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預言三維自由空間中存在穩定的孤子

2021-01-21 中科院之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冷原子非線性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周正威等與美國萊斯大學、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合作者在具有吸引相互作用的雙分量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中引入自旋軌道耦合,首次預言了在三維自由空間中也會存在穩定的孤子。相關研究成果12月17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該實驗室博士生張永昌為文章的第一作者。


非線性效應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是非線性物理領域一類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一維冷原子系統中,原子間存在吸引相互作用時,系統有穩定的孤子。但隨著空間維度的升高,非線性效應的增強,理論預言在三維或更高維情況下,原子間吸引相互作用會引起系統的崩塌(波函數只有一個奇點)。所以,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為了實現三維空間中的穩定孤子,往往需要藉助外加束縛勢場(諧振子勢,光晶格勢等)。通常認為,在原子間吸引相互作用條件下,三維自由空間中不會存在穩定的孤子。


周正威等從理論上分析了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引入對產生三維自由空間穩定孤子的可能性。他們通過維度分析方法估計出:雖然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引入不能改變系統基態崩塌的結果,但自旋軌道耦合作用可以改變系統的能譜,從而產生了一個局域的能量極小值點,使系統存在一個亞穩態,在該亞穩態與崩塌之間存在一個勢壘可保證亞穩態孤子的穩定性。


他們通過數值模擬驗證了在不加入任何外加勢場的情況下,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確實可以使具有吸引相互作用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處於穩定的孤子狀態。此外,他們還研究了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強度和雙分量交叉相互作用對孤子穩定性的影響,以及孤子的動力學性質。這項研究成果在高維穩定孤子的研究領域指出了一種新的方向,也為實驗上束縛冷原子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資助。



