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勞鳥受傷「求助」志願者

2020-12-04 哈爾濱新聞網

何女士救下的紅尾伯勞鳥。志願者供片

21日上午,龍江野生動植物保護團隊的成員在野外救助了一隻紅尾伯勞鳥,此鳥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據志願者何女士講,當時她在路邊發現了這隻「打蔫兒」的小鳥,長得好像麻雀,但個頭要比普通麻雀大,而且這個「小傢伙」眼睛部位有一道粗黑的線條,讓它看上去非常可愛。小鳥就在路邊一直趴著,何女士走近後發現它尾羽掉了幾根,身上沒發現明顯外傷。她試圖讓這隻鳥飛走,可小傢伙卻落到了何女士身上不走。怕它獨自留在野外遇到危險,何女士將它帶回家,精心照料。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副教授許青看過照片後,確認這是一隻紅尾伯勞鳥,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有「雀中猛禽」之稱。這隻紅尾伯勞可能是誤食了被藥死的蟲子,或者是被其他動物捕捉造成驚嚇及傷害,暫時失去獨自飛行能力,待其恢復體力後即可放飛。

相關焦點

  • 金雕無視伯勞鳥,後果很嚴重,被伯勞騎在頭上欺負!
    只是在大自然中,也常會以弱勝強的案例,有攝影師曾拍攝到:一隻金雕被一隻伯勞鳥騎在頭上欺負,這是金雕少有的狼狽不堪的時刻。在一棵大樹上,一隻金雕停留在樹枝上,一隻伯勞鳥在上空飛來飛去,金雕也許只是短暫停留,想在樹枝上休息一會,但可能這棵大樹是伯勞鳥的大本營,是伯勞鳥的棲息地,將金雕看做成入侵者,一場爭鬥不可避免。
  • 伯勞鳥
    劉青海 這幾日,深圳的溫度已經降到最低10攝氏度左右,周日午後,我在陽臺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忽然,聽到葡萄架上傳來奇怪的鳥叫聲,循聲望去,卻見一隻美麗的伯勞鳥,在旁若無人地高歌。 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端詳,沒錯,就是伯勞鳥,紅尾伯勞。它體長約20cm,嘴黑色,喉部白色,背面大部分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色,尾巴棕紅色。
  • 《詩經》裡的伯勞鳥
    據《左傳》記載,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五帝時,帝少昊曾以鳥名設官職,所設掌管冬夏至的官伯趙氏,就是伯勞(《左傳.昭公十七年》)。帝少昊時的百鳥之王鳳鳥,早就消失成了傳說。而伯勞從上古綿延到今天生生不息,想想看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它的歷史太久遠,而最終「伯勞」一名取代了《詩經》裡的「鵙」,這恐怕與一段叫人唏噓的轉世故事有關。
  • 伯勞——鳥中屠夫
    我們熟知的「勞燕分飛」典故出自於《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伯勞鳥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田鼠)、鳥類、蜥蜴等各種活物,有時甚至捕殺體型比自己更大的鳥類(如鷓鴣),因而人稱鳥中屠夫。伯勞善於模仿其它鳥類的聲音來進行誘捕,吃相殘忍,常把屍體插在棘刺上撕食,吃不完的就掛在棘刺或樹枝上風乾儲存。
  • 一隻默默無聞的伯勞鳥
    不過這些鳥都不好養。有一種鳥特別好養,我們那裡土名叫:嘎嘎,因為它叫的聲音就是嘎嘎嘎嘎。現在才知道學名叫伯勞鳥。伯勞鳥羽毛長得不怎麼好看,灰不溜秋的,但是雙眼炯炯有神,好像老鷹的眼睛一樣,而且嘴巴也像:有帶鉤子的喙。
  • 兇猛的小型食肉猛禽——伯勞鳥
    近期,在鄭州西郊賈魯河畔用手機長焦鏡頭拍到一隻伯勞鳥,它就在那一家九口疣鼻天鵝的棲息地附近活動。伯勞鳥又叫屠夫鳥,是一種小型的肉食類猛禽。其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
  • 每周一鳥|棕背伯勞
    黑化棕背伯勞           暗光風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周哲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      感謝廣州野鳥鳥訊鳥友一直對《每周一鳥》科普專題的支持,由於篇幅問題,不能一一展示作品,在這裡表示歉意。圖文作者標識有可能產生遺漏或誤標,也請大家見諒。
  • 伯勞鳥被視「害鳥」 為何成為畫家至愛
    宋徽宗、李安忠、李迪等名家都有伯勞鳥作品傳世,近現代著名畫家張大千、于非闇等也喜畫伯勞鳥。由於伯勞鳥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意象,畫家所畫的伯勞鳥也有不同的品種,因此很有必要對伯勞鳥的品種和文化內涵有所了解。   全世界的伯勞鳥有數十種,在我國有11種,主要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等。
  • 伯勞鳥,一種兇殘的小型猛禽
    伯勞,也許大家都很陌生,因為它一般生活在深山老林子裡,自平原至丘陵、山地 均有分布,但較多見於丘陵至低山區,所以平時我們很難見到它們的蹤影。伯勞鳥素有小型猛禽的稱呼,因此它們多以昆蟲為主食,小型鳥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也經常被其捕食。
  • 自然界的「檀香刑」鳥中劊子手伯勞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這麼一個劊子手,專門對小動物施以這種酷刑,它就是伯勞鳥。在野外我們經常看見掛在荊棘上的青蛙、小蛇、小魚、小老鼠等小動物的乾屍,沒錯,全都是伯勞鳥幹的。伯勞鳥是一種謎一樣的生靈,殘暴、兇猛、好鬥卻又懂得感恩。
