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鳥 |棕背伯勞

2021-01-19 野趣上海

小巧的鳥類總會給人一種溫柔可人,活潑俏皮的感覺,一直以來小野介紹的鳥類也多是這樣可愛的孩子們。然而的然而,就像蝸牛無害的外表和恐怖口齒之間的驚人對比一樣,棕背伯勞也是這樣一個表面酷炫,實則兇猛的典範。

(攝影:小草)

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而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

分布地區多樣,但在中國多集中於南部地區:亞種tricolor分布於雲南北部、西部、南部及西藏南部;指名亞種常見於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地區;formosae於臺灣;hainanus於海南島。在上海,棕背伯勞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攝影:小草)

棕背伯勞的長相只能用酷炫來形容,粗黑的貫眼紋就像戴了墨鏡一樣;背、腰及體側的棕褐色又為它增色不少,顯得活力十足,與黑色交錯縱橫,熱烈與性感並存,色彩搭配簡直滿分!

尾巴特別長,簡直就是背影殺手,就像是穿了一襲華貴的長衣。翼上的白斑平添了一抹特色。


為什麼說棕背伯勞兇猛呢?看它吃什麼就知道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

棕背伯勞是天生的肉食愛好者,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除了昆蟲,它還會捕殺小鳥、青蛙、蜥蜴、鼠類還有蛇。


除了吃,棕背伯勞在領地意識上也不同凡響,雖然有些棕背伯勞會遷徙,但是大部分會終年守護著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域。相鄰的領地彼此區界分明,很少有個體入侵鄰近區域。

尤其在孵育幼雛期間,它們的警惕性和攻擊性會變得更強,這期間連一些猛禽也不敢貿然闖入它們的領地。


(圖片來自於網絡)

除了獨具個性的外表,它還能模仿大山雀、家燕、繡眼等其他鳥類的鳴叫聲,鳴聲悠揚、婉轉悅耳。


那棕背伯勞的效鳴究竟有什麼作用呢?請看小野下一篇流言終結者!

小野是野趣上海的第一個孩子,「野趣上海」是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處)官方公眾號平臺,與小路自然教育中心攜手,旨在打造一個集野生動植物保護教育、自然科普實踐等為一體的專業化微信公眾平臺。長按二維碼,關注小野,點擊「每周一鳥」查看精彩回放黃嘴白鷺、黑枕黃鸝、大杜鵑、家燕、東方大葦鶯、金腰燕,白頭鵯等你來看有趣的鳥類科普
好玩的鳥類活動
生動的鳥類課堂
從天空的精靈開始

