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神秘猛禽守護者:「鳥大夫」全國僅十幾位 為何必須力氣大?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人生病了會去醫院找醫生看病,當這些野外的猛禽受了傷或者生了病,給它們治病的又會是誰呢?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有這樣一群為猛禽看病的人,他們被稱為猛禽康復師,這是一份全國僅有十幾個人專職從事的工作。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裡的周蕾和讓候鳥飛基金會的張苗,就是專心致力於讓猛禽重返藍天的「鳥大夫」。

猛禽康復師周蕾看望住在重症監護室裡的雕鴞。

住「重症監護室」的長耳鴞

早上8時許,周蕾已經從位於昌平回龍觀的家,來到了坐落在北京師範大學校園內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佔地1200平方米的小院裡,住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還有紅隼、雀鷹、長耳鴞等32隻猛禽。這裡的猛禽和動物園裡的不同,它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傷病。

來到中心第一件事,周蕾先要查一遍房,看看每隻猛禽的精神狀態,頭天的東西吃了多少、剩了多少。中心的「重症監護室」裡住著一隻長耳鴞,周蕾一直在關注它。「這隻長耳鴞接來中心時,右翅的尺骨和橈骨骨折了,我們給它做了一個手術,翅膀上打了兩根骨針用來固定,今天可以撤掉一根了。」

周蕾戴上防抓傷的牛皮手套,將長耳鴞從籠舍抱到手術室。不大的房間內,手術臺、氧氣罐、各類消毒器械一應俱全。她先是給長耳鴞拍了一張X光片,觀察了一下它右翅骨頭的恢復情況,然後把它放在手術臺上。兩位康復師配合,一人負責控制長耳鴞,一人負責手術。整個過程,康復師會用毛巾遮住長耳鴞的眼睛,以此來減少它的應激反應。

「它是在平房小學發現的,在路邊的角落裡蹲了兩三天,應該是在飛行時撞到了玻璃或大樹。」周蕾給長耳鴞的右翅進行消毒後,拿出取針器拔出一根骨針,然後用繃帶包紮好,整個過程小心翼翼。「恢復得不錯,再過兩三周就能撤掉另一根骨針,然後就可以住進室外籠舍,再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放飛了。」周蕾在病歷檔案上寫下這隻長耳鴞的恢復情況。

一隻貓頭鷹的突然死亡

遠在千裡之外的雲南大理,來自北京的「鳥醫」張苗正在準備一臺手術,患者是一隻短耳鴞。身穿藍色防護服的她小心翼翼地捧起這隻翅膀粉碎性骨折的短耳鴞,準備為小傢伙進行「截肢」手術。這隻短耳鴞是幾天前由志願者送來的,它的翅膀受了傷,再也無法重返藍天了。

猛禽康復師張苗在檢查短耳鴞的傷情。

「這隻短耳鴞可能遭受了彈弓或者槍枝的襲擊。」鳥兒的骨折手術和人類的相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如果傷的不重,鳥兒也可以像人那樣打特製的鋼釘和鋼板,幫助恢復。但是這隻短耳鴞的傷情實在是不樂觀,骨頭完全碎了,它已經無法通過手術將碎成數塊的骨頭進行復原。截肢後,它將無法重返藍天,只能被收養在定點的救助機構,度過這一生。

相比之下,周蕾救治的這隻長耳鴞要幸運得多。「每年救助中心平均會接收近300隻猛禽,從2001年中心成立以來,已接收了超過5000隻。這些猛禽因自然或人為原因受到傷害,但從救助的總體情況來說,人為原因導致的猛禽受傷一直居高不下。」周蕾說,如今城市裡高樓大廈林立,玻璃幕牆的反光、五彩繽紛的燈光,都會讓猛禽因分辨不清方向而撞到硬物,導致受傷甚至是死亡。還有人類的非法飼養,非科學的餵食,都會導致猛禽受傷或者患病。

在張苗看來,鳥類棲息地遭受人為破壞,讓她更加痛心。尤其是在鳥類繁殖的季節,大鳥因為害怕不敢靠近鳥巢,在飢餓和害怕的煎熬下,小鳥從窩裡掉下來,九死一生。

張苗心底始終埋藏著一個沉痛的故事。那是一隻鷹鴞,一種體形較小的貓頭鷹,不知怎麼就飛不了了,後來被一位好心人送到了張苗和同事那裡。送來的時候,張苗仔細為這隻鷹鴞檢查了身體,發現它精神狀態還不錯,於是給它進行了補液治療。送來的時候還好好的,到了下午,鳥突然就不行了。張苗和同事解剖屍體後發現,這隻鷹鴞雖然沒有骨折等外傷,但生前遭受的強烈撞擊,導致它的肝臟全撞碎了。從此,張苗把如何快速準確地判斷鳥類受傷情況當成了她的研究目標。幾乎每位猛禽康復師,都有著類似的經歷。