  • 伯勞鳥搭窩孵出四隻小鳥
    原標題:伯勞鳥搭窩孵出四隻小鳥 大圖:勤勞的伯勞鳥父母。小圖:出生後的小伯勞鳥們。  中國江蘇網7月3日訊 不久前,在南京鼓樓區方家營一小區花園冬青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貴客——一對伯勞鳥夫婦。
  • 每周一鳥 |棕背伯勞
    然而的然而,就像蝸牛無害的外表和恐怖口齒之間的驚人對比一樣,棕背伯勞也是這樣一個表面酷炫,實則兇猛的典範。(攝影:小草)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而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在上海,棕背伯勞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 被稱為鳥中屠夫的伯勞鳥,為什麼喜歡懸掛屍體,它是真的殘忍嗎?
    這種鳥的其中一個就是接下來要給大家說到的:伯勞鳥。強大的捕食能力不了解伯勞鳥的人初看到伯勞鳥時,都會被它的可愛小巧外表所蒙蔽,都會認為這種小鳥就跟平常所看到的吃蟲子的麻雀差不多,不過比麻雀長的要好看些。
  •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是伯勞鳥的簡稱
    「勞燕」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比喻夫妻、情侶別離。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如果寫成「紛飛」,那就錯了。典故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長春南溪溼地:初生伯勞小鳥端午吃「大餐」
    特別是伊通河南溪溼地,成了一個天然的百鳥園,吸引了一大批「打鳥」愛好者。千萬別誤會!長春這麼有愛的城市,當然不是傷害鳥兒,這裡所說的「打鳥」是攝影圈裡的行話,把拍鳥叫做「打鳥」。最近南溪溼地有幾戶剛孵出鳥寶寶不久的伯勞家庭,就吸引了很多「打鳥」人在附近蹲守、拍攝伯勞父母餵食初生的小伯勞的畫面。
  • 雀形「猛禽」 ,鳥中「屠夫」-伯勞
    伯勞鳥大多棲息在視野較為開放的地區,且通常會停在突出的高處,像是樹梢、電線桿等。它們會主動出擊來獵捕地面或空中的獵物,而它們主要的獵物是大型昆蟲,有時也會捕捉小型的鳥類、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大多數種類的伯勞鳥除了繁殖季之外的時間多為獨自生活。而像灰伯勞、紅背伯勞這類分布在溫帶的種類則是候鳥,會在冬天時飛到南方的繁殖地區。今天所介紹的伯勞,為伯勞屬鳥類,它們為雀形目伯勞科中的一屬,其中現有29種。
  • 在五蓮有一種鳥叫伯勞,你聽說過嗎?
    五蓮有伯勞——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洪凝河,穿越縣城西部的河,通過二次綜合治理,成為一條生態的河,市民休閒娛樂散步鍛鍊身體的河,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以白鷺為主等珍稀鳥類的樂園。在這裡活躍著一種生性兇猛兇悍、素有"小猛禽"之稱的伯勞鳥,此鳥屬中小型雀類,嘴大而強,先端具利鉤和缺刻,嘴鬚髮達。翅短圓。尾長。頭較大,具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尾羽呈棕紅色。伯勞鳥性格兇猛兇悍,有一套在空中抓住飛蛾的本領,對飛鳥好不手軟,追逐捕獲。
  • 個子小,膽子不小,小小伯勞鳥敢襲大海雕
    然而,一種個頭僅比麻雀大點兒的伯勞鳥,卻顛覆了人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這種小個子鳥,不僅時常把小型鳥類和動物當作自己的「盤中餐」,還敢主動出擊比自己大數倍的鷹、雕等大型猛禽。11月30日,新疆鳥友劉忠德在瑪納斯溼地目擊並拍攝到的灰伯勞襲擊白尾海雕圖片,就向人們展現了大自然中這一另類現象。
  • 不吃米只吃蟲子 環衛工人撿到受傷怪鳥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志願者肖麗卿居民小區自行車庫旁,正在勞作的環衛工撿到一隻受傷的怪鳥,引來一群孩子圍觀。怕它死掉,環衛工買來鳥食和礦泉水,試圖餵養它,可是怪鳥不吃也不喝。無奈,環衛工只好求助於瀋陽市猛禽救助中心,專家趕到現場,辨認出這是一隻丘鷸,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於是趕緊給它餵食蟲子。隨後,猛禽專家還講了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普課。9月22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這件事。
  • 棕背伯勞,鳥中佐羅
    棕背伯勞是一直都很喜歡的鳥,模樣很是神氣,今年年初在家帶表弟觀鳥,是為數不多被他記住的鳥了,還給取了「蒙面超人」。這次就分享近一年以來拍過的棕背伯勞以及它的表親。拍攝於上海南匯8月,一般就這個樣子在剛入鳥坑時,棕背伯勞就是一直很想見的鳥,還以為很少見,直到見過一次以後,才知道原來它就是個菜鳥(鳥圈裡代指常見鳥),在上海地區恐怕是除這邊的「四大金剛」(指上海地區非常見的四種鳥:麻雀、珠頸斑鳩、烏鶇、白頭鵯)最常見的了。也很有識別點,棕黑兩色,黑色眼罩最易識別,鳥中佐羅就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