相關焦點

  • 每周一鳥|棕背伯勞
    黑化棕背伯勞           暗光風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周哲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      感謝廣州野鳥鳥訊鳥友一直對《每周一鳥》科普專題的支持,由於篇幅問題,不能一一展示作品,在這裡表示歉意。圖文作者標識有可能產生遺漏或誤標,也請大家見諒。
  • 棕背伯勞,鳥中佐羅
    棕背伯勞是一直都很喜歡的鳥,模樣很是神氣,今年年初在家帶表弟觀鳥,是為數不多被他記住的鳥了,還給取了「蒙面超人」。這次就分享近一年以來拍過的棕背伯勞以及它的表親。拍攝於上海南匯8月,一般就這個樣子在剛入鳥坑時,棕背伯勞就是一直很想見的鳥,還以為很少見,直到見過一次以後,才知道原來它就是個菜鳥(鳥圈裡代指常見鳥),在上海地區恐怕是除這邊的「四大金剛」(指上海地區非常見的四種鳥:麻雀、珠頸斑鳩、烏鶇、白頭鵯)最常見的了。也很有識別點,棕黑兩色,黑色眼罩最易識別,鳥中佐羅就它了。
  • 養伯勞不等於當屠夫——我和棕背伯勞的故事
    NDglse  至於有些人認為,冬天伯勞可以狩獵麻雀,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伯勞想狩獵麻雀,這很難,除非一些病鳥,或者教飛仔,才容易被伯勞狩獵。 ELeR5xT  有時候土裡也會翻出來小老鼠,伯勞也會迅速的過去抓起來,美美的吃一頓。 &STgj|t_  但是從來就沒有見那隻伯勞抓到過一隻麻雀,所以伯勞冬天依靠狩獵麻雀度日,這個說法不過是人為設想的而已。
  •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是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稱桂來姆、黃伯勞,英文名直譯為長尾伯勞。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尾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普遍分布於我國東部沿海及南部,包括臺灣、海南等省,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 Vol.15 棕背伯勞:我,雀形目小猛禽!
    為了以後的自然導賞活動後讓大家繼續學習方便,我得抓緊更新城市常見鳥的文章了。上圖是一隻站在櫻花樹枝上的棕背伯勞,照片拍攝於上海的世紀公園。在城市常見鳥中,棕背伯勞的長相非常有特色。這是棕背伯勞的一種叫聲:前面的兩種聲音略有不同,但都屬於棕背伯勞的正常的音色,其實以叫聲多變著稱的棕背伯勞還有很多更加神奇的聲音。前一陣子我在北海潿洲島街邊的早餐攤鋪和朋友聊天的時候,突然聽到旁邊的一棵樹中發出奇怪的叫聲,它一會叫聲像一種鳥,一會又像另一種鳥,直覺告訴我,這是一隻棕背伯勞在模仿別的鳥叫,於是我趕緊拿起手機錄了下來。
  • 自然筆記丨有關棕背伯勞的萌、猛、懵
    圖@晚晴棕背伯勞有「小猛禽」之稱(不過伯勞並非猛禽,而是鳴禽),不僅善於捕食昆蟲,有時也會捕食鳥類。是的,你沒看錯,伯勞有時候也會捕食小鳥,且場面甚是兇殘。但若不是曾親眼見到伯勞捕食小鳥的血腥場面,估計我都很難想像,一隻長得這麼萌動可愛的小鳥竟會有這樣大反差的舉動。然而啊然而……有句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如今覺得,鳥也同理。
  • 生命之聲:棕背伯勞
    2、那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城市中常見的一種留鳥-棕背伯勞。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於低樹枝中,猛然飛出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常捕食地面的蝗蟲及甲殼蟲等。頭大,背棕紅色。尾長、黑色,外側尾羽皮黃褐色。
  • 伯勞——鳥中屠夫
    我們熟知的「勞燕分飛」典故出自於《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伯勞鳥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田鼠)、鳥類、蜥蜴等各種活物,有時甚至捕殺體型比自己更大的鳥類(如鷓鴣),因而人稱鳥中屠夫。網圖-—屠夫伯勞獵食品蜥蜴和鳥類一、類別:雀形目、伯勞科,有31個種,99個亞種
  • 伯勞鳥
    劉青海 這幾日,深圳的溫度已經降到最低10攝氏度左右,周日午後,我在陽臺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忽然,聽到葡萄架上傳來奇怪的鳥叫聲,循聲望去,卻見一隻美麗的伯勞鳥,在旁若無人地高歌。 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端詳,沒錯,就是伯勞鳥,紅尾伯勞。它體長約20cm,嘴黑色,喉部白色,背面大部分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色,尾巴棕紅色。
