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點透視法概述

2021-02-19 劉六六工作室

透 視 法

透視是所有新手在正式進入專業繪畫、設計甚至工程領域前的首門必修課,我們可以先簡單地將它理解為關於如何科學地把三維世界呈現在二維平面上的學問。今天這個視頻,就幫大家快速梳理一下線性透視學中最常用的三大透視法的畫法。

一點透視法常用於街景的繪製。畫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所有橫線都與假設畫面平行,且它們彼此互為平行關係。第二,所有的豎線都與地面垂直,且所有的豎線互為平行關係。第三,所有的傾斜線都向同一點消失。接下來,上一些明暗,方便大家理解一點透視下物體的具體結構。

兩點透視法是必會技能,不僅是純藝,還高頻使用在設計亦或是工程學中。畫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所有豎線都與地面垂直,且它們彼此互為平行關係。第二,所有傾斜線都分別向視平線兩端的兩個滅點消失。接下來,上一些明暗,方便大家理解兩點透視下物體的具體結構。

三點透視主要廣泛運用在建築的仰視或俯視圖中。畫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所有橫向線都分別向地平線兩端的兩個滅點消失。第二,所有縱向線都向地點消失。接下來,上一些明暗,方便大家理解三點透視下物體的具體結構。

透視一詞源於拉丁文的「看透」。繪畫練的其實不是手,而是你的眼睛。希望你我都能練就一雙能看透事物的雙眼。

劉 六 六

策 劃   I   文 案   I   繪 畫   I   制 作

▲  ▲  ▲   長 按 掃 描 二 維 碼   ▲  ▲  ▲

關 注 微 信 公 眾 號

劉 六 六 工 作 室 視 頻 及 相 關 內 容 僅 在 以 下 平 臺 發 布

嗶 哩   I   知 乎   I   微 信   I   頭 條   I   油 管

STUDIOLIULIULIU

相關焦點

  • 人像攝影構圖透視法的三要素
    單點透視法及三要素對於帶景人像而言,透視法最大的意義在於場景選擇和人物調度的環節。場景的選擇、取景的方式是影響畫面構圖的最大因素。下面,我們從最簡單的單點透視法談起。所謂單點透視法是指畫面中只有一個消失點(可能在畫面中,也可能是隱藏的)。如圖一至圖四所示在透視法中,每個畫面都有以下幾個要素(一)消失點。
  • 透視法的觀看之道
    文藝復興時期科學透視法的發明,讓藝術家在二維平面模仿或還原三維空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繪畫因此在藝術史上建立起一套經典的寫實體系。如果說寫實繪畫是文藝復興最大的遺產,那麼這基本上是科學透視法的功勞。但科學透視法又是怎麼建構起來的?透視法還有哪些呈現形式?科學透視法讓我們擁有了什麼樣的觀看之道?科學透視法是基於固定視點、定向地觀看具體的場景的方法。
  • 怎麼把照片拍得有通透感(空氣透視法)
    空氣透視法是透視法的一種,為達·文西創造能創造出一種有空間深度感的幻象,是由於大氣及空氣介質(雨、雪、煙、霧、塵土、水氣等)使人們看到近處的景物比遠處的景物濃重、色彩飽滿、清晰度高等的視覺現象。空氣透視的規律一:物體的影調隨距離拍攝點的遠近不同而變化,近處的物體影調要暗而深,遠處的物體影調要淡而淺,越遠越淺,直至完全消失。棚拍中最常用的例子就是在背景中加一盞亮的燈空氣透視的規律二:物體的色彩隨距離拍攝點的遠近不同而變化,近處的物體色彩飽和度較高,明度高,遠處的物體色彩飽和度差,而且趨於冷色。
  • 山水畫幾種常用透視法
    一、仰視法:此畫為北宋時期範寬的代表之作,《溪山行旅圖》(見圖1)是山水畫的經典之作。該作品用一種仰視的角度去表現眼前和心中的大山,因此使觀者在面對作品時馬上有一種敬畏,這種紀念碑式的創作方法多採用仰視透視方法。當代很多的主旋律美術作品也採用這種創作方法。
  • 西洋畫的視覺方式是中心透視法,中國畫的視覺方式是等角透視法
    再看《韓熙載夜宴圖》,如果嚴格按照等角透視法來畫,那麼桌凳床和人物的布置應象《重屏會棋圖》那樣處理,才能使畫面空間取得統一,但是畫家沒有這樣做,寧可讓畫面空間顯得混亂,從而避免了圖畫的單調呆板。其實西方畫家們對透視學方法那種缺乏創造性的機械複製傾向的抵制,從透視原理問世的那一天起,已在悄悄地進行了,只是到了塞尚才發生了質的突破。
  • 中國畫「散點透視」和油畫「焦點透視」有何不同?各有哪些優勢
    舊石器時代,文字遠遠沒有出現,原始繪畫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記錄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每天的狩獵成果,勞動成果,生老病死情況,二是作為圖騰崇拜,把某個動物或植物當作祖先,是一種尋求親緣關係和心理安全的文化現象。
  • 繪畫界的直線透視法,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畫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畫家是保羅·烏切洛是佛羅倫斯人,曾師是著名畫家馬薩喬,他繼承老師的衣缽,在探索直線透視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為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他的世界。
  • 5分鐘搞懂一、二、三點透視
    在了解一點透視前,先告訴你這裡「點」的概念。消失點,也稱滅點,將物體的邊無限延長時最後消失的點。這時候,兩點透視就派上了用場——剛才一點透視還有兩組邊平行,那麼兩點透視就只有一組邊(綠)平行,其餘兩組(紅藍)分別相交於兩個消失點。
  •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中國詩人就掌握了西方透視法
    自自然然地,不施脂粉,點出時間地點情緒。但這樣的句子,在何遜詩裡太多,他隨手就能寫一百句,不擺了。頷聯平平,講述而已。於是,頸聯來了,何遜知道,他該用點力了。但這裡,他也只用了七分力,這樣的好句,他仍可隨手寫下十句,嫉妒恨吧,誰讓人家有才呢。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想像吧,一望無垠的野外岸邊,你儘管眺望,目光被岸沙牽著,往前走啊走啊,當!
