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享|BladeRF頻譜圖成像

2021-01-19 水滴安全實驗室


1、什麼是SDR?

 

軟體定義的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 是一種無線電廣播通信技術,它基於軟體定義的無線通信協議而非通過硬連線實現。頻帶、空中接口協議和功能可通過軟體下載和更新來升級,而不用完全更換硬體。

 

2、BladeRF介紹:

 

可以看到六款SDR設備的對比,包括HackRF One、USRP B200\USRPB210、BladeRFx40、RTL-SDR、LimeSDR。

    


BladeRFx40是USB3.0的一個全雙工28Mhz單通道一個無線電設備,射頻範圍在300Mhz-3.8Ghz,收發獨立的12-bit精度40MSPS正交採樣率,板載200Mhz ARM9處理器,搭載了可編程FPGA。

 

不像HackRF、LimeSDR、USRP還需要外部時鐘雖說LimeSDR的內部時鐘精度高,但是每次運行起來後FPGA發燙嚴重,甚至我感覺每次使用後都可以去煎一個雞蛋了。

 

最近小編的LimeSDR已經借給小夥伴了,所以說這次給搭建寫一篇關於BladeRF的頻譜圖成像。

當然了其實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手臺,進行這樣的操作。

 

3、原理介紹

 

首先我給大家科普一下SSTV(慢掃描電視Slow Scan Television),最初只能用來傳輸黑白圖像,現在則主要傳輸色彩圖像,慢掃描電視技術可以通過普通的3KHz話音通道傳輸畫面,所以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這項技術也被運用再其他領域中,稱為「靜止畫面傳輸」

 

再電視、傳真等技術中,自畫面左端到右端的一條水平線上的像素稱為一行。傳送像素的順序通常採用從畫面左上角開始,自左到右、自上到下的,一行一行、逐個像素的傳送,稱為掃描。這樣掃描一次得到的畫面稱為一幀。

 

本文所介紹的頻譜圖成像和SSTV的原理類似,只不過是將圖像轉換成射頻信號進行發射出來,先後順序不同,因為在頻譜當中,是向下傳輸的,所以順序是從圖像的下方然後向上進行發射射頻信號,來產生頻譜圖,而在這裡只是能傳輸黑白的圖像罷了。

 

4、動手操作

 

接下來我們就講解一下,如何利用BladeRF x40進行頻譜圖成像。

 

(1)如何安裝並修改圖像


首先git clone 

https://github.com/polygon/spectrum_painter

 在這裡下載完畢後直接運行的話會缺少三個依賴,click、numpy、scipy

 首先切換到spectrum_painter

 cd spectrum_painter

 

 然後執行

 pip install --user -e .

 

 再切換到cd spectrum_painter

 執行python img2iqstream.py --help

 

 可以看到選項設置



-s 設置採樣-l 每行顯示時間-o輸出生成的文件名--format是輸出的格式這裡的話分別有float、bladerf、hackrf、

然後再當前目錄執行

python img2iqstream.py -s 1000000 -l 0.004 -o Eversec.bladerf --format bladerf examples/water.png


我這裡的話生成的是Eversec.bladerf文件 然後我將logo放入了examples目錄下

 

這裡要注意 一定要修改一下自己定義的圖像,我這裡的話使用的是水滴安全實驗室的logo圖像作為這次實驗的對象,原圖的話是彩色的,我這裡將原來的圖像用photoshop修改了一下,將要顯示出來的圖像填充成白色,然後底部圖層填充成黑色,這樣的話就可以正常生成文件了。



(2)如何使用BladeRFx40發送射頻信號

 

 我這裡使用的是BladeRF x40

 首先加載FPGA

 從官網上下載

 https://www.nuand.com/fpga_images/

 我下載的是hostedx40.rbf

 

 執行

 bladeRF-cli -l hostedx40.rbf

 

 這樣設備的三個黃色的燈就被點亮了,




 然後進入bladerf

 bladeRF-cli -i

 