  • 棕背伯勞知識科普,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棕背伯勞,拉丁學名是Lanius schac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鳴禽亞目、伯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Long-tailed Shrike,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伯勞鳥被視「害鳥」 為何成為畫家至愛
    宋徽宗、李安忠、李迪等名家都有伯勞鳥作品傳世,近現代著名畫家張大千、于非闇等也喜畫伯勞鳥。由於伯勞鳥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意象,畫家所畫的伯勞鳥也有不同的品種,因此很有必要對伯勞鳥的品種和文化內涵有所了解。   全世界的伯勞鳥有數十種,在我國有11種,主要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等。
  • 個子小,膽子不小,小小伯勞鳥敢襲大海雕
    然而,一種個頭僅比麻雀大點兒的伯勞鳥,卻顛覆了人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這種小個子鳥,不僅時常把小型鳥類和動物當作自己的「盤中餐」,還敢主動出擊比自己大數倍的鷹、雕等大型猛禽。11月30日,新疆鳥友劉忠德在瑪納斯溼地目擊並拍攝到的灰伯勞襲擊白尾海雕圖片,就向人們展現了大自然中這一另類現象。
  • 自然界的「檀香刑」鳥中劊子手伯勞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這麼一個劊子手,專門對小動物施以這種酷刑,它就是伯勞鳥。在野外我們經常看見掛在荊棘上的青蛙、小蛇、小魚、小老鼠等小動物的乾屍,沒錯,全都是伯勞鳥幹的。伯勞鳥是一種謎一樣的生靈,殘暴、兇猛、好鬥卻又懂得感恩。
  •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是伯勞鳥的簡稱
    「勞燕」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比喻夫妻、情侶別離。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如果寫成「紛飛」,那就錯了。典故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雀形「猛禽」 ,鳥中「屠夫」-伯勞
    伯勞鳥大多棲息在視野較為開放的地區,且通常會停在突出的高處,像是樹梢、電線桿等。它們會主動出擊來獵捕地面或空中的獵物,而它們主要的獵物是大型昆蟲,有時也會捕捉小型的鳥類、爬行動物或哺乳動物。大多數種類的伯勞鳥除了繁殖季之外的時間多為獨自生活。而像灰伯勞、紅背伯勞這類分布在溫帶的種類則是候鳥,會在冬天時飛到南方的繁殖地區。今天所介紹的伯勞,為伯勞屬鳥類,它們為雀形目伯勞科中的一屬,其中現有29種。
  • 被稱為鳥中屠夫的伯勞鳥,為什麼喜歡懸掛屍體,它是真的殘忍嗎?
    這種鳥的其中一個就是接下來要給大家說到的:伯勞鳥。強大的捕食能力不了解伯勞鳥的人初看到伯勞鳥時,都會被它的可愛小巧外表所蒙蔽,都會認為這種小鳥就跟平常所看到的吃蟲子的麻雀差不多,不過比麻雀長的要好看些。
  • 伯勞:毀譽參半的 「雀中猛禽」_揚州網
    楔尾伯勞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大家好!我叫伯勞,雖然我不如麻雀、喜鵲、燕子等為大家熟知,但也是常見鳥之一,只不過一般人看到我們時,與「伯勞」這個名字對不上號而已。其實老揚州稱「麻夾夾(夾,要用揚州土話讀)」的,便是敝鳥也。在鳥的分類學中,我們屬於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在中國共有12種,揚州至今發現有5種:棕背伯勞、紅尾伯勞、牛頭伯勞、虎紋伯勞、楔尾伯勞。
  • 一個詩意千年的鳥-伯勞鳥
    雖然故事近似神話,但伯勞鳥名卻由「伯奇勞乎」一語而得。 這段典故出自魏陳王曹植《令禽惡鳥論》。伯勞作為鳥名最早的記載,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的《爾雅·釋鳥》「鵙,伯勞也。」《禽經》也沿用了這一說法。 所以伯勞這個鳥名在中國歷史上至少傳承了兩千多年。
  • 伯勞:鳥類中的小型戰鬥機,平時沒事兒還愛吃串串,小生活挺滋潤
    但其實並不是只有人類會吃串串,有一類野生的鳥也喜歡將食物串起來吃,它們是伯勞科(Laniidae)的鳥類,可以統稱為伯勞。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這個科目前一共有四個屬,分別是伯勞屬、鵲鵙(音同「局」)屬、白肩鵲鵙屬和林鵙屬。平時我們說的伯勞一般是指伯勞屬的鳥類,但有些習性不只伯勞屬有,而是整個伯勞科鳥類都有的。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統稱為伯勞了。本文配圖多為呆頭伯勞(Lanius ludovicianus),另外還有紅背伯勞和棕背伯勞。
  • 愛鳥周 | 溫州最常見的十種鳥 觀鳥護鳥從認識鳥兒開始!
    藍天下,草木間,車水馬龍的喧囂裡您是否注意過那聲清脆的鳥鳴?您是否能叫出身邊的自然——鳥兒鄰居們的名字?本文分享溫州地區十大最常見鳥類的簡單辨識,與您一同從認識鳥兒開始,讓愛鳥護鳥變成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