猛禽是藍天的精靈

2012年,周蕾正式成為一名猛禽康復師。要想成為一名猛禽康復師,中心有著一個不成文的標準:能舉起40公斤重的物品。為何會有這麼奇怪的標準?原來,猛禽兇猛且有攻擊性,別看一隻遊隼的體重不到1公斤,可它的力量和身材是不成比例的。康復師在把持時都需要力量和專業技能。而且猛禽康復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職責,就是去救助人那裡接鳥。而一隻禿鷲重達10公斤,用來運輸它的箱子也足足有10公斤重,禿鷲在箱子裡會掙扎、亂撞,想要把一個裝著禿鷲的箱子提回來,沒有一把子力氣是不行的。

猛禽康復師在為小朋友們講解猛禽的知識。

救助中心的3臺大冰櫃裡裝滿了冰凍的肉類。每天猛禽們開飯的時間一到,周蕾便會來到猛禽廚房,將它們一天要吃的量取出來,經過化凍後,整隻餵食。這是因為猛禽在野外吃的也是這樣的食物,所以要儘可能地還原它們在野外的生存環境。只有一些身體格外虛弱的、無法自主進食的,周蕾才會進行填喂。

猛禽的籠舍從外觀上看,就像一個個木製的高檔別墅,頂棚是雙層的軟網。每間籠舍的地面上都鋪著石子,擺放著高高低低的棲架,每個棲架上還包裹著一層假草皮,一切的布置都是為了儘可能模擬野外的生活環境,減少對猛禽爪子的磨損。

每次開門投喂,籠子裡的猛禽都會遠遠地躲在角落裡警惕地盯著周蕾,絕不會靠近。確認人離開後,它們才會湊上來吃食。「這是野生動物的天性,它們對人都是警惕和緊張的。」

可中心卻有一隻「小黑」是個例外。聽到人的腳步聲,這隻鳳頭蜂鷹便會發出「喔喔」的叫聲。「它這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是一種乞食行為,這原本是只有幼鳥才會出現的行為,可它已經成年了。產生這種行為是因為它從小被人非法飼養,它不懼怕人,反而親人,這對它來說是毀滅性的災難。」周蕾無奈地說,這隻鳳頭蜂鷹在去年11月被接回中心時,腳趾破了,一個指甲需要截肢,尾羽大部分都破損了,有很明顯的人為飼養的痕跡。可很快康復師們就發現,它更大的問題在心理上。康復師在拿著食物時,它會主動迎上來,叼到肉後當場就吃;在康復師面前,它還會有理羽行為,這是鳥類在很放鬆的狀態下才會出現的,不應該當著人類出現。

處理心理問題比外傷麻煩得多,由於這隻鳳頭蜂鷹從幼鳥時就被人非法飼養,產生了心理印痕,可能永遠都無法回歸大自然,也體會不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快樂。

網上不時就會流傳出一些人和野生動物的溫馨故事,但在周蕾眼中,人和野生動物之間是不應該建立情感聯繫的。「猛禽不會從心裡愛上人,這是寫在基因裡的天性。它們天生是怕人的,不像貓狗等寵物。」