 然後輸入version

 可以看到固件信息還有fpga的版本信息v0.7.3

 

 輸入info




 可以看到fpga已經加載成功了。

 

 如果不知道set如何配置我們可以輸入

 help set

 

 當然還有tx的選項配置介紹

 help tx

 

 首先我們設置vga

 Set txvga1 -20



 設置帶寬

 set bandwidth tx 1750000



 設置頻率為433Mhz

 set frequency tx 433000000



 然後我們配置一下tx

 tx config file=Eversec.bladerf format=bin repeat=1

 

 這裡的話就是設置發射的文件為Eversec.bladerf 還有發射次數

 在這裡如果不確定自己配置是否正常 可以運行print來查看自己的配置信息

 

 我們要注意一下任何個人和單位不得私自佔用,幹擾無線電通訊的正常運行


(3)Gqrx查看頻譜圖

 

 接下來我使用的是rtl2832u來看頻譜圖

 運行gqrx

 在gqrx的input controls選項中不要選擇Swap I/Q ,否則在頻譜圖上看到的則是翻轉的圖像了。



 點擊左側那個播放按鈕

 然後再bladerf中輸入tx start

 這樣即可在gqrx中看到我們的logo了。

 

(4)視頻演示






相關焦點

  • 手把手解釋實現頻譜圖卷積
    儘管與空間圖卷積方法相比,頻譜圖卷積目前還不太常用,但了解頻譜圖卷積的工作原理仍有助於避免產生和其他方法同樣的問題。 另外,在結論中我提到了我最近在做的一些工作,能使頻譜圖卷積更具優勢。1.  拉普拉斯基以及一些物理學原理雖然「頻譜」聽起來可能很複雜,但我們只需要知道它是將信號/音頻/圖像/圖分解成簡單元素(微波、圖)的組合就夠了。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 無標記成像則不受螢光標記物引入的各種限制。無標記成像技術通過細胞內不同結構表現出的不同光學屬性來進行成像,如以相襯顯微鏡為代表的各種相位成像方法可成像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結構。新近出現的光學衍射層析成像通過結合斷層掃描及全息顯微成像技術,可在衍射模型下實現三維無標記成像。但先前的工作在關注提高光學衍射層析成像解析度的同時,忽略了較慢的成像速度在活細胞成像中造成的解析度下降的問題。
  • 淺談4051實時頻譜分析功能 ——螢光頻譜圖的應用指南
    此外,實時頻譜分析功能中提供了螢光頻譜圖、無縫瀑布圖、頻譜圖、頻率vs時間圖和幅度vs時間圖共計5種圖譜的顯示,保證了對實時信號進行多維度的觀察,如圖1所示。 圖1  實時頻譜分析功能界面顯示其中,螢光頻譜圖是基於頻譜統計的二維圖譜。在螢光頻譜圖中,橫軸代表頻率,縱軸代表幅度,像素點的色彩代表該頻率點的幅度統計次數,如圖2所示。
  • 磁共振彌散頻譜成像原理及其在神經系統的研究進展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依據水分子在人體內的自由彌散運動而進行成像,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示一些隱匿微小的病灶,如腦梗死,並且DWI已經廣泛應用於全身,能夠反映人體組織內的微觀信息。
  • 講解實時頻譜分析儀的工作原理
    1、並聯濾波器型實時頻譜儀(實時頻譜分析儀)並聯濾波器頻譜分析儀是一種真正的實時頻譜分析儀,其工作原理如下圖:在設計和製作這種實時頻譜分析儀時,每個濾波器的中心頻率調諧在頻譜內的不同頻率上,這就要求濾波器的帶通很窄,濾波器的特性曲線接近矩形,且各濾波器的帶通頻率範圍要適當重疊。使頻譜分析儀能夠覆蓋整個頻率範圍,被測信號中任何一個頻譜成分不被遺漏,又能使被測信號中的不同頻率成分在不同顯示器上顯示。這樣各顯示器上所指示的是被測信號在該時刻所具有的頻譜分布情況。
  • 光電理論技術:光學信息處理中的「線性處理」
