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黑龍江齊齊哈爾紅旗種馬場,一位牧民正在放羊時,發現草場上蹲著一隻大鳥,走近一看竟然是一隻老鷹。鷹都在空中飛,只有在捕食的時候才會俯衝落地,短暫停留便迅速飛回高空,因此這樣的種情況可不常見。牧民懷疑這鷹或許是受了什麼傷,如果放任不管怕讓其他野獸動物傷害或其他意外情況,迫於鋒利的爪子,便帶上棉手套將其抱回家中。
回家之後牧民對鷹仔細照料,還拿了衣服蓋在其身上,並做了一個表面的「全身」檢查,沒發現任何異樣。難道是餓沒勁了?於是餵了些牛肉,發現鷹的胃口極好,足足吃了一斤。牧民打電話報警求救(太能吃了吧),民警70公裡急行,到了一看,這麼大。打電話一問專家,好傢夥,這哪是老鷹,這是金雕,還是個成年的金雕。這可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對象,《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易危物種!
雕與鷹
雕和鷹都是猛禽,它們同屬鷹科,除了雕和鷹,鷹科中還有兀鷲、鳶、胡兀鷲等等。是鷹還是雕主要看以下幾點
腿上有沒有毛,爪子和喙更強大
圖:我是鷹
圖:我爪子大,腿毛多,我「嘴」大,我是雕
看體型,老鷹屬於中型猛禽(身體長度半米到一米之間),雕屬於大型猛禽(0.8米到一米八之間),想想楊過的大雕就容易記住了。當然有少數的鷹體格也很大。
圖:請叫我「蒼蠅」(蒼鷹)
看飯量,牧民碰見的這隻這麼能吃,妥妥的是雕。一般來說大胃王胖子居多,體格大它動起來動能也大,損失的能量也大,力氣也大,要吃的也更多。因此,老鷹一般抓抓小老鼠、小鳥、小魚、小蛇,而雕也吃小的,但天天都抓好幾次就得不償失了,它們主要以狼、鹿、狍子、羊、土撥鼠等為食。
圖:蒼茫草原是我家,請叫我草原(大)雕
牧民要知道這些,不知道還敢不敢把它帶回家。金雕數量其實並不少,但主要都生活在較為偏僻的地區,因為需要與較大的獵物的生態區域重疊。有些年紀較大的人以前抬頭經常能看到老鷹,但是想想現在還總能看見嗎?更別說看見金雕了,頓時引起了轟動。
金雕
金雕是鷹科中分布最廣的物種,遍布於地球北部,橫跨歐、亞及北美,種類也很多。金雕全球數量較多,我國較為稀少,所以相對重視,並且我們所處的位置地大物博,氣候與溫度都較為適宜,所以中亞亞種的個體最大,研究人員曾發現一隻6.4公斤的雌性,而島國鄰居的日本金雕連我們的一半都不到。
圖:金雕分布圖
金雕特別專一,一生只為一雕,相比鴛鴦有過之而無不及。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來,成年的金雕尋找到一生摯愛,就不會再流浪四方,而是擇一幾百平方公裡的領地,共築多個愛巢。這些巢穴主要位於高山之巔或懸崖峭壁之上,具體築幾個巢穴主要看雌性心情(風格、位置、地段、舒適度),如果沒有滿意的巢穴,夫妻倆就會一直築下去。
圖:位置不錯,松樹邊上好乘涼,住兩天試試
當築成喜歡的巢穴,它們還會繼續築巢不斷擴建這個巢穴,當然裝修的事,主要是女士來定奪,所以築巢的活也是女士優先。如果另一半意外身亡,那麼另一半也不會苟活於這片領地,會立即離開這傷心之地,又開始流浪四方。
金雕不僅僅處理感情問題偏激,連選孩子的事情也很偏激。它們是頂級掠奪者,金字塔下的動物(食物),決定了塔尖的物種數量,這是大自然能量流動及轉換流逝形成的。有限的能量只能供給有限的寶寶,所以金雕只能把更多的食物給予身體更健康,體型更大的雛鳥。
圖:給我吃,給我吃,我更有勁,我更棒
優勝劣汰,強者才能存活,一代代金雕的祖先們早就經歷了食物短缺時孩子的全軍覆沒。因此,大自然的演化中它們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種族的繁衍,只能「保大」。
人與自然
猛禽的領地極廣,領地還需是具備大量野生動物的野生環境,因此金雕一般不會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中。同為金字塔尖的人類則不同,我們不需要大自然的野生能量,我們的農業、畜牧業可以為我們主動創造能量。
目前,人類馴養的動物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數量比例為97:3,是這97造就了塔尖的物種可以發展到70多億人口。不過,地球的棲息地和能量來源是有限的,即使我們沒有對野生動物進行捕食,土地的擴張也會壓縮野生動物數量。不過,由於金雕可以日行千裡及時更換領地,躲避人類,近年來數量較為穩定,所以人類發現猛禽,還是只不動的,還是金雕,還給抱回家,這件事就很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