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頻軟體中,我們早已習慣於看到一個波形,波形顯示的是隨時間的變化的信號幅度。與之不同的是,頻譜圖顯示的是隨時間變化的信號頻率,同時在三維上以可變的亮度或顏色表示振幅。
讓我們看一下傳統波形視圖和頻譜圖中的音頻文件。首先,我們先聽一下人類聽音範圍(20Hz-20kHz)的正弦波。
在這裡,取正弦波其音高從60 Hz–12 kHz頻率上升,傳統波形如下所示:
正弦波顯示為傳統波形圖
大家會注意到,波形顯示了隨時間變化的幅度,基本上所有視頻、聲音的編輯軟體都具有波形圖功能。但是,波形圖的問題是我們無法真正看到聲音各頻率處的情況。
在傳統波形圖中,在文件持續時間內,正弦波處於一致的水平,但是我們無法得知音高或頻率隨時間如何變化。
這是使用頻譜圖的相同音頻文件:
在頻譜圖視圖中,垂直軸以赫茲為單位顯示頻率,水平軸以時間為單位(就像波形顯示一樣),振幅以亮度表示。
亮度代表振幅,那麼黑色背景就是無聲,在這個明亮的橙色曲線中正弦波在音調中向上移動。這使我們可以查看一個頻率範圍(最低的顯示在底部,最高的顯示在頂部)以及不同頻率下的聲音有多響。聲音越大顯示就越亮,而無聲則顯示為純黑。
現在,讓我們看一個更複雜的音頻示例:人的語音。
這是一個簡短的語音短句,通過波形顯示可以看到。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隨時間變化的語音幅度。
對白顯示在傳統波形圖的樣子
還是這段音頻,切換到「頻譜圖」的視圖,我們將看到很多在「波形」視圖中看不到的東西。
對白顯示在頻譜圖的樣子
可以看到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詳細的頻譜圖顯示在音頻編輯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有助於清楚地顯示您可能需要修復的問題。
音頻修復成功的關鍵在於您正確分析情況的能力-就像醫生識別出某種疾病的症狀一樣。不斷訓練您的耳朵以區分需要糾正的噪音和音頻可能是件畢生的努力。幸運的是,如前所述,頻譜圖技術通過直觀地表示這些音頻,使這項任務變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