    慧聰LED屏網報導       光學信息處理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全息術、光學傳遞函數和雷射技術為基礎。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光學信息處理中的「線性處理」相關知識。   一個光學成像系統就是典型的線性系統。相干光照明時,光學透鏡所具有的傅立葉變換是一種線性變換。光學透鏡將不同的光學圖像變換成不同的空間頻譜,可用光電探測元件接收各個部分的空間頻譜來進行分析,或運用空間光調製器對輸入信號的空間頻譜進行各種處理。近代採用的光電結合的空間頻譜分析儀就是根據上面介紹的原理製成的,它可應用到各種圖像處理的各個領域,包括遙感圖像、醫學圖像分析等方面。
  • 無線電頻譜圖在無線電管理中的應用
    對稱性,也就說,一般情況下,正常電臺發射的頻譜圖,從中心頻點處分,左右是對稱的,目前,頻譜圖不對稱的還不多見。 2.無線電頻譜圖的唯一性 首先,我們討論無線電頻譜圖是否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固定無線電臺監測或檢測的頻譜圖,是否有唯一性。
  • 無線頻譜的故事:零基礎,包看懂!
    電磁波就這樣以正弦波的進行傳播,這裡要引入一個簡單的公式:C=λff:就是頻率,也就是每秒能傳播幾個周期。單位就以赫茲為名,舉例來說,1Hz的含義就是電磁波每秒傳播一個周期,1000000Hz(又叫1MHz或者1兆Hz)的含義就是每秒傳播一百萬個周期。由於光速恆定,所以波長和頻率就是成反比關係,即波長越長,頻率越低;反過來就是波長越短,頻率越高。
  • 可重構的編碼非相干光片陣列實現並行螢光體成像
    所構建的CLAM系統能對組織透明化的老鼠腎小球以及血管等重要組織結構進行三維成像。CLAM的應用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到發育生物學、細胞生長調控等研究,如對斑馬魚、果蠅等模式動物以及植物細胞的實時三維成像。在顯微技術方面,非相干多片光照明以及編碼調製技術可以方便的移植到傳統的商用顯微鏡以及光片螢光顯微鏡上,實現多功能緊湊的光學顯微成像系統。據悉,本論文的核心概念已提交了國際發明專利申請。
  • 示波器+FFT,輕鬆駕馭頻譜測量
    顯然用400萬個點做FFT,勢必需要相當驚人的運算能力和運算效率;   頻率解析度:用△f 表示示波器最小能分辨多小的頻率。假設頻率解析度為10Hz,則可分辨10Hz、20Hz、30Hz……等10Hz整數倍的頻率點,但不能分辨出15Hz、25Hz、37Hz等非整數倍的頻率點。
  • 中國科學家革新成像技術, 「看清」分子結構
    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董振超教授的團隊革新了探測微觀世界的拉曼成像技術(Raman Imaging),使其成像的空間解析度達到了0.5納米,使得人類能夠識別分子內部的結構和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構型。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今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經過董振超團隊的改良,單光子光學拉曼成像的空間解析度從3到15納米提高到了0.5納米,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亞納米分辨。
  • 頻譜分析儀調幅信號測量分析
    頻譜分析儀主要用於頻譜分析,也可測量頻率、電平、衰減、調製、失真、抖動等,還廣泛應用於通訊、雷達、導航、電子對抗、空間技術、衛星地面站、頻率管理、信號監測、EMI診斷、E M C測量等方面,是發揮軍用電子元器件、軍用整機系統等部門科研、生產、測試、試驗、計量的必備儀器。二、頻譜分析儀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圖1所示為掃頻調諧超外差頻譜分析儀組成框圖。
  • 定義圖上的各向異性、動態、頻譜和多尺度濾波器