  • 筆記|C9 動機 之一、動機概述 &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 三...
    C9動機一、動機概述(一)動機的含義動機 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二)動機的功能1.激活功能(能量) 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方面,它具有發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由靜止狀態轉向活動狀態。一般認為,中等強度的動機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 精選丨高中生物必修一各章節知識概述,收藏必備!
    原標題:精選丨高中生物必修一各章節知識概述,收藏必備! Happy 生物姐今天給同學們帶來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各章節的概念匯總,馬上期末了,高一的同學們可以在看著這些概念的時候在心裡默背有關知識,接下來生物姐會給大家細細總結必修一的知識,最後祝大家期末取得好的成績~。
  • 離子交換層析概述(一)
    每個蛋白具有等電點(pI),即負電荷和正電荷的總數為零的pH。在低於蛋白pI的緩衝溶液中,蛋白帶正電並將結合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帶負電荷的官能團。在高於蛋白pI的緩衝液中,蛋白是帶負電荷的,並且將結合陰離子交換樹脂的帶正電荷的官能團。原則上,蛋白可以結合陽離子或陰離子交換樹脂,但在實踐中,蛋白質僅在窄pH範圍內穩定,並且樹脂的選擇取決於蛋白質的pH穩定性。
  • 透視構圖實操二: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
    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今天的實操,談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一點透視法是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法,二點透視和三點透視一般應用於建築攝影的更多一些。我們前面說了,一點透視的原理就是我們看見的物體連接成的線條,在遠處消失或匯聚到了一點。
  • 寫意葡萄基本技法概述,寫意葡萄畫法步驟詳解,葡萄的各種畫法示範
    由於中國畫使用散點透視法,近大遠小的處理不明顯。切記不要在畫面中出現實墨,也稱死墨,要以惜墨如金的態度用好墨。墨法主要有水破墨、墨破水、一筆形成墨色和多筆形成濃墨、淡墨、渴墨與焦墨的變化。顏色:中國畫的顏色可以分為冷色系與暖色系。檸檬黃、石青、石綠、酞青藍、花青等顏色為冷色;橙黃、鵝黃、朱磦、硃砂、胭脂、曙紅等顏色為暖色系。
  • 二甲基甲醯胺(DMF)廢水處理概述
    DMF廢水概述:在農藥,醫藥,石油化工和合成革等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大量DMF,每年僅製革行業排放的含DMF廢水約1億噸。離心萃取機溶劑萃取法簡單易行,適於處理有回收價值的有機物,但只能用於非極性有機物,被萃取的有機物和萃取後的廢水需進一步處理,有機物還可能造成二次汙染。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也就說,處於橢圓軌道上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有時候近(近日點),有時候遠(遠日點)。在最接近太陽的地方行星運行速度最快。在最遠離太陽的地方,行星運行速度最慢。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即:所有行星的軌道半軸三次方與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距離太陽位置越遠,其運行周長越長。
  • 教師招聘備考之教育的概述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的概述考查方式主要以單選題和多選題為主。單選題主要考查狹義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質。多選題主要考查廣義的教育、教育的三要素。一、教育的由來最早將「教」和「育」連在一起的人是孟子。最早將「教」和「育」分開解釋的是許慎的《說文解字》。「教育」一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 集成電路用超純水設備系統概述
    一、集成電路超純水設備系統概述集成電路超純水設備系統常用於工業中半導體原材料和所用器皿的清洗、光刻掩膜版的製備和矽片氧化用的水汽源等。超純水設備二、集成電路超純水設備應用領域高品質顯像管、螢光粉生產  11.半導體材料、晶元材料生產、加工、清洗  12.超純材料和超純化學試劑、超純化工材料  13.汽車、家電錶面拋光處理  14.光電產品、其他高科技精微產品 三、
  • 一文看懂數字孿生—概述
    >數字孿生概述一、 數字孿生發展背景「孿生」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即構建兩個相同的航天飛行器,其中一個發射到太空執行任務但是,當時「Digital Twin」一詞還沒有被正式提出, Grieves 將這一設想稱為「Conceptual Ideal for 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如下圖所示。儘管如此,在該設想中數字孿生的基本思想已經有所體現,即在虛擬空間構建的數字模型與物理實體交互映射,忠實地描述物理實體全生命周期的運行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