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筆記丨有關棕背伯勞的萌、猛、懵

2021-01-15 鳥獸蟲木


圖@晚晴


棕背伯勞有「小猛禽」之稱(不過伯勞並非猛禽,而是鳴禽),不僅善於捕食昆蟲,有時也會捕食鳥類。


是的,你沒看錯,伯勞有時候也會捕食小鳥,且場面甚是兇殘。

但若不是曾親眼見到伯勞捕食小鳥的血腥場面,估計我都很難想像,一隻長得這麼萌動可愛的小鳥竟會有這樣大反差的舉動。然而啊然而……


有句老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如今覺得,鳥也同理。


這便是棕背伯勞留給我的第二個極其深刻的印象——


 猛 


正在暗中觀察的棕背伯勞 圖@晚晴 


上個月同北極燕鷗去海珠湖觀鳥,走到湖邊一座院子附近,猛然聽到一陣焦急的鳥叫聲,趕緊小跑湊近去看,只見一道黑影從眼前飛過。


旁邊一位端著相機的大叔急衝衝地喊:哎呀!趕也趕不走!就那麼叼著個小鳥就飛走了,看把那幾隻鳥給嚇得!


三個人追著鳥影過去,認真掃視樹上枝葉間的輕微晃動,試圖見到其真身。還是北極燕鷗眼尖,手指著一處,輕聲示意我們:是棕背伯勞,正在吃那隻鳥呢,就在這,在這邊。


望遠鏡跟上,鏡頭裡,伯勞鳥正用它那銳利帶鉤的喙,一點一點撕肉來吃。


觀鳥近半年,平時大都停留在表面的遠觀上,主要是驚嘆其形狀色彩之美。能這麼近距離觀察一種鳥的行為,倒還是第一次,內心難免吃驚又激動。


相關焦點

  • 棕背伯勞,鳥中佐羅
    棕背伯勞是一直都很喜歡的鳥,模樣很是神氣,今年年初在家帶表弟觀鳥,是為數不多被他記住的鳥了,還給取了「蒙面超人」。這次就分享近一年以來拍過的棕背伯勞以及它的表親。伯勞樣子都蠻像的,按《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說法,中國有11種,多為候鳥(不過好些種並不是常見種),而棕背伯勞在整個長江以南(也包括部分以北區域)是留鳥(而且很常見)。所以我還是比較認同成語是借家燕與伯勞習性差異(遷徙與否)來代指別離的。
  • 每周一鳥|棕背伯勞
    黑化棕背伯勞           暗光風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周哲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黑化棕背伯勞        東東拍攝東東拍攝
  • 每周一鳥 |棕背伯勞
    然而的然而,就像蝸牛無害的外表和恐怖口齒之間的驚人對比一樣,棕背伯勞也是這樣一個表面酷炫,實則兇猛的典範。(攝影:小草)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而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在上海,棕背伯勞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 養伯勞不等於當屠夫——我和棕背伯勞的故事
    T/p}Us  也許在南方地區,第二年春天伯勞還是很多,但是在我們北方地區,棕背伯勞春天其實很少。 d{0b*l%  那麼這部分伯勞哪去了? S&}7jRH1  我的猜想是棕背伯勞,逐年北遷。 m=Y9sB  為什麼這麼講呢? ~;_]U[eOL
  •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
    棕背伯勞(學名:Lanius schach,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是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稱桂來姆、黃伯勞,英文名直譯為長尾伯勞。棕背伯勞特徵是粗黑的貫眼紋或頂冠、黑翅、尾長尾黑,上體偏灰,下體偏棕。普遍分布於我國東部沿海及南部,包括臺灣、海南等省,是一種很常見的留鳥。
  • Vol.15 棕背伯勞:我,雀形目小猛禽!
    上圖是一隻站在櫻花樹枝上的棕背伯勞,照片拍攝於上海的世紀公園。在城市常見鳥中,棕背伯勞的長相非常有特色。--南方有善口技者,棕背伯勞也--棕背伯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們的鳴唱聲,很多觀鳥愛好者都被棕背伯勞的「效鳴」行為騙到過。所謂效鳴,顧名思義,就是效仿別人的聲音,在城市的常見鳥類中,棕背伯勞和烏鶇都屬於模仿大師級別的,棕背伯勞的聲音要比烏鶇低沉。
  • 生命之聲:棕背伯勞
    2、那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城市中常見的一種留鳥-棕背伯勞。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於低樹枝中,猛然飛出捕食飛行中的昆蟲,常捕食地面的蝗蟲及甲殼蟲等。頭大,背棕紅色。尾長、黑色,外側尾羽皮黃褐色。
  • 棕背伯勞知識科普,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棕背伯勞,拉丁學名是Lanius schac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鳴禽亞目、伯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Long-tailed Shrike,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伯勞——鳥中屠夫