    請注意,儘管我在下文中詳細介紹了頻譜圖卷積的一些技術細節,但是最近的很多研究成果(如Xu等人的GIN, ICLR, 2019)都是在沒有頻譜卷積的情況下構建的,並且還在一些任務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了解譜卷積的工作原理仍然有助於我們理解和避免出現其他方法存在的潛在問題。一.
  • 【物理】5.3 凸透鏡成像規律五幅圖(輔導)
    凸透鏡成像規律屬於幾何光學,要學好幾何光學我們就得畫好光路圖。我們來畫一畫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光路圖。
  •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實驗及計算機模擬實驗
    1873年阿貝首次提出了一個與幾何光學成像傳統理論完全不同的成像概念.該理論認為相干照明下顯微鏡成像過程可分為兩步:首先,物面上發出的光波經物鏡,在其後焦面上產生夫琅和費衍射,得到第一次衍射像;然後,該衍射像作為新的相干波源,由它發出的次波在像面上幹涉而構成物體的像,稱為第二次衍射像.圖1是上述成像過程的示意圖.物面用相干平行光照明,在後焦面即頻譜面
  •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之七:雙光子顯微鏡角膜成像
    )),線粒體中等的翼細胞(圖4(c)),線粒體較多且集中在細胞核附近的基底細胞(圖4(d)),鮑曼層存在基底細胞(圖4(e),圖4(f)的紅色)和膠原蛋白(綠色),基質層存在豐富的膠原蛋白(圖4(g),圖4(h)的綠色)和少量基質細胞(箭頭),角膜後彈力層內源螢光信號強(圖4(i)),但膠原蛋白的無規則分布阻礙了二次諧波產生,內皮層線粒體密集(圖4(j))。
  • 基於空間電磁信號的頻譜分析
    在空間電磁信號和強度分析中,頻譜的分析必不可少。 文中針對實際戰場的電磁環境,提出了空間電磁信號頻譜分析的理論及其實現方法,並針對信號採樣、信號時域與頻域的關係進行了說明。對文中涉及的方法進行了仿真實驗,驗證了所提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文中提出的空間電磁信號的頻譜分析及其實現方法,為電子戰的攻防雙方進行對抗實施和對抗效能評估提供了接近實際電磁環境的分析和實驗方法。
  • 哈工大:新型生物光學顯微成像技術 ATM 獲重要進展
    、PSF 調控以及投影重建算法等多項創新技術,通過頻域的 Chirp 處理增大焦面單側方向的傳播距離,抑制光束旁瓣對成像解析度的影響。粒子成像實驗表明,在 40 倍物鏡下該技術的橫向解析度為 400-700nm,深度解析度 1-2 微米。 文章中利用該技術對小鼠腎細胞中的腎管和腎小球進行了觀測(見圖 2),相比於傳統 z 掃描成像技術,ATM 技術具有信噪比高、無需機械掃描即可實現深視場(10 微米以上)成像等優勢。
  • 一文了解聲音頻譜圖 通過iZotope RX
    與之不同的是,頻譜圖顯示的是隨時間變化的信號頻率,同時在三維上以可變的亮度或顏色表示振幅。讓我們看一下傳統波形視圖和頻譜圖中的音頻文件。首先,我們先聽一下人類聽音範圍(20Hz-20kHz)的正弦波。在頻譜圖視圖中,垂直軸以赫茲為單位顯示頻率,水平軸以時間為單位(就像波形顯示一樣),振幅以亮度表示。亮度代表振幅,那麼黑色背景就是無聲,在這個明亮的橙色曲線中正弦波在音調中向上移動。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近年來,微光夜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礎上,第四代技術應運而生。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也走過了三代的歷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輻射的紅外線來進行探測,與微光成像技術相比,具有穿透煙塵能力強、可識別偽目標、可晝夜工作等特點。可以說,微光成像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為夜視技術的二大砥柱。