周蕾和同事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救助猛禽。「我們希望公眾知道,撿到猛禽時不要擅自餵食,如果有必要最多餵點清水;如果猛禽有外傷,千萬別自己上藥,把它放到紙箱子裡,扎孔保證呼吸後,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就好。」周蕾說,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正確對待野生動物,把它們當作獨立的個體,這些美麗的小生靈屬於藍天,就如同獅子屬於草原,老虎屬於山林……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褚英碩 李環宇 薛平一(實習生)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猛禽等野生鳥類專業救助機構在旅順成立
    同時,全國首個以保護猛禽等野生鳥類為對象的專業救助機構――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宣布正式成立,不僅重傷鳥類無處救治的難題,同時可就近治療遷徙期受傷鳥類,使之及時治癒回歸藍天。遼南地區受傷鳥類,也可就近在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得到治療恢復。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部,是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有307種,數千萬隻候鳥途徑此地遷徙。
  • 溼地驚現猛禽大鶚
    浙江在線12月30日訊有鳥友在寧波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拍到神秘大鳥,專家證實是鶚,這也讓溼地的猛禽數量增到10種。  《射鵰英雄傳》裡,大雕展翅的經典畫面,一直讓人過目難忘。這幾天,一位鳥友告訴記者,在寧波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也拍到了類似的場景。
  • 有人掏鳥被判刑十年半,也有人給鳥看病分文不取,猛禽了解下?
    今天來討論一下什麼是「猛禽」?叫我猛禽,怪我咯?嚴肅地講,猛禽是指隼[sǔn]形目(紅隼、獵隼、遊隼等)、鷹形目(日間活動的雕、鷲、鷹等)、鴞[xiāo]形目(夜間活動的貓頭鷹)一類兇猛的掠食性食肉鳥類,牠們具有強健且鋒利的爪子和喙(嘴),且喙彎曲呈近90°直角的鉤狀。
  • 兇猛的小型食肉猛禽——伯勞鳥
    近期,在鄭州西郊賈魯河畔用手機長焦鏡頭拍到一隻伯勞鳥,它就在那一家九口疣鼻天鵝的棲息地附近活動。伯勞鳥又叫屠夫鳥,是一種小型的肉食類猛禽。其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
  • 印一隻黑卷尾鳥腳踩慄鳶,腳踩猛禽的過程,像極了一種功夫!
    在鳥類世界中,猛禽個性兇猛,極具攻擊力,一般鳥類往往不敢惹猛禽,但總有喜鵲、烏鴉等鳥類腳踩猛禽,像搭「順風飛機」一樣。這次在印度郊外,就有位印度攝影師拍攝到:一隻黑卷尾鳥腳踩一隻慄鳶背上,拍攝到的腳踩猛禽系列過程,像極了一種從天而降的功夫。
  • 芬蘭國鳥是天鵝,埃及的是雕,中國的國鳥是什麼?為何不是丹頂鶴
    很多國家都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國鳥,比如日本的國鳥是綠雉,印度是藍孔雀,芬蘭是大天鵝,埃及是茶色雕等等。但中國的國鳥一直未能真正確定下來,這又是為什麼呢? 國鳥的概念源於美國,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白頭海雕定為美國國鳥,由此拉開了世界各國選定國鳥的序幕
  • 鳥類漫話——猛禽(圖)
    猛禽中的許多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31種猛禽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而我國更是將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種全部列為了國家級保護動物。一般地說猛禽類有兩大類,一類是隼形類,如老鷹、禿鷲等,另一類是鴞形類,如貓頭鷹等。猛禽是食肉類鳥類,一部分食腐。
  • 伯勞鳥,一種兇殘的小型猛禽
    伯勞鳥素有小型猛禽的稱呼,因此它們多以昆蟲為主食,小型鳥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也經常被其捕食。伯勞有個習慣,喜歡將獵物倒掛在樹枝上,這讓我想到了一部電影,大家可以猜猜看。伯勞的繁殖期多在5~7月,每窩產4~7枚鳥蛋,孵蛋分工和虎皮鸚鵡略有相似之處,常常雌鳥負責孵蛋,而雄鳥負責警戒並給母鳥餵食。
  • 它是「萬鷹之神」,也是滿族最高圖騰,我國猛禽中最知名的存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飼養寵物,比較常見的就是貓咪和狗狗,除此之外,魚和鳥也有很多人飼養。魚和鳥相比貓狗,更能夠修身養性,而且顏色也多姿多彩,寵物鳥更是有幾位悅耳的叫聲。比較受歡迎的鳥應該就是鸚鵡了,因為鸚鵡能夠學舌,所以能帶給主人很多的樂趣。