圖:3D 孤子的空間密度分布。(a1,a2)弱交叉相互作用情況;(b1,b2)強交叉相互作用情況。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範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光子學》。光孤子是指非線性效應平衡光的散開效應,從而在演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波形不變的一束光或一個光脈衝。光孤子具有粒子性,在攜帶光信息、實現光控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光孤子的研究始終和材料發展、結構設計緊密聯繫在一起。藉助於能帶設計,人們可以調控衍射和色散的強度,從而降低形成光孤子的閾值功率,但即便如此,閾值功率依然處於較高水平。
  • 科學家首次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圖】
    ·科學網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範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科學家預言:六維空間內平行宇宙是平面?
    2016年7月4日訊,六維空間我們人類是看不見的,人類就只知道一維時間,二維平面,三維空間對六維空間完全沒有概念,近日科學家預言六維空間就存在於宇宙,在六維空間內平行宇宙是平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六維空間。
  • 在光舞蹈的光孤子
    光孤子是一種非色散的波包,在非線性光學和其他非線性波系統中的關鍵特徵。理論家們早已預言,孤子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分子」,在一些相對簡單的實驗案例中已經都證實了這一特性。現在,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已經進行了多次孤子分子光譜的分析,他們利用雷射諧振腔進行相應研究,獲得了孤子對甚至三胞孤子的動力學特性。
  • 分子線中的孤子可以使電子學受益
    30年前,Su,Schrieffer,Heeger(SSH)和Kivelson在開創性的報告中首次打破了對導電聚合物聚乙炔的孤子描述(圍繞一種孤立波的描述),這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作為一些最簡單的拓撲絕緣體,這些分子現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 孤子理論解析中醫科學性(組圖)
    1965年,美國科學家計算機數值計算又發現,以不同速度運行的兩個孤波在碰撞後,仍保持原有的能量,能量的集中形態等,因此發現完全可以把孤波當作剛性粒子看待,所以可以把孤波稱為孤子。以後,人們進一步發現,孤子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木星的大紅斑旋渦、神經元軸突上傳遞的衝動電信號、大氣中的颱風、雷射在介質中的自聚焦,甚至在生命和人類社會中也普遍存在,如物種的相對穩定,財富和權力的相對穩定,文化習俗的相對穩定,等等。  1982年到21世紀初,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孤子研究浪潮,大家期待著它能帶來像相對論和量子論這樣的偉大突破。
  • 科學家首次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新聞—科學網
    、王鵬在交流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範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 宇宙中存在超越三維空間的地方,黑洞或為連結,科學家提出假設
    三維空間是我們人類生活的空間,按照正常的思維來算,三維空間就是指的長寬高三個維度,在科學界這是客觀存在的一個空間,當然這個三維空間的維度,是不算時間在內的,科學界在數學的角度上探討的多維空間就是指在三維上還可能存在有其他維度,包括時間在內的,溫度、溼度以及各種各樣的標準,這是由大數學家歐幾裡得提出來的假設
  • 宇宙中不止有四維空間,更存在著11維空間,科學家:我們曾進入過
    然而,科學家已經證明,我們已經接觸到了所謂的11維空間,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我們晚上做的夢。我們所知道的三維空間,歐幾裡得表明:簡單地說,三維空間就在數學裡的坐標軸基礎之上,所具有的三個軸線的坐標軸,是一個我們可以觸摸的三維空間。四維空間比三維空間複雜得多,霍金曾經提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一切實際上都是三維空間。如果我們加上「時間」,我們就可以形成四維空間。
  • 我科學家首次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合肥5月14日電(記者常河 通訊員範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喬振華課題組與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課題組等合作,經過5年多的努力,首次在毫米級的碲化鋯材料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成果5月9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引發學術圈的極大關注。
  • 數學家證明了四維空間的存在,如果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變成什麼
    在《論幾何基礎的假說》中,科學家喬治·波恩哈德·黎曼用幾何證明了高維度的存在,許多高維度的物體雖然看不見,但卻仍然存在於世界上,只是我們目前的科學和技術能力還無法與高維度生物對話。科學家們曾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就是將一隻螞蟻放在一張鋪平的紙上,螞蟻行走的方向只能是前後左右,也不會察覺得到,這時候就是二維空間,但是將紙張摺疊起來的時候,空間就立馬變成了三維。
  • 第六宇宙速度可能存在嗎?科學家預言,突破三維空間
    而我們想要脫離地球,那麼就要將速度提升到某一個程度才能實現,因而科學家們將宇宙中的速度分為六種,並以宇宙速度來命名。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體環繞地球表面飛行的速度,也就是人造衛星發射必須達到的最小速度,這個速度為7.9km/s,但是一般情況下由於地球的引力會隨著距離的拉大而變小,人造衛星在進入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後速度會有所下降。
  • 為什麼在我們三維空間中,無法製造出克萊因瓶?
    在數學中,克萊因瓶是無定向性的平面,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因為瓶子表面的物體,可以自由行走在瓶子的所有表面,而不需要越過任何邊界。我們看見的偽克萊因瓶,其瓶口拉長繞到瓶頸處,然後穿過瓶頸與底面連在一起,這是在我們三維空間中能展示出來的事物;在四維空間中,瓶口將進入第四維,然後再和瓶底連接,不會與任何自身平面相交。
  • 超快雷射孤子,因有瞬態而更美麗
    Wong教授課題組首次利用DFT技術實時觀察到光纖雷射器中傳統孤子建立的瞬態特性,在研究鎖模脈衝建立的瞬態過程中觀察到了中心波長漂移現象。隨後,G. Herink等利用DFT技術在鈦藍寶石雷射器中研究分析了克爾透鏡鎖模建立的瞬態過程,觀察到光譜瞬態幹涉結構這一有趣現象。
  • 孤子分子相位演化的「可視化」追蹤
    本站訊(通訊員 胡明列)孤子是普遍存在於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化學、神經生物學、光學等研究領域的非線性局域波。飛秒雷射器中由色散和非線性,增益和損耗的雙重平衡而形成光孤子,其在非線性介質中能夠穩定傳輸。類似於化學分子,光孤子具有粒子特性,多個孤子通過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束縛態,通常被稱為光學孤子分子。
  • 每日科技名詞|孤子
    定義:在1個體系中可以恆定速度進行傳播的定域激發,而不改變其形態的準粒子。學科:化學_物理化學_光化學相關名詞:空間孤子 拓撲孤子 色散調控孤子 孤子雷射器【延伸閱讀】孤子又稱孤立子,是一類由非線性作用引起的橫波。孤子的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
  • 科學家首次在實物中發現磁單極子的存在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德國德勒斯登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拉普拉塔大學及英國牛津大學同事的協作下,首次觀測到了磁單極子的存在,以及這些磁單極子在一種實際材料中出現的過程。
  • 四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區別是什麼?
    有人說四維空間是在三維空間上加上時間的維度,但是這樣也只不過是人類想當然的而已。對於二維空間的生物來說,它們也無法感知三維世界,但是如果它們認為第三維度是時間的話,我們是不是會感覺到好笑呢?同樣的,對於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我們來說,如果我們也認為第四維度是時間的話,那麼對於四維生物來說也可能是可笑的。
  • 鈮酸鋰微諧振器中的拉曼雷射和孤子鎖模
    近日,來自美國和中國香港的科學家Mengjie Yu, Yoshitomo Okawachi, Marko Lon?
  • 為何科學家急著進入四維空間?難道他們發現了什麼,才急著離開
    文/行走天涯為何科學家急著進入四維空間?難道他們發現了什麼,才急著離開!在我們生活的時空當中,存在著很多不同維度的空間,愛因斯坦曾經就提出過11維度空間的說法,認為人類不過只是處在三維空間裡面而已。那如果人類某一天能夠去往其他維度的空間,將會發生什麼妙不可言的事情呢?由於科學家一直都在迫切的尋找四維空間五維空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