉食的。
而且,還可以根據這些獸腳類恐龍頜骨的不同判斷他們的捕獵和進食方式,比如有尖銳牙齒的,便於捉住滑溜溜的魚,頜骨很大的,適合撕下大塊的肉。
這些分析思考的過程,能幫助孩子形成一套特別科學系統的邏輯推理思維,怎麼樣?巧妙的引導+孩子的痴迷,學習效果絕對驚人。
恐龍-科普書
米粒媽在《DK買到破產的我,吐血整理了一份獨家書單》裡給大家推薦過DK系列的恐龍科普書,如果家有恐龍迷,一定一定要入DK
編輯小姐姐家4歲的娃,之前家裡好幾本DK,完全沒興趣,自從愛上恐龍,每天抱著DK恐龍,沒人給他講,他自己也能安安靜靜坐在那看上一個小時。
慢慢地,還從恐龍,愛上了動物,愛上了昆蟲、礦物巖石……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很多娃,因為恐龍,瘋狂迷上了《神奇校車》。
米粒媽覺得,從恐龍入手,是非常好的讓孩子接受非虛構類讀物的機會。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看非虛構類的書,戳這篇《小學家長掏心掏肺告訴你,三年級數學差是語文惹的禍》
恐龍繪本
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從繪本開始接觸恐龍。繪本中的恐龍,形象都非常可愛,讓人完全害怕不起來。
宮西達也恐龍系列
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是恐龍繪本中經典中的經典,尤其那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米粒小時候讀了無數遍。
雖然《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最最有名,但說真的,米粒媽覺得其它幾本毫不遜色,《最愛的,是我》《我是霸王龍》《你真好》《永遠永遠愛你》《我愛你》《遇到你,真好》,每一本都流露出非常細膩的情感。
米粒三四歲的時候,聽著這些故事會流淚,有幾次,甚至聽到一半就讓我停下來,邊哭邊說:好難過!但擦擦眼淚,還要繼續聽。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也很直接,宮西達也有一種魔力,文字並不華麗,但卻讓人特別有代入感,簡單樸實的情節,讓孩子感受到,即使是陌生人(恐龍)之間,甚至之前也許是敵人,但只要真心相待,一樣能有非常純真、讓人感動的情感。
《如果恐龍還活著》系列5個故事,讓生活在遠古的恐龍來到孩子們身邊,天馬行空、幽默搞怪,真的是恐龍迷的最愛。
故事發生的場景都是孩子們最熟悉的:小區、超市、學校、警察局、消防站,代入感非常強。
5個故事對孩子來說都有很大的成長意義,關于堅持、規則、寬容、勇氣,關於陪伴和愛,搞怪中透著溫情。
《便便恐龍》系列
《便便恐龍》畫風非常可愛,故事情節溫馨又逗趣。
比如,《便便恐龍之聖誕禮物》這本,飢餓的恐龍吃掉了小男孩丹尼的聖誕樹,聖誕卡片,精靈彩燈,聖誕老人和馴鹿,丹尼家的貓咪和狗狗,魚缸裡的金魚……
丹尼傷心地大哭,恐龍很內疚,立馬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拉便便,「便」出一個聖誕節,所有被恐龍吃掉的東西都回來了。
故事情節超級無釐頭,給孩子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博物館裡看恐龍
恐龍迷最愛的地方非自然博物館莫屬了,米粒小時候我們三天兩頭往那跑,北京的自然博物館免費,一到周末或寒暑假,人超多。
最近編輯小姐姐帶娃去了一趟,據說因為疫情關係,要提前3天在官網或公眾號預約,她約了三周才約到
不過據說因為限流,裡面人一點兒都不多,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不想出門的親們,米粒媽還有個寶藏網站安利給你們
自貢恐龍博物館
http://www.zdm.cn/
可以拖動滑鼠,360度實時看展
有特別有趣的視頻
以及權威、專業的科普知識
疫情+冬天,窩在家逛博物館最舒服了。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