  • 睫毛驚豔了世界的秘書鳥,卻是你想不到的猛禽
    這鳥看起來雖然長得非常「誇張」,但的確是真實存在的。它名叫蛇鷲,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草原地帶的「大型陸棲猛禽」。在捕食的時候,蛇鷲和那些靠蠻力取勝的野蠻猛禽們也不太一樣。比如說捕蛇吧,別的野蠻猛禽都是飛著飛著發現了一條蛇,然後一個猛子俯衝下去開始和蛇戰鬥,贏了就叼走吃掉沒影就拍拍翅膀走開。
  • 隨州百鳥圖美爆了!「鳥痴」韓起璞的攝影傑作來啦!
    他要驅車70多公裡趕在日出前抵達前幾天觀察的點位——大洪山一道山脊處,拍攝鳳頭鷹。猛禽警惕性特別高,要拍到它們非常困難,需要提前埋伏在點位上。像這樣的生活,對於韓起璞已是常態。府河引來遠方客白琵鷺 大洪山猛禽白腹隼雕
  • 史上最兇殘的鳥類,猛禽中的猛禽!
    ▲金雕屬於鷹科,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觀和敏捷有力的飛行而著名;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則可達1米。金雕以大中型的鳥類和獸類為食。圖為金雕正在捕殺狐狸。▲白頭海雕又稱為美洲雕。
  • 伯勞鳥受傷「求助」志願者
    何女士救下的紅尾伯勞鳥。志願者供片21日上午,龍江野生動植物保護團隊的成員在野外救助了一隻紅尾伯勞鳥,此鳥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據志願者何女士講,當時她在路邊發現了這隻「打蔫兒」的小鳥,長得好像麻雀,但個頭要比普通麻雀大,而且這個「小傢伙」眼睛部位有一道粗黑的線條,讓它看上去非常可愛。小鳥就在路邊一直趴著,何女士走近後發現它尾羽掉了幾根,身上沒發現明顯外傷。她試圖讓這隻鳥飛走,可小傢伙卻落到了何女士身上不走。怕它獨自留在野外遇到危險,何女士將它帶回家,精心照料。
  •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了鳥的眼睛
    而在繁殖季節,如果不過多驚擾它們,觀鳥時可以開車離道,不下車,在十幾米甚至更近的距離觀察拍攝。關翔宇的這張黑心雞打鬥照是在內蒙古草原上拍攝到的。    第三張是一隻正在樹上啄木的啄木鳥。關老師介紹,啄木鳥的種類很多,而大斑啄木鳥是我國也是北京分布最廣、最常見的一種,也許我們在家門口就曾看到過它的身影。    第四張,是一隻翱翔在天空中的鷹。
  • 廣東發現"世界最神秘的鳥":頭頂有發冠 眼睛碩大
    這就是高華業無意中拍攝到的海南虎斑 ,全國有記錄在案的海南虎斑 數量不到兩百隻,目前已經處於瀕危的狀態。「這太難得了」,胡慧建博士告訴記者,「經過比對,這是海南虎斑開鳥啊,它的數量十分稀有,是我國的特有鳥類,全國有記錄在案的海南虎斑開鳥數量不到200隻,其沒有亞種分化,分布區域也十分狹窄,目前已經處於瀕危的狀態。」  根據記載,這種鳥是由英國人在鴉片戰爭時期在中國海南島發現的,長期以來僅在大英博物館裡保存有一副標本,以後再也未能獲得相關信息,故而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 【一島一品看大黑山】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
    【一島一品看大黑山】神秘史前島 如畫大黑山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訓鳥師與世界最大猛禽多年一起工作 舉止親暱
    訓鳥師與世界最大猛禽多年一起工作 舉止親暱 (1/4) "← →"翻頁
  • 為什麼《走近科學》播放的神秘事件,總是讓人看完想砸電視?
    相信大家都看過央視的《走近科學》吧,這檔節目每集都會播放一個詭異的神秘事件,無論是配樂還是場景,都營造的跟鬼片似的。隨著主持人的不斷引導,節目的漸漸深入,把人們的好奇心勾引到了頂點,當臨近節目尾聲的時候,卻拋出來一個十分弱智的答案,讓人看的都想砸電視!
  • 這隻非洲的秘書鳥,在草原對面的一對大的長腿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猛禽的外形一般和老鷹和禿鷲一樣兇猛,甚至有點醜,然而也有例外,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猛禽叫秘書鳥,他不同於禿鷲凡夫俗子,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因為部長鳥很漂亮,看到他的人不會把他當成猛禽,相反,他們會認為那是一種不熟悉的鶴。
  • 「鳥口」也普查?
    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入戶,全省近60萬人口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將訪問逾3000萬戶家庭,查清超過1億登記人口的基本情況。 幾乎同一時間,四川還有一項「普查」活動也在持續進行。不過查的不是人口,而是「鳥口」。 「鳥口」點名,怎麼個點法?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鳥口普查」調查團隊,為您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