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對恐龍的印象
多半來自於《侏羅紀公園》
恐龍是皮膚光禿禿
冷血醜醜的大蜥蜴
不過其實這是人類文藝的想像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
恐龍
是長毛滴!
著名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網站12月8日刊發了一篇由中國地質大學博士邢立達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文中稱,邢立達等科學家在一塊出自緬甸的有著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內找到了被封藏的一小段恐龍尾巴。
重要的是
這條尾巴還是毛茸茸的!
(琥珀內可以清晰地看到尾巴上的恐龍絲絲毛髮)
通過科學家藝術的還原一個栩栩如生地小型恐龍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了
看上去
意外萌萌噠!
這塊琥珀化石被稱為「伊娃」,「伊娃」標本尺寸和1.6億前生活在中國華北地區的手盜龍類——近鳥龍(Anchiornis)差不多大。近鳥龍的體長僅約34釐米,重約110克。
尤其珍貴的是,「伊娃」化石保存了非常精緻的羽毛形態學細節,為研究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依據。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羽毛沒有發達的中軸(羽軸),卻具有許多羽小枝。
(顯微鏡下的羽毛結構)
其實不僅這次的化石證據,近十幾二十年的研究已經確定鳥類為恐龍的直系後代。很多恐龍,尤其虛骨龍類的化石上有羽莖瘤的痕跡或者直接有羽毛的痕跡,所以現在復原會把中小型獸腳類,尤其是虛骨龍類加上羽毛。
甚至T-rex(霸王龍)也有帶有些許羽毛甚至覆滿羽毛(暱稱古巨雞)的復原形象,雖說食肉恐龍並不一定有那麼長的毛。
(感情《侏羅紀公園》應該和上圖差不多)
這次的恐龍標本如此「新鮮」
能否提取DNA用來克隆呢?
NO...雖然和科幻電影裡的劇情一毛一樣,但其實DNA組織有半衰期,這塊「伊娃」化石已經9900萬年了,遠遠超過DNA的半衰期,所以以目前科技條件是無法提取DNA,重新復活恐龍滴!各位恐龍迷可能又要失望了。
雖說現在的科技復活不了恐龍,但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恐龍這個物種的興衰,幫助我們了解生物和地球環境的演變。
「我們的發現表明,琥珀可以為沉積巖中的恐龍化石記錄補充大量信息,是個非常值得大力研究的新信息來源。」論文作者邢立達說。這塊叫「伊娃」的琥珀來自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康河谷。「我們非常期待看到這個地區的其他發現會怎樣重塑我們對恐龍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羽毛和軟組織的理解。」
所以各位朋友們
下次說起恐龍
可不要立刻想起
光皮醜陋的大蜥蜴
它們可是有毛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