    我們熟知的「勞燕分飛」典故出自於《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伯勞鳥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田鼠)、鳥類、蜥蜴等各種活物,有時甚至捕殺體型比自己更大的鳥類(如鷓鴣),因而人稱鳥中屠夫。伯勞善於模仿其它鳥類的聲音來進行誘捕,吃相殘忍,常把屍體插在棘刺上撕食,吃不完的就掛在棘刺或樹枝上風乾儲存。
  • 個子小,膽子不小,小小伯勞鳥敢襲大海雕
    然而,一種個頭僅比麻雀大點兒的伯勞鳥,卻顛覆了人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這種小個子鳥,不僅時常把小型鳥類和動物當作自己的「盤中餐」,還敢主動出擊比自己大數倍的鷹、雕等大型猛禽。11月30日,新疆鳥友劉忠德在瑪納斯溼地目擊並拍攝到的灰伯勞襲擊白尾海雕圖片,就向人們展現了大自然中這一另類現象。
  • 自然界的「檀香刑」鳥中劊子手伯勞
    然而在自然界也有這麼一個劊子手,專門對小動物施以這種酷刑,它就是伯勞鳥。在野外我們經常看見掛在荊棘上的青蛙、小蛇、小魚、小老鼠等小動物的乾屍,沒錯,全都是伯勞鳥幹的。伯勞鳥是一種謎一樣的生靈,殘暴、兇猛、好鬥卻又懂得感恩。
  • 雀形「猛禽」 ,鳥中「屠夫」-伯勞
    領伯勞,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其自然棲息地為乾燥的稀樹草原、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或高海拔草地、內陸溼地以及耕地、種植園、鄉村花園和城市地區。其自然棲息地為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疏灌叢以及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低地草地。慄背伯勞Lanius collurioides
  • 伯勞:毀譽參半的 「雀中猛禽」_揚州網
    牛頭伯勞楔尾伯勞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大家好!我叫伯勞,雖然我不如麻雀、喜鵲、燕子等為大家熟知,但也是常見鳥之一,只不過一般人看到我們時,與「伯勞」這個名字對不上號而已。其實老揚州稱「麻夾夾(夾,要用揚州土話讀)」的,便是敝鳥也。在鳥的分類學中,我們屬於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在中國共有12種,揚州至今發現有5種:棕背伯勞、紅尾伯勞、牛頭伯勞、虎紋伯勞、楔尾伯勞。
  • 伯勞鳥
    劉青海 這幾日,深圳的溫度已經降到最低10攝氏度左右,周日午後,我在陽臺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忽然,聽到葡萄架上傳來奇怪的鳥叫聲,循聲望去,卻見一隻美麗的伯勞鳥,在旁若無人地高歌。 我揉揉眼睛,再仔細端詳,沒錯,就是伯勞鳥,紅尾伯勞。它體長約20cm,嘴黑色,喉部白色,背面大部分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色,尾巴棕紅色。
  • 伯勞:鳥類中的小型戰鬥機,平時沒事兒還愛吃串串,小生活挺滋潤
    伯勞是雀形目、伯勞科的鳥類,這個科目前一共有四個屬,分別是伯勞屬、鵲鵙(音同「局」)屬、白肩鵲鵙屬和林鵙屬。平時我們說的伯勞一般是指伯勞屬的鳥類,但有些習性不只伯勞屬有,而是整個伯勞科鳥類都有的。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統稱為伯勞了。本文配圖多為呆頭伯勞(Lanius ludovicianus),另外還有紅背伯勞和棕背伯勞。
  •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是伯勞鳥的簡稱
    「勞燕」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比喻夫妻、情侶別離。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如果寫成「紛飛」,那就錯了。典故出自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伯勞鳥被視「害鳥」 為何成為畫家至愛
    宋徽宗、李安忠、李迪等名家都有伯勞鳥作品傳世,近現代著名畫家張大千、于非闇等也喜畫伯勞鳥。由於伯勞鳥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意象,畫家所畫的伯勞鳥也有不同的品種,因此很有必要對伯勞鳥的品種和文化內涵有所了解。   全世界的伯勞鳥有數十種,在我國有11種,主要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等。
  • 夏日鳥趣:黑臉噪鶥呆萌可愛,伯勞鳥一口吞下一隻螞蚱
    近日,在安徽省六安市九墩塘公園,一隻黑臉噪鶥鳥在枝頭抖動羽毛,呆萌可愛。仲夏時節,六安市九墩塘公園綠意蔥蘢,鳥語花香。不時可見黑臉噪鶥、白頭鵯、伯勞以及麻雀等鳥兒,在綠樹荷塘間飛舞覓食,身姿靈動,模樣可愛,充滿野趣。圖為一隻螞蚱被伯勞